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提高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提高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9 21: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提高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
1.王炳林《历史事实与历史评价》中强调:“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描述,而历史评价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态度与价值的主观评判。”以此推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尊王攘夷推动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
B.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C.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D.秦始皇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生羊脍、胡饼、奶酪进入北方汉族人的食谱,原产地为北方的粟、小麦、葫芦也在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口迁徙 B.经济繁荣
C.国家统一 D.技术进步
3.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 )
A.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艺术成就的是( )
A.石窟艺术 B.书法艺术 C.绘画艺术 D.文学艺术
5.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东面②所示位置是( )
A.秦 B.齐 C.燕 D.楚
6.下表是某中学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经济转变: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 摘要二 政治转化:从纷争分裂到渐趋统一 摘要三 社会转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摘要四 文明转新:从华夏认同到多元一体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从分裂到完成统一
7.2022年9月在太原举办第二届后稷论坛的主题是“探源农耕文明,推动乡村振兴”。以下史料可以论证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壁 D.山顶洞人遗址发现头骨
8.下表反映出汉初实行的政策是( )
措施1 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措施2 将因战乱、饥荒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措施3 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A.休养生息 B.郡国并行 C.编户齐民 D.中央集权
9.西汉时,本限制百姓卖酒,但如果是无儿子的鳏寡夫妻,除种田不交租、经商不纳税外,还被破格允许在市上开店卖酒。这反映了汉朝( )
A.实行休养生息 B.推行盐铁官营
C.注重保护民生 D.发展市场经济
10.《过秦论》中描述:“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
A.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 B.外族侵略与战争频繁
C.秦朝的残暴统治 D.经济崩溃与财政困难
11.现在在中医院,医生给病人把脉,用听诊器听,看病人气色,问病情,这一系列是由谁开创的( )
A.神农氏 B.张仲景 C.扁鹊 D.华佗
12.如下两幅形势图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
A.生产力提高 B.分裂中孕育统一 C.思想上百家争鸣 D.文化上大繁荣
二、综合题(共36分)
13.国家治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该改革的内容及影响。(4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主要治水次数
历史时期 春秋 战国 秦 汉 三国 晋 南北朝
次数 6 8 1 56 24 16 20
——摘编自整理自冀朝鼎《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治水次数多的原因。(4分)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
——《魏书》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列举该事件中促进民族交融的具体措施。(4分)
14.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4分)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次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回答一点即可)(4分)
15.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图1),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铜方量(图2)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材料三 北魏建国以后,北方的统治逐渐巩固,但仍存在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等主要问题。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必须改弦更张,而皇权的增强,也为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条件,他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交融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管仲改革发生在什么时期?(4分)
(3)(2)材料二这两件文物,分别对应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通过以上两次改革,你能够得到什么认识。(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B
6.A
7.B
8.A
9.C
10.C
11.C
12.B
13.(1)内容: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影响:增强了秦国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原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生产力水平提高等。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或使用汉语;改穿汉服)
14.(1)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2)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说汉语。
作用: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3)因素:统治者的大力支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等。
15.(1)春秋时期
(2)图1: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图2:统一度量衡。
(3)背景: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皇权增强;北方统治稳固。认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