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3第二单元之《声声慢》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临沭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3第二单元之《声声慢》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07:04:52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5张PPT。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郭沫若声声慢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学习目标】:蹴cù?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
袜刬chǎn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愁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整体感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悲苦愁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愁情的?(回忆所学诗句,探究意象的寓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你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 ??》(作者或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该意象在本词中的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结论: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结论:
  过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细雨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赏意象,品愁情渲染愁情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秋雨愁煞人
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牵愁惹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哀伤,愁丝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 冷清凄美的意境 情感:传递出孤寂愁苦为何生愁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思路解析:B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巩固学习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①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③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④,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此词为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时年53岁。 ②尘香:尘土里掺杂落花的香气。③双溪:河流名,在今浙江金华。 ④舴艋舟:一种小船。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词人为何“日晚倦梳头”?请作出具体的分析。(5分)
(2)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这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5分)(1)刻画了一个流落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2分) “日晚倦梳头”,日方高起,可懒于梳理,真切地抒写了词人心灰意冷的情绪。这种别样的心情是有原因的,其时金人南下,几经丧乱,与她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因而,个人不幸与国家的危难交织在一起,使得词人无心梳妆。(2分)(意思相近即可)
(2)词人都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2分)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可见李清照更胜一筹。(2分)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郭沫若《声声慢》学习评价量规
评价要素
主要指标
(权重)
评价标准描述
非常好
(4分)

(3分)
一般
(2分)
加油
(1分)
学习过程
(70分)
参与活动的态度
(10分)
本单元教学放在单元主题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感悟古诗词内涵,训练学生在综合性实践中从不同角度,解读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小组交流合作,运用文本及相关的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读古诗、鉴赏古诗的人。
?
?
?
?
活动准备阶段
(10分)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自由组成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正确?分工是否明确,做到心中有数?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
?
?
?
?
活动实施阶段
(20分)
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精神。自创古诗词中优秀之作较多;诗词朗诵会和电子诗词集锦展示很精彩;古诗词知识竞赛紧张而愉快,学生积极性极高;?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收获颇丰;在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
?
?
?
活动汇报交流
(20分)
?小组汇报的古诗词资源丰富,内容详细而具体,有很大的学习价值。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活动方式别出心裁,紧扣这次活动否认主题,有很大的吸引力。
?
?
?
?
小组合作效率
(10分)
???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团结互助。组员学习积极性高,能全员参与,能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活动中良好交流配合,小组合作氛围轻松愉快。并能与其他小组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
?
?
?
?
?
?
?
?
?
?
学习成果
(30分)
推荐古诗
(10分)
诗词分类表和好诗推荐表填写完整,内容具体;?对诗词搜集、整理、推荐充满兴趣;并能简要赏析古诗词,大方自然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就得分。?
?
?
?
?
“声声慢”习作展示
(10分)
?主题鲜明,内容具体,能明确地展示“声声慢”的精彩,只要是能写绝句和词,不合乎格律也行。能够激发学生学写古诗的热情。
?
?
?
?
“声声慢”实践总结(10分)
利用活动总结回顾过程、总结收获,效果明显;进一步激发了热爱诗词之情,培养和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在古诗的殿堂里徜徉,去领略古诗的魅力,汲取智慧,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愉悦人生。
?
?
?
?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声声慢
?
一、?????教材分析
?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
二、学生分析
?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课堂导入既是一节课开始的“起点”,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师及时的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有效的弥补这方面的空缺,且能调动学生各方面地感官感受,了解相关的文化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
三、教学目标
?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信息技术:视频、录音、幻灯片、网络连接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片1)
通过演示文稿使学生了解作家和词的有关知识,借助视频欣赏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朗诵的《李清照》,我个人觉得她对李清照的作品理解体会的非常到位,通过欣赏这个视频,可以进一步体会李清照的情感。合作学习部分,通过幻灯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利用课件,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更直观的,更有兴趣的接受知识。
效果: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
导入学习
播放《月满西楼》歌曲,欣赏歌曲可以拉近同李清照的距离。这是李清照作词,苏越作曲,安雯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可见她词的影响力之大,而更能够代表她"千古才、万古愁心"地位的作品应该是今天要学习的《声声慢》。
学生欣赏歌曲《月满西楼》,会唱的跟随一起唱。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幻灯片1)
?
?
自主学习
欣赏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朗诵的《李清照》视频,了解作者。
欣赏视频,了解作者。
欣赏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朗诵的《李清照》,我个人觉得她对李清照的作品理解体会的非常到位,通过欣赏这个视频,可以进一步体会李清照的情感。
http://v.ku6.com/show/VJbDiZBCqssx3Xj7.html?from=my&lb=1
初读课文
(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
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录音、幻灯片
合作学习
?
?
????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根据视频,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活动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学习活动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学习活动三: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学习活动四: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
小组内交流-互评、
幻灯片 展示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思维导图、微课、自主学习量规。
应用学习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①?????????李清照
问题: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词人为何“日晚倦梳头”?请作出具体的分析。(5分)
?
学生通过幻灯片读诗歌,并做题。
展示练习 ,幻灯片提供答案。
课下作业
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幻灯片21)
?
学生课下练习
可以利用qq群及班级博客平台展示学生的作业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特色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未知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
特色2:从导入学习到合作学习中,再到应用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和评价,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依学定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特色3:不离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忌离开文本,成为声光电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教学进行中利用多种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班级博客汇集积累资料,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4:技术支持特色明显。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微课程翻转课堂,利用视频,诗歌诵读录音,预习中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微课及PPT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借QQ群及班级博客平台展示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