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品析(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品析(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5: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品析(全册)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话连用三个“向……”,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令我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写学生上课认真读书时,小动物们的有趣表现。小动物们的表现,一是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突出了孩子们的书读得入情入境、有声有色,小动物被孩子们的读书声吸引,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
2 花的学校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花儿的表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树枝、绿叶和雷云的状态,表现了雨来临时狂风大作的景象。
3.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这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花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
4.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走过”“吹着风笛”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赋予东风人的动作和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东风拂过荒野、竹林的动态画面,使东风充满了生命力,让句子富有情趣。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寒”字点明时间是深秋时节,“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写出了小路的弯弯曲曲。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交代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喜欢这深秋枫林的景色,经霜的红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艳。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写景, 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 铺满金色的水泥道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这段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比成了彩色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泥道的多彩与可爱,令人难以忘怀。
2.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走动着的小雨靴比作两只小鸟在蹦跳、歌唱,比喻新奇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雨靴在落叶间行走的样子,写出了作者走在水泥道上愉悦、舒畅的心情。
6 秋天的雨
1.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是一个总结全文的句子,总结了秋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热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句话中把银杏的叶子比喻成一把把小扇子,生动形象地把银杏叶子的形状表现了出来。
第三单元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终于”一词中,我们体会到了小女孩实在是冷得坚持不住了,才不得不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1.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这句话中的词语“一下子”体现了青头着急的心情。
2.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
这句话中的“不顾身上的疼痛”“大声喊”表现了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用实际行动去鼓励和帮助朋友的品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3.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这是青头鼓励红头的对话,透过语言我们看到的是两只小蟋蟀深厚的友谊。
第四单元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从这句话中对老屋的介绍“一百多岁”“变成了黑窟窿”“也破了洞”, 我们能看出老屋的破旧。
2.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几天。”
(1) 这句话中的“吱吱呀呀”一词,说明老屋的年纪大了,动一下都会发出声响。
(2) “好吧, 我就再站二十几天。”老屋答应了母鸡的请求,体现了老屋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五单元
15 搭船的鸟
1.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段话是对翠鸟外形的描写,重点写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嘴,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段话运用“冲”“飞”“站”“吞”这一系列动词,表现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和技术的高超,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16 金色的草地
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形状以及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
2.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这两句话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出“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中的“断”和“开”形象地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奇险,第二句中的“回”既表现了山的险峻,又表现出水流的湍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分别写了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天气下西湖的美景。
3.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前一句中的“遥望”一词表明作者是站在远处望向洞庭湖的。后一句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写出了它们的特点。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1.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这段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形态多、数量多的特点。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这段话第一句是总起句,也叫关键句。从鸟的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鸟多的特点。
3、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
4、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这句话运用比喻,把珊瑚比作“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生动地描绘出珊瑚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特点,使读者更易想象出珊瑚的样子,让句子鲜活生动,增强了感染力和表现力。
19 海滨小城
1.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凤凰花比作一片片红云, 突出了花的多和美。“热闹”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凤凰花争奇斗艳的情景。
2.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滩的安静。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抽”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枝条生长的快速有力。 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的特点,“封”字既表现了树木的茂盛,又展现了小兴安岭的生机勃勃。
3.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句中的“浸”字用得十分巧妙,形象地说明了小兴安岭雾很浓的特点。也突出了小兴安岭在浓雾笼罩下的朦胧美。

第七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
1.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雨调皮、可爱的特点。拟声词“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声美妙多变的特点。
2.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这句话把森林当作人来写,写森林激动起来,把狂风吹过森林树木抖动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2 读不完的大书
1.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棕榈树叶子比作“大蒲扇”,将棕榈树拟人化,突出棕榈树挺拔、洒脱的特点。
2.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
这句话不仅写出花的颜色多,还写出花的样子美,其中“千姿百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句子变得更加含蓄,有韵味。
3.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这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蚂蚁搬家时的井然有序、两军对垒时的勇敢忠贞,把蚂蚁写“活”了,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趣”字。
23 父亲、树林和鸟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这句话中 “一生”“最”写出了父亲对树林和唱歌的鸟的喜爱的程度之深、时间之长。
2.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说明父亲对鸟的痴迷和了解,为下文父亲判定“林子里有不少鸟”做了铺垫。
3.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凝神静气”的父亲比作一棵兀立的树,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专注的神态。同时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其他孩子的慌乱衬托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25 灰雀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这句话中 “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词, 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之深。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句话是对列宁的语言描写,从他的话中,能体会到他对灰雀的担心。列宁不揭穿男孩的谎言,是想让男孩自己认识到错误,体现了他的善解人意。
3.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这句话写出男孩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捉走灰雀而感到羞愧。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这句中 “硝烟滚滚, 弹片纷飞”说明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这与“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白求恩临危不惧的精神。
2.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这句话说明白求恩大夫工作时间之长,体现出白求恩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3、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这句话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求恩把救死扶伤的手术工作视为如同战士坚守阵地般重要且神圣的职责,体现了他坚守岗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以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