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06:58:11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廉颇与蔺相如》
复习课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指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2.掌握文中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3.感悟人物魅力,积累写作素材。复习目标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王问:“何以知之?”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翻译句子(2015湖南卷)
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链接高考6、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7、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8、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
10、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其势必不敢留君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015四川卷)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链接高考而
夫秦强而赵弱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1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1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1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1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而君幸于赵王。 (“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5.动词本身表被动。
而刘夙婴疾病

翻译句子(2015上海卷)
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 链接高考1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2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2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24、而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25、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26、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7、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2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作文素材积累:
◆想一想本文可用来论证什么话题呢?
一、蔺相如的角度
可论证: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
可论证:多一点宽容。
二、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
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论证:要勇于认错、改过。
三、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
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
付出不图回报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
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秦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斜视形势谦让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蔺相如,有面对残暴的秦王,不卑不亢,用生命捍卫赵国的尊严的坚硬对抗强敌,亦有面对傲慢的廉颇,引车避匿,用宽容应当像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似龙应台,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葆有对风花雪月作出灵敏感知的能力。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北国风光阳刚的美;细流涓涓,炊烟袅袅,这是南国风情阴柔的美。两种风景看似天差地别,但却共同组成了锦绣河山,两者须得共存。美各有千秋,刚柔并济方成和谐世界。
廉颇骁勇善战,“以勇气闻于诸侯”,为赵国打下半壁江山;蔺相如能言善辩,庭叱秦王,完璧归赵,终成美谈。两人性格迥异,一文一武,一刚一柔,优势互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此两人在也。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廉颇与蔺相如》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廉颇与蔺相如》是《史记》选读中的一课,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比较多,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现象也不少。司马迁塑造的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是高二所学,另外课文比较长,所以很多知识点遗忘,复习时要细化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指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2.掌握文中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3.感悟人物魅力,积累写作素材。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带领学生复习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时使用。另外,在复习中插入涉及考点部分的讲解,并用幻灯片链接相关的高考真题。
使用课件,在视觉上比较直观,便于学生掌握本堂课的复习重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复习目标
学生齐读
课件
????复习
?提问
学生回答
课件
????讲授
?讲解高考考点
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
????探究
?展示重点句子
翻译句子
展示学生答案
????建构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练笔
展示学生写作片段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由于课文太长,如果一一检查,作为一节复习课,不免繁琐,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于是我突破文言文疏通的模式,采用使用幻灯片重点检查重点词句,让学生更精准地回答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指出各种文言现象。在学生翻译句子环节,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写在自己的听写本上,翻译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评分,进一步强化学生“直译”“翻译重点实虚词”的答题意识。如果文言文的复习只停留在实虚词的意思、各种文言现象及落实翻译等环节,只是解决了“言”的问题。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要从文言文中挖掘“文”,所以这堂课做了相关尝试,分析人物形象,试图从文章中找到写作素材,恰好刚写了以“刚与柔”为话题的作文,学生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带领学生走上了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