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4-12 10:37:40

文档简介

《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概念的经验,在知识上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还了解了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整节课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学效果较好。通过以下的练习反馈情况,不难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一、判断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意义相同。( )
3.8.5和8.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 )
4.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 )
这4道判断题,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堂上全部学生能够快速的做出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没有一点障碍,说明学生对于小数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透彻,掌握的较好。
二、购物小票: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这道题属于小数性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时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回答,并解释出为什么?验证了课堂中借助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不错。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小数数位顺序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借助多种直观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由直观到抽象,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子,引领学生充分观察,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课始至课终,在每个环节都围绕核心词进行教学,并在整数与小数的对比中揭示了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使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在练习中正确率非常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的情境,从生活中的物品价格入手,而是从整数入手,进行猜想,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一节课下来,感觉成功与不足兼而有之,感觉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连贯性和序列性。
教学开始从整数引入,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猜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到得到结论后的质疑:为什么在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比中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性质背后的道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及3和小数0.3、0.30、0.300的运用,都注重了连贯性和序列性。
二、注重教学层次,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借助多种直观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由直观到抽象,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子,引领学生充分观察,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归纳概括、理解应用小数的性质奠定思维基础。
三、注重核心词的理解。
小数的性质核心词是“末尾”,我在课前交流中通过“我来说你来答”、“我来说你来做”的小游戏展开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先让学生对“末尾”一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得到结论后,让学生找关键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末尾”的重要。在练习中,通过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再次重点突出对“末尾“的理解,从课始至课终,在每个环节都围绕核心词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注重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中,在得到结论后,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尝试释疑,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对比中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在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在此过程中,不但注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面对结论,善于问“为什么”的这种意识,从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数学学习品质。
五、注重回顾整理。
在回顾整理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完整清晰的把握和认识,同时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数学学习品质。
回顾整节课 ,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到位,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如在利用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时,教师缺乏及时的追问:“为什么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去0,在小数的中间或其他位置添0去0可以吗?”,在进一步的追问中让学生思考、辨析,进一步理解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去0,其他数位上数的位置才不发生变化,它的大小也就不变,教学效果会更好。
2.对个别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比如在小组汇报的环节,有个小组是借助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来研究,但在汇报时说成了:“我们小组是借助格子纸来研究的”,我却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3.我的语言节奏有时过缓,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充分,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细腻。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既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还让学生明白了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了,小数的意义变了,体会了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思想,感觉课的容量较大,时间有些紧张。
5.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语言还欠精练。课堂上也问了一些无效的数学问题,有些语言还是过于罗嗦,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形结合、变中抓不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以及性质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每组准备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各分别等分成10份、100份);两条完全相等的线段(各分别等分成10份、100份); 1张数位顺序表;水彩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我来说你来答”的小游戏,想玩吗?
生:想。
师:老师今儿个真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谁能说说高兴的近义词。
生:快乐、愉快……。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可真认真,谁能说说认真的近义词。
生:仔细、专心……。
师:真聪明!谁能说说聪明的近义词。
生:机灵、机智……。
师:谁还能说说末尾的近义词。
生:后面、背后、结尾……。
师:近义词还是有点差别的,看大家是否能区别末尾和后面这两个词的意思,继续玩“我来说你来做”,看谁反应的最快,请听口令。
师:每一列末尾的同学起立。
师:每一列最前面的同学起立,XX后面的同学起立,末尾的同学请大声告诉大家你的名字。
师:这位同学后面的同学起立,末尾的同学向大家挥挥手。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反应够快的,老师相信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好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我来说你来答”、“我来说你来做”的课前小游戏,给学生创设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让学生感知“末尾”和“后面”的区别,初步理解“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孕伏。】
一、唤起与生成
师:这个数认识吗?几呀?(出示卡片)。
生:3。
师:老师会变魔术。信吗?
师:那咱就试试看。
师:看着啊,我能让这数变大,你喊1、2、3大,预备—开始。
生:1、2、3大(师出示0)。
师:大了吗?
生:大了。
师:3变成多少了?
生:30。
师:怎么变的呀?
生:添了一个0。
师:3的末尾添了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3的10倍。
师:我还能让她变大,咱们接着喊。
生:1、2、3大。
师: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添加了一个0。
师:现在跟原来的3相比,末尾添了几个0?
生:两个。
师:那它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扩大到了原来的100倍。
生2:变成了300。
师:咱能再让这数变小吗?
生:能。
师:就要把末尾的0——
生:去掉。
师:看着啊,1、2、3小了,还能小吗?
师:1、2、3小了。
师:看来把一个整数末尾的0给去掉,这数就——缩小了(变小了)。
师: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这数就变?
生:大了。
师:刚才老师变了一个整数的魔术,再看,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小数。
师:看看它能不能变大,预备齐——1、2、3大。
师:大了吗?
生:没有。
师:他说大了,他说没变。
师:1、2、3大。
师:他说又大了,他说没变。
师:这可奇怪了,那咱们猜猜看吧,刚才在整数3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3怎么样呀?
生:变大变小了。
师:那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到底会怎样?(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生:不变。
师:有不同的吗?
生:没有。
师:都认为不变,我把刚才同学们的这个猜想给记录下来(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个只能说是咱们刚才大家伙的一个猜想(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整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猜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能力。】
二、探究与解决
1.小组合作,举例验证。
师: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成立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验证。
师:怎么去验证?谁给咱们支个招?
师:给点提示。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任意写出一个一位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
(2)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说明,小组合作,证明猜想。
(3)可以证明一组或几组。
(4)小组内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汇报。
师:这些都清楚了吗?下面小组内开始研究吧。
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师:大家的智慧真是非常了得,哪个小组愿意先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
师:汇报之前,老师还有两点要求:1.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其它小组要认真倾听,你们组的研究方法和他们是不是一样?如果一样,是否还有补充。2.汇报的时候,说明两件事情,你们是怎样证明的,证明的结果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1:我们先写出了0.6和0.60,在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涂了其中的6份表示0.6,在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中涂了60份表示0.60,发现涂色部分的面积相等,所以0.6=0.60。
师:同学们觉得他汇报的怎么样?同意他们的研究结果吗?
生:同意。
师:老师把他们组的研究结果给记录下来(板书:0.6=0.60)。师:还有没有也借助正方形来研究的,有补充吗?
生2汇报
师:同意他们的研究结果吗?
师:我把他们的研究结果也给记录下来(板书:0.3=0.30)。
师:看,老师也研究了一组,课件出示:0.3、0.30、0.300。
师:这三个正方形的大小是完全相等的,第一个平均分成了10份,涂色部分表示0.3,第二个涂色部分表示0.30,第三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00份,取了其中的300份,用小数表示就是—
生:0.300。
师:这三个小数大小一样吗?
课件动态演示。
师:看来0.3=0.30=0.300(补充板书:0.300)
师:看,抽象的数借助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就能清楚的看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数形结合真是一种好方法。
师:有没有借助线段图来研究的?
生汇报、评价,教师记录研究结果。
师:有没有借助数位顺序表来研究的?
生汇报、评价、教师记录。
师:老师还想问,有没有借助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来研究的?
生1: 0.6里面有6个十分之一,0.60里面有60个百分之一,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所以6个十分之一等于60个百分之一,0.6就等于0.60。
生2: 0.5元表示5角,0.50元表示50分,也就是5角,所以0.5=0.50。
师:看来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就会找到不同的思路,并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数,运用正方形、线段图、数位顺序表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让学生感知不同表征带来的相同结果,丰富概括小数性质的数据材料,为后面将得到的结论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体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
3.抽象概括,揭示规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这样的几组小数相等,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出这样相等的小数吗?
2生说。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像这样相等的小数,我们能说出——
生:无数个。
师:很多很多,板书:……。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先想一想,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把你的发现说个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师:小数的性质就是(生说)。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前面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举例,渗透极限思想,运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
4.揭示道理,辨析规律。
师:你们觉得在小数的性质这段话中,哪些词比较关键,值得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末尾(课件显示)
师:还有吗?
生:小数(课件显示)
师:和老师想一块去了,老师也觉得“小数”这个词不能小瞧了。
【设计意图:通过找关键词,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
(1)借助数位顺序表,理解背后的道理。
师: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课一开始的这个3(出示3的数字卡片),在整数3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就发生变化了,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为什么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呢?
师:问的好极了,真是一个善于质疑的孩子。
师:谁能给他解释一下?
生尝试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
师:3的末尾来了一个0,把3给——
生:挤过去了。
师:再看(课件演示来了2个0)
师:3又怎么了?
生:3被挤到百位上了。
师:这个3原来在什么位上?
生:个位。
师:表示3个什么?
生:3个1。
师:末尾添了1个0,这个3被挤到哪儿去了?
生:十位上。
师:表示3个什么?
生:3个十。
师:添上2个0,把3挤到哪儿去了?
生:百位上。
师:表示?
生:3个百。
师:3的位置发生了——
生:变化。
师:那它的大小也就随之发生——
生:变化。
师:整数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再看,课件出示0.3。
师:多少?
生:0.3。
师:来了1个0。
师:有变化吗?
生:没变。
师:有变化,末尾添了一个0。
师:可是刚才分明有同学说没变化,没变化的是谁?
生:十分位上的3。
师:十分位上3的位置没发生变化。
师:此时的3还表示——
生:3个0.1(十分之一)。
师:再继续看(课件演示)。
师:有什么变化?
生:末尾添了2个0。
师:3在什么位上?
生:十分位。
师:表示什么?
生:3个0.1。
师:哎!0在什么位上?
生:百分位上。
师:表示什么?
生:什么也没有。
师:千分位上是几?
生:0。
师:表示什么?
生:没有。
师:3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生:没有。
师:如果照这样来看的话。
师:也就是说在3的末尾无论添上或去掉多少个0(课件演示)
师:3的——
生:3的位置都不会发生变化。
师:3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师: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小——
生:没发生变化。
师:是这样吗?
生:是。
师:原来3所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的大小也就不变了。
(2)理解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和意义变了。
师:大小不变,是否说明这个小数就没有任何变化呢?如果有变化,有变化的是谁?
小组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0.3=0.30=0.300的过程,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但平均分的份数变了,那它的计数单位也就变了;0.3原来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三,0.30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表示百分之三十。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改变了、表示的意义也变了。
师:原来看似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蕴含着这么多的秘密。
师: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才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无穷的魅力,也是我们数学学习永远不变的追求。
【设计意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环节借助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回应课的开始部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面对结论,敢于问“为什么”,从而把思维引向深入,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改变了、表示的意义也变了。渗透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
三、训练与应用
师: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看看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敢挑战吗?
判断: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意义相同。( )
3.8.5和8.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 )
4.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 )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不错,其实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师:这是老师到超市里买东西时的一张购物小票,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用红笔把上面的一些金额圈起来了,这几个小数中带0的,你认为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生答)
师:只有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 , 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再一次说明小数末尾的重要性。(用笔画出小数、末尾)
师:哎!有的同学也许会问,添上0、去掉0大小都一样,为什么表示价格时,还要写0呢?
解释: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如果在你周围发现有不规范的价格标签,请你礼貌地告诉他。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小结与提高
1.谈收获,评价学习表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哪些同学的表现让你比较欣赏,今后打算学习他的哪方面?
生谈收获,师生共同评价学习表现。
2.回顾整理。
师: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课件依次出示)
师:本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了小数的性质,先进行了猜想,然后小组合作、举例验证;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借助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揭示了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最后进行了应用。
3.小结提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胡老师最欣赏大家的是哪一点吗?当我们在得到结论后,面对结论的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敢于问“为什么”,这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是胡老师最欣赏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件出示:数学学习宝典),愿每个同学拥有数学宝典,让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发现、多思考、多探究,收获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完整清晰的把握和认识,同时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数学学习品质。】
板书: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内容,本部分内容共包括三个例题:例1小数的性质,例2化简小数,例3改写小数,例2、例3属于小数性质的应用。在小学阶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教材在编排上把小数划分为两个学段进行教学,第一学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学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小数的各部分知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小数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新旧教材的对比:对于这部分知识,新旧教材的变化表现在新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入手,然后再让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三段纸条,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旧教材是直接通过让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三段纸条,看能发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观评记录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数学概念的形成大部分是一个概括的过程,需要大量具体的例子,需要多维辨析,需要慎密思考,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胡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注重环节设计的连贯性和序列性。
教学开始从整数引入,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猜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到得到结论后的质疑:为什么在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比中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性质背后的道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及3和小数0.3、0.30、0.300的运用,都注重了连贯性和序列性。
二、注重教学层次,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中,胡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借助多种直观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由直观到抽象,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子,引领学生充分观察,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归纳概括、理解应用小数的性质奠定思维基础。
三、注重核心词的理解。
小数的性质核心词是“末尾”,胡老师在课前交流中通过“我来说你来答”、“我来说你来做”的小游戏展开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先让学生对“末尾”一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得到结论后,让学生找关键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末尾”的重要。在练习中,通过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再次重点突出对“末尾“的理解,从课始至课终,在每个环节都围绕核心词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注重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中,在得到结论后,胡老师的教学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尝试释疑,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对比中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在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在此过程中,不但注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面对结论,善于问“为什么”的这种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总之,胡老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在本节课中充分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极限、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操作活动中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同时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但本节课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也有不足之处,处理的不到位,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如在利用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时,教师缺乏及时的追问:“为什么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去0,在小数的中间添0去0可以吗?”,在进一步的追问中让学生思考、辨析,进一步理解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去0,其他数位上数的位置才不发生变化,它的大小也就不变,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性质》评测练习
一、判断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意义相同。( )
3.8.5和8.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 )
4.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 )
二、生活中的应用
超市的购物小票: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小数的性质》课标分析
一、《小数的性质》属于《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和学段目标中是这样指出的:
1.知识技能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数学思考
(1)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3.问题解决
(1)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态度
(1)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3)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根据课标中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目标中有关小数知识的描述:
(1)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3)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之间的关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中注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并运用知识进行判断,还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据此在教学中注重小数和整数的联系和区别,并渗透了数形结合、极限、变与不变的数学辩证思想。
2.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层次进行理解,在小数性质的教学中,在课即将结束的知识链接以及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很好的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