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句子训练和成语积累期末专题训练
一、句子训练
1.缩句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东京梦华录》是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3)我傻乎乎地笑着欣赏我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
(4)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手枪。
2.按要求写句子。
(1)通过读诗,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修改病句)
(2)张老师是学校里最有声望的教授。(改为反问句)
(3)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改为“被”字句)
3.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她自己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要这样做不可。(改为反问句)
(2)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缩句)
(3)仿照示例,续写句子。
示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如果我是 ,我将 。
(4)伟大的中国人怎么会向自然灾害屈服呢?(改为陈述句)
4.扩句练习。
(1)光从几座灯塔上照射过来。(至少扩写两处)。
(2)私塾先生讲着故事。(至少扩写三处)
(3)《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出来的。(至少扩写三处)
(4)村旁有一条小溪。(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扩写)
5.按要求写句子。
(1)出金华城大概5公里到罗甸。(改变语序,使意思保持不变)
(2)看到这些,我不禁又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3)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改为“被”字句)
6.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嘴唇发出声音。(扩句)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3)我想到伯父去世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改为比喻句)
(4)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的人。(修改病句)
(5)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鲁迅先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
7.按要求写句子。
(1)五位壮士完成了任务。(扩句)
(2)五位壮士的英勇壮举令人激动。(改为反问句)
(3)听了英雄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4)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用加点词造句)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仿写比喻句)
(2)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缩句)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4)重重殿字,层层楼阁,道道宫墙,构成了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实在是 , 。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二、词语辨析选择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法老师的字真是笔走龙蛇,苍劲有力!
B.精彩纷呈的表演总能吸引大家全神贯注地观赏。
C.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内心矛盾,犹豫不决,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D.《高山流水》这首乐曲实在美妙,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11.临海人有很多幸福生活的画面,以下画面描述中,成语需要修改的是( )
A.沿江镇的马头山犹如一座雕塑艺术品——马头,人们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B.漫步在紫阳古街,别出心裁的古井给古街增添了几分古韵。
C.当人们为就医难而忐忑不安时,医院推出线上免费咨询、送药到家等暖心服务。
D.面对强台风,临海人民风雨同舟,谱写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抗灾故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作文时适时地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B.展会上的手工艺品件件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网络诈骗层出不穷,骗子们行骗手段隐蔽,形式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他是京剧科班出身,专业过硬,经常在各大表演中担任主角。
1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鼠一现身,马上被虎视眈眈的花猫给抓住了。
B.小男孩在椅子上坐着,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些令人发笑的话。
C.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战士们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D.一场春雨过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研学时,同学们在山上看到一座天然石像,不禁感叹其巧夺天工。
B.小海虽然年纪小,可唱起京戏来有板有眼,不简单哪!
C.宁宁才思敏捷,写文章犹如行云流水,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D.在读书节演讲比赛中,我班嘉嘉同学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姐姐弹奏的这首古筝曲的旋律如行云流水,动人心怀。
B.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得很。
C.张家界是巧夺天工的杰作,“峡奇、洞险、水秀”是大自然赋予它的性格。
D.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军阀粉墨登场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运动会前,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17.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这本书,让他流连忘返。
B.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C.还有同学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
D.与书为友能让我们受益匪浅,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座园林的设计真是黄钟大吕,令人叹为观止。
B.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自作自受,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在江边乘凉的人们笔走龙蛇地跳入水中营救。
19.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子,其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坚定不屈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
B.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宣告使得在场的观众热血沸腾。
C.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D.他居高临下从高处看向敌人,然后宣布这场战役到此结束。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鼠一现身,马上被一旁虎视眈眈的花猫给抓住了。
B.《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选手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主持人的题目,以便在第一时间抢答。
C.列车高速行驶着,车窗外的树木和楼房,如排山倒海一样,一眨眼就飞了过去。
D.雷锋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21.下列句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上宝石山山顶居高临下,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B.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人的残余部队。
C.我们班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场了,同学们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D.长江以千钧一发之势,咆哮而下,滚滚东流,昼夜不息。
2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B.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C.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D.天上五光十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2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色厉内荏
B.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口是心非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D.呆若木鸡 一日三秋 如虎添翼
2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演奏的这一曲《春江花月夜》,当真是余音绕梁。
B.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行文如行云流水一般。
C.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这巧夺天工的景象让人为之震撼。
D.他的演唱犹如天籁之音,让人感到宁静舒适。
2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托尔斯泰笔下的桑娜、渔夫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如天籁之音,把皮鞋匠兄妹陶醉了。
C.京剧舞台上,双方演员正在对打,轻歌曼舞,激烈到简直风雨不透。
D.故宫中那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2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开山鼻祖。
B.莱芜梆子的唱腔粗犷激昂、刚劲豪爽。我每次观看《两狼山》《赵连岱借闺女》等剧目的演出,都感觉开卷有益,深受教育。
C.由于全国各行各业人民群众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才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D.班长张铮认为“空中课堂”让他的学习更为自觉,无独有偶,很多同学也发表了相同的观点。
27.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真是惟妙惟肖。
B.怀素的草书笔走如蛇,令人赞叹。
C.刘明作业写得总是干净整洁让人赏心悦目。
D.美妙的琴声是那么绘声绘色,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时代,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曹操。
B.在乒乓球团体赛中,中国队技高一筹,最终赢得了金牌。
C.别在喜悦时忘乎所以,别在忧伤时一蹶不振,别在愤怒时失去理智。
D.他瞪着虎视眈眈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大快人心啊!
B.每当一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请教老师,老师常常表扬我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C.匪徒们包围了守林人的木屋,一窝蜂似的鱼贯而入,将财物洗劫一空。
D.突击队员乘胜追击,一举粉碎了敌人的神机妙算。
30.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王牌对王牌》节目开播了,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
B.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C.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D.无论多么枯燥的写作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如天籁之音,把皮鞋匠兄妹陶醉了。
B.故宫中那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C.京剧舞台上,双方演员正在对打,轻歌曼舞,激烈到简直风雨不透。
D.托尔斯泰笔下的桑娜、渔夫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滚滚向前。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戏曲演员粉墨登场,一开口便是一段技艺高超的唱段。
D.面对敌人的铡刀,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是共产党!”
33.下列各组词语不属于同一类的选项是( )
A.笔走龙蛇 行云流水 龙飞凤舞 B.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
C.字正腔圆 粉墨登场 莺歌燕舞 D.独具匠心 别具一格 别出心裁
3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出了麻烦事,要努力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不要沉溺于顾影自怜。
B.聪明的弟弟不假思索就回答出爸爸的问题了。
C.五位壮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D.小演员们有板有眼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35.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弟弟以读好英语为理由,向舅舅提出要买手机时,舅舅斩钉截铁地说:“手机不能买,英语必须读好!”
B.我们要谦虚,不能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忘乎所以。
C.我的围棋在班级里小有名气,但是一进入市比赛,才知别人比我技高一筹,我自叹不如。
D.小明的字真是让老师头疼,简直就是笔走龙蛇。
3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他弹奏的古典乐曲,如高山流水般美妙,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C.老人早晨做晨练,白天读书阅报,看电视,与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
D.走到村委会,老支书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干!”带头向地里走去。
3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有说服力的演讲稿必须要做到观点鲜明。
B.《七律 长征》中的“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
C.“巧夺天工”“妙笔生花”“画龙点睛”“天籁之音”都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D.《童年》《爱的教育》向我们讲述了各不相同的成长故事,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
3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可以说是巧夺天工,技艺绝伦了。
B.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C.京剧泰斗梅兰芳先生,一亮嗓子就犹如笔走龙蛇。
D.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39.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B.不知他吃了什么东西,肚子里一阵排山倒海,结果吐了。
C.站在山顶,我们居高临下,俯视全城。
D.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C B C D A C D A C D
题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C D D B C C C D D A
题号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答案 D C B C A D B B C B
1.(1)毛主席宣读公告。
(2)《东京梦华录》是资料。
(3)我欣赏作文。
(4)父亲取出手枪。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要点:①缩句时要保留句子的主要部分,即主语、谓语、宾语,这些是句子表达意思的核心。②要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③缩句后的句子应该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信息。
(1)阅读原句可知,句子的主语“毛主席”,谓语是“宣读”,宾语是“公告”。“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是对“宣读”的修饰成分,状语需要去掉。“中央人民政府的”是定语,用于修饰“公告”,需要去掉。缩句为“毛主席宣读公告。”
(2)阅读原句可知,句子的主语是“《东京梦华录》”,谓语是“是”,宾语是“资料”。“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和“极其宝贵的”是定语,需去掉。缩句为“《东京梦华录》是资料。”
(3)阅读句子可知,句子主语是“我”,谓语是“欣赏”,宾语是“作文”。“傻乎乎地笑着”是状语,“我打满了红双圈的”是定语需要去掉。缩句为“我欣赏作文。”
(4)阅读句子可知,句子的主语是“父亲”,谓语是“取出”,宾语是“手枪”。“不慌不忙地”是修饰“取出”的状语需要去掉,“从抽屉里”和“一把闪亮的”是修饰词,需去掉。缩句为“父亲取出手枪。”
2. 通过读诗,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张老师难道不是学校里最有声望的教授吗? 农民一有了土地,整个生命就被投入了土地。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1.读句子、理句意。2.查排审、找病因。3.改句子、保原意。
本句语病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改写时,就是把将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在句中的恰当位置添加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等,最后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呢”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即:张老师难道不是学校里最有声望的教授吗?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被字句是一种被动句,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被字句格式: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从句中找出这些成分,写出句子即可。
句子中的被动者是“整个生命”,主动者是“土地”,即:农民一有了土地,整个生命就被投入了土地。
3.(1)她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怎么能不这样做呢?
(2)蝴蝶扇动着翅膀。
(3) 滋润所有的土地 小鸟 飞遍祖国大地
(4)伟大的中国人不会向自然灾害屈服。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时,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否定词或肯定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非要这样”改为“怎么能不这样”,“不可”去掉,句末加“呢”,句号改问号。即:她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怎么能不这样做呢?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需要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删除。
“一只”修饰“蝴蝶”,删除,“正对着朝阳”修饰“扇动”,删除,“它那对彩色的”修饰“翅膀”,删除。即:蝴蝶扇动着翅膀。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仿写时前面的名词要和后面的动作对应。如: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灵。如果我是鱼儿,我将游遍大海,探索未知的秘密。
(4)本题考查改写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最后把句子整理通顺。
“怎么会”改为“不会”,“呢”去掉,问号改句号。即:伟大的中国人不会向自然灾害屈服。
4.(1)明亮的光从远处的几座灯塔上照射过来。
(2)和蔼的私塾先生声情并茂地讲着引人入胜的故事。
(3)世界名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4)村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安静的村旁有一条小溪。
【详解】(1)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写时应注意:①不能另加主干。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对原句进行分析,可以在主语“光”的前面加上修饰语,如:明亮的、(一道)耀眼的等;可以在名词“灯塔”前面加上修饰语,如:“高大的”“若隐若现”等;在动词“照射”前面加上修饰语,如:“直直地”“柔柔地”等。
故扩写为:一道耀眼的光从远处高大的灯塔上直直地照射过来。
(2)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写时应注意:①不能另加主干。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对原句进行分析,可以在主语“私塾先生”前面加上修饰词,如:“严肃的”“和蔼的”等;可以在宾语“故事”前面加上修饰词如:“牛郎和织女的”“精彩纷呈的”等;在动词“讲着”前面加上修饰词,如:“声情并茂地”“大声地”等。
故扩写为:严肃的私塾先生大声地讲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3)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写时应注意:①不能另加主干。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对原句进行分析,可以在主语“《月光曲》”前面加上修饰词,如:“世界名曲”“动听的”等;可以在宾语“贝多芬”前面加上修饰词如:“德国的”“著名音乐家”等;在动词“创作”前面加上修饰词,如:“饱含激情”等。
故扩写为:动听的《月光曲》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饱含激情创作出来的。
(4)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写时应注意:①不能另加主干。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对原句进行分析,可以从主语“村旁”的角度去进行扩写,即什么样的村旁,在“村旁”的前面加上修饰语。
故扩写为:炊烟袅袅的村旁有一条小溪。
可以从宾语“小溪”的角度进行扩写,即什么样的小溪,在“小溪”前面加上修饰语。
故扩写为:村旁有一条奔腾流淌的小溪。
5. 出金华城到罗甸大概5公里。 看到这些,我不禁又回忆起往事。/看到这些,我不禁又回忆起过去的事。 他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变语序而句意不变”指改变句子的顺序,使它所表达出来的意思跟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
本句可将“到罗甸”放在中间,即:出金华城到罗甸大概5公里。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1.读句子、理句意。2.查排审、找病因。3.改句子、保原意。
本句语病属于语意重复,“往事”指过去的事,与“过去”重复,可删去“往”或删去“过去的”。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被字句是一种被动句,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被字句格式: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句子中的被动者是“他们”,主动者是“疲劳和干渴”,动作是“折磨得有气无力”。
即:他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6.(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3)我想到伯父去世了,泪珠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的多人。
(5)因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扩句。
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示例:他的美丽的嘴唇发出动听的声音。
(2)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
示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示例: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比喻句。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示例:我想到伯父去世了,泪珠像雨水似的一滴一滴的直往下掉。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句搭配不当,改为: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的多人。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与“鲁迅先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7.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五位壮士的英勇壮举难道不令人激动吗? 听了英雄的事迹,我深受感动。 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班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命令。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练习。
(1)考查了句子的扩写。
扩写句子,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示例:五位英勇的壮士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2)考查了句式的转换。
陈述句改反问句,需要化肯定为否定,或否定为肯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
示例:五位壮士的英勇壮举怎能不令人激动呢?
(3)考查了病句的辨析。
结构混乱。两种改法,一是删去“使”,“我”作为主语;二是删去“听了”,“英雄的事迹”作为主语,此时逗号多余,也需要删去。
(4)考查了用词语造句。
根据题目要求,用“斩钉截铁”造句即可。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示例: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8. 弯弯的月亮像一把镰刀挂在空中。 故宫体现了风格。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层层高厦,缕缕阳光,簇簇鲜花,构成了这样秀丽温馨的城市。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练习。
(1)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仿写一个比喻句。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句要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示例:寒风如同一把钢刀,能让你的脸无比疼痛。
(2)考查了句子的缩写。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是“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去掉“枝叶”后的“主干”是:故宫体现了风格。
(3)考查了句式的转换。
陈述句改反问句,化肯定为否定,或者否定为肯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如本题中“无不”改为“怎能不”,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本句话,把“不能”改为“怎能”,添加疑问“呢”,句号改为问号。
(4)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例句是“什么构成了什么”的句式,其中前一个“什么”又是三个“AABC”式的词语。
示例:层层梯田,条条沟渠,道道山岭,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
9. 父亲说,对。这是他对子女的希望。 春天 一幅画 一幅醉在心头的山水画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桂花盛开,香飘十里!
【详解】(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3)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4)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0.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C.“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而句子前面说“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内心矛盾,犹豫不决”,后面又用“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前后矛盾,这个成语在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选C。
11.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B.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而古井是古老的建筑设施,不是人们特意设计用于增添古韵的,用“别出心裁”不恰当,可改为“古香古色”。
故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搭配。
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而网络诈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是令人痛恨和谴责的,不能用赞美性的词语来形容。这里成语使用的语境错误。正确的可以用“深恶痛绝”来形容人们对网络诈骗的态度,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故选C。
1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D.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梨花的颜色是雪白的,只有一种颜色,不能用“五彩缤纷”来形容,该词使用不恰当。
故选D。
14.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巧夺天工”意思是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天然石像不是人工制作的,不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使用不恰当。
故选A。
15.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行云流水: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结合本句语境,是描述姐姐弹奏曲子的旋律流畅不受约束,符合句意,恰当。
B.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通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或一件事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结合本句语境,是描述人在天地间显得特别渺小,微不足道,符合句意,恰当。
C.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结合本句语境,是描述张家界的景色浑然天成,是大自然的完美作品,不是人工胜过天然的意思,巧夺天工用在本句不恰当。
D.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
结合本句语境,是描述军阀登上政治舞台,符合句意,恰当。
故选C。
1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
A.蠢蠢欲动:意思是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蠢蠢欲动不能形容同学们为班级争光。
B.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符合语境的含义,不能形容小山坡。
C.重蹈覆辙:字面意思为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不符合语境的含义,不能说重新做题。
D.好高骛远:意思是脱离实际地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符合语境的含义。
故选D。
17.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搭配。
A.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不能用来形容读书。
故选A。
18.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形容“园林的设计”不恰当,可改为“别具一格”。
B.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形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做法”不恰当,可改为“迎难而上”。
D.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形容“乘凉的人们跳入水中营救落水儿童”不恰当,应改为“奋不顾身”。
故选C。
19.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D.居高临下: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句中“从高处看向敌人”已经包含了在高处的意思,“居高临下”中也包含了在高处的意思,句中含义重复,因此“居高临下”使用有误。
故选D。
20.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C.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很大,声势雄壮。与列车速度快,“车窗外的树木和楼房”一眨眼就飞速而过的语境不符。
故选C。
21.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
D.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不能形容长江北流而下。运用不当。
故选D。
22.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及运用。
D.五光十色: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结合语境分析可知,“五光十色”不能用来形容火花结成彩。可将“五光十色”改为“五颜六色”。
故选D。
23.B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
A.草木皆兵:野草和树木都像是敌兵。形容人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
何乐不为:有什么不乐意做的呢?用反问的口气表示很愿意做。
色厉内荏:形容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三个成语分别运用了比喻、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
B.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竖起,顶起了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一发千钧: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
肝肠寸断:肝肠一寸寸断开。比喻伤心到极点。
三个成语都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C.口是心非: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同。指心与口不相一致。
炮火连天:形容战场上战斗非常激烈。
伶牙俐齿:形容人能说会道,善于应付。
三个成语分别运用了对比、夸张、借代的修辞手法。
D.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做的鸡一样,形容人因为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一日三秋: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比喻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本领或援助,能力更强。
三个成语分别运用了比喻、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上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B.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C.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苍翠的群山”是天然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D.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故选C。
2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结合词义,可知成语使用正确。
B.天籁之音:意思是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结合词义,语境可知成语使用正确。
C.轻歌曼舞: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结合词义,可知不能形容京剧演员对打激烈的场景,所以成语使用错误。
D.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结合词义,可知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C。
26.C
【详解】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
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开山鼻祖”与“继承”矛盾,所以错误。
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与语境不符。
C.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无独有偶”的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这个词语与句中“许多同学”矛盾,所以运用错误。
27.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A选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像真的一样难以区分,此处用于形容六小龄童的表演,使用正确。
B选项,“笔走如蛇”指笔一挥动就像蛇一样舞动,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用于形容怀素的草书,使用正确。
C选项,“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此处形容看到刘明整洁的作业后心情舒畅,使用正确。
D选项,“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描写或叙述一段事情很逼真,通常用于形容人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而不用于形容琴声好听。
故选D。
28.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D.“虎视眈眈”是指像老虎一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而本句的意思是形容听老师讲课的状态,换成“炯炯有神”更合理。
故选D。
29.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心里非常痛快。本句中“看到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因此使用恰当。
B.不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本句中,“我就请教老师”,用“不耻下问”不恰当。
C.鱼贯而入: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入。本句中,“一窝蜂似的”不能用“鱼贯而入”形容,因此使用不恰当。
D.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地谋划;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是一个褒义词,本句中形容敌人,不恰当。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选项。
30.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搭配。
A.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结合语境,恰当。
B.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指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和能力。结合语境,恰当。
C.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结合语境,恰当。
D.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没有指医生治好病人的病,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综上所述,答案选D。
31.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恰当,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B.恰当,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C.不恰当,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题干说的是双方演员对打得很激烈,语境不符。
D.恰当,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2.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B.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忘乎所以”含有贬义,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C.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
D.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3.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
A.都是属于描写书法的词语。
B.都是属于描写工艺的词语。
C.不属于同一类。“字正腔圆、粉墨登场”与戏曲有关。“莺歌燕舞”与戏曲无关。
D.都是属于描写巧妙的构思的词语。
34.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顾影自怜: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现多形容自我欣赏。句中意思是说“要努力想出解决的办法”,这里用“顾影自怜”不符合语境。
B.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C.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D.有板有眼:①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②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
35.D
【详解】本题考场成语的正确使用。
D.“笔走龙蛇”意思是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不符合语境。
A.“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正确。
B.“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正确。
C.“技高一筹”多指技术高人一筹,形容比别人厉害,技艺比别人高一些;正确。因此,选D。
36.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搭配。
A.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在本句中运用恰当。
B.起死回生: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多形容 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在本句中用词不当,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死灰复燃。
C.天伦之乐: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在本句中运用恰当
D.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在本句中运用恰当。
故答案选B。
37.B
【详解】A 本项考查学生对演讲稿的掌握能力。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降重的仪式上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要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一篇有说服力的演讲稿必须要做到观点鲜明。本项说法正确。
B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诗没有词牌名,故本项说法错误。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分类能力。
“巧夺天工”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妙笔生花”意思是: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画龙点睛”意思是: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天籁之音”意思是: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结合词义可知这些都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本项说法正确。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这两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各不相同的成长故事,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本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成语使用正确。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B项成语使用正确。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C项成语使用不正确。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用来形容唱京剧不恰当。
D项成语使用正确。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39.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
排山倒海:意思是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居高临下:本义指处在高处向下俯视,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
全神贯注: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A、C、D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B项“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与对应的语境不相符。可以用“翻江倒海”等成语来搭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