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有不为》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狡黠(xiá) 慰藉(jiè) 跻身(jī) 惬意(qiè)
省悟(xǐng) 呜咽(yè) 附和(hè) 倔强(jué jià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防 yù( ) 荣 yù( ) 渊 bó( ) 不言而 yù( )
通 xiāo( )达旦 张 huáng( )失措 千钧一 fà(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B. 李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关怀备至。
C. 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D. 对于不良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能无动于衷。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结构匀称,在众多参赛作品中显得______。
②在那______的岁月里,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未放弃。
③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______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A. 别具匠心 艰苦卓绝 完善
B. 别具一格 坚苦卓绝 完善
C. 别具匠心 坚苦卓绝 完备
D. 别具一格 艰苦卓绝 完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 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6.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删去 “由于”)
B.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人物” 改为 “情节”)
C. 孔乙己一来,许多酒店的客人便都看着他笑。(“许多” 与 “酒店的” 位置互换)
D. 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删去 “否”)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①“为”,就是 “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 “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 “有不为”。
②在这里,关键是 “应该” 二字。什么叫 “应该” 呢?这有点像仁义的 “义” 字。韩愈给 “义” 字下的定义是 “行而宜之之谓义”。“义” 就是 “宜”,而 “宜” 就是 “合适”,也就是 “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③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④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⑤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 “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⑥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 。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 “为” 错了,就毅然回头。
1.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在论述何为大小恶和大小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
3.这篇文章引用了许多名言和警句,请摘出其中一句,并说出它的作用。
4.简要分析③—⑦段的论证思路。
5.本文题是 “有为有不为”,但文中却用大量的笔墨谈论 “善” 与 “恶” 的大小,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阅读
说 “勤”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做 “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 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②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 ——“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六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五十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⑤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 “勤” 的深刻含义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概括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 ——“勤”。
5.请给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狡黠(xiá);慰藉(jiè);跻身(jī);惬意(qiè);省悟(xǐng);呜咽(yè);附和(hè);倔强(jué jià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防御;荣誉;渊博;不言而喻;通宵达旦;张皇失措;千钧一发
3.答案:C。解析:“目空一切” 是贬义词,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与语境中 “赢得掌声” 不符。
4.答案:B。解析:“别具一格” 侧重于风格独特;“艰苦卓绝” 侧重于坚韧刻苦的精神;“完善” 侧重于使完备美好,“完备” 侧重于齐全。根据语境,B 选项最合适。
5.答案:D。解析:A 选项,“通过…… 使”,句子缺少主语,删去 “通过” 或 “使”;B 选项,“品质” 与 “浮现” 搭配不当,可改为 “形象”;C 选项,“水平” 与 “改进” 搭配不当,应是 “提高”。
6.答案:B。解析:应是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同时也可能存在人物形象不鲜明等其他问题,B 选项修改不全面。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 “为” 错了,就毅然回头。
2.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特点是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小善小恶(如公交让座)和历史上的大善大恶(如文天祥就义)的例子,进行鲜明对比,使善恶大小的概念更加清晰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例如引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用是引出善恶有大小之别的观点,同时也为后文对大小善和大小恶的具体论述做铺垫,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4.首先引用古语引出善恶有大小之别;接着通过公交让座的例子阐述小善小恶的现象及从中体现的社会道德;然后以文天祥为例说明大善大恶,尤其是在历史中更能看清;再阐述大小善和大小恶之间有联系,以贪污行为为例说明小恶可能发展为大恶;最后总结大小善和大小恶的概念只是大体轮廓。
5.不离题。因为 “善” 与 “恶” 的大小之分是理解 “有为有不为” 的关键。知道什么是大善大恶、小善小恶,才能明白应该做什么(有为),不应该做什么(有不为),是对 “有为有不为” 观点的具体阐释,从而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二)课外阅读
1.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勤是一种美德,勤出成果、出智慧。
2.首先提出 “勤出成果” 的分论点;接着列举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史记》、歌德写《浮士德》、陈景润取得数学成就、曹南薇考上高能物理研究生的例子;最后总结,指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与勤分不开。
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作用是列举德摩斯梯尼和陈正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勤出智慧” 的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不能删去。“无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强调了所有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 “勤”,如果删去,语气减弱,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强烈,不能突出 “勤” 的重要性。
5.示例:匡衡幼时勤奋好学,可是因为家中贫穷,晚上点不起灯烛。他看到邻家灯烛明亮,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借着小孔透过来的微弱光线读书,最终成为一代经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