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了解信息、提问题并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的过程。
2.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 对现实生活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百分数在交流、传递信息中的重要应用。
课前准备:把第66页两条新闻以及可能提出的问题分别写在纸条上。
教学方案:
通用教案 个性化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1.教师谈话,说明每天听新闻的意义,并出示一条新闻,请学生“做”播音员播报新闻。 师: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看新闻的习惯。看电视、听新闻也是我们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条新闻,请同学们读一读,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用出示第一条新闻。师:谁愿意做个播音员给大家播报一下这条新闻。指名读。
2.交流新闻的内容,理解“同期增长”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根据新闻报道想到的事情。 师:听了这条新闻,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 了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2639元。生2:我知道了2004年的人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师:谁知道”同期增长”是什么意思 生:”同期增长”是指2004年的第一季度比2003年的第一季度增长了12.1%学生说不准确,教师说明。师:根据这条新闻,你想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可能会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
3.根据信息提问题,给学生充分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 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这条新闻的含义,那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来吗?学生可能会提出:(1)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是多少元呢?(2)2004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多少元?(3)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比2004年第一季度少多少元?(4)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比2004年第一季度少百分之几?教师把问题纸条贴出来。
二、解决问题1.先解决问题(1)。教师先分析数量关系,找出2004年人均收入相当于2003年的(1+12.1%)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自主解答。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看第(1)个问题: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是多少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2004年人均收入是2639元和2004年比2003年增长12.1%,谁能说出2004年的人均收入相当于2003年人均收入的多少?学生可能会说:●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加上它的12.1%就相当于2004年第一季度的人均收入。●2004年第一季度的人均收入相当于2003年第一季度的(1+12.1%)。教师板书:2003年×(1+12.1%)=2004年(2639公顷)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现在,要求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是多少元?怎么办?生:把它设为x,列方程解答。师:好,请同学们自己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请一人板演,学生做完后,全班订正。(1+12.1%)x=2639112.1%x=2639 x=2639÷112.1% x≈2354答: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是2354元。
2.师生共同完成(2)、(3)两个问题。先解答问题(2),再讨论问题(3)与问题(2)有什么联系,最后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2)题,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学生可能回答:●用2639减去2354元。●用2354乘12.1%。●用2639乘12.1%。如果出现三个算式,让学生讨论(2)、(3)两个算式哪个正确;如果出现(1)、(2)两个算式,教师提出第(3)个算式,让学生讨论是否正确;如果先出现第(1)个算式,不介绍(2)、(3)两个算式。计算出(1)的结果。2639—2354=285(元)师:看第(3)个问题,说一说和第(2)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生:对!2004年比2003年增长283元也可以说2003年比2004年少283元。
3.解决问题(4)。(1)让学生自主解答,并交流。 师:再看第(4)个问题,2003年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比2004年第一季度少百分之几?请同学们自己解答。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2639-2354)÷2639 ≈0.108 =10.8%(2)283÷2639≈0.108=10.8%
(2)讨论并验证2004年比2003年增长12.1%是怎样得来的。 师:谁知道新闻报道中,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12.1%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用285除以2356。师:用计算器算一算。285÷2356≈0.121=12.1%
(3)教师谈话提出两年相差的钱数一样,为什么两个百分数不一样的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2004年比2003年增加的钱数和2003年比2004年少的钱数都是285元,是一样的,为什么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百分数与2003年比2004年少的百分数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会说:虽然两年相差的钱数一样,但是比较的标准不一样,单位“1”不同。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百分数,是把2003年比2004年少百分之几,是把2004年的作除数。学生表述的意思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4.让学生看书,了解红红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解释红红列出的方程。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新闻报道的数学问题,这条新闻也选入了我们的教材,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6爷,请同学们自己读书看看红红提出了什么问题,她是怎么解答的。学生看书。师:谁能解释一下,红红列出的方程中“x+12.1% x”是什么意思 生: x是2003年人均收入,12.1% x是2004年比2003年增加的钱数,加起来就等于2004年的人均收入。
三、自主尝试1.让学生看书,了解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和明明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师:课本66页,还有一条新闻报道,请同学们读这条新闻,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2003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165万公倾。生2:我还知道了2003年比上年减少了9.3%。师:看明明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生:2002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是多少万公顷?师:我相信同学们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
2.交流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分析题意的。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解答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算法:(1)我这样想,2003年种植面积是165万公顷,比2002年减少9.3%,那么2002年种植面积的(1-9.3%)就是2003年的种植面积。设2002年的种植面积为x公顷,可列出方程解答.学生说,教师板书:解:设2002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为x公顷。(1-9.3%)x=165 x=165÷90.7% x≈181.92(2)我这样想:设2002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为x公顷,9.3%x就是2003年比2002年减少的公顷数,那么,x减去9.3%x就是2003年的种植面积。列出方程:x—9.3%x=165(1—9.3%)x=165 x=165÷90.7% x≈181.9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解题方法与结果。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刚才我们解决新闻报道中的问题,下面请大家完成“练一练”第1题,要仔细读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学生计算,教师个别指导。然后交流。答案:解:设2002年生产轿车x万辆。 (1+85%)x=202 185% x=202 x=109
2.练一练2—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师生交流解题方法与结果。 师:练一练的第2—4题,都是根据2003年我国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解答。答案如下:第2题:10388万公顷第3题:21.96%第4题:6584万吨
3.练一练第5题,鼓励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师:第5题是2004年国家统计公报中的三组数据,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