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井冈翠竹》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井冈翠竹》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0: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井冈翠竹》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茨坪( ) 哨口( ) 殷切( ) 魂飞魄散( ) 土硗石(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ng( )竹 陡 qiào( ) 沉 diàn( ) 竹 miè( ) 关 ài( )
3.解释下列词语
(1)魂飞魄散:
(2)土硗石:
(3)亭亭玉立:
(4)坚贞不屈:
4.文学常识填空
《井冈翠竹》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体裁),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歌颂了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井冈山的翠竹,亭亭玉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革命的历史。
B.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革命烈士坚贞不屈,展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品质。
C. 他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台下的听众却早已魂飞魄散,心思早已飘到了别处。
D. 这片土地虽然土硗石多,但在当地人民的辛勤劳作下,依然种出了丰收的庄稼。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这得益于他日常的勤奋练习。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7.仿照例句,以 “青松” 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拟人句
例句:井冈翠竹,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8.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毛竹?有什么作用?
9.为什么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11.文中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青竹》
故乡多竹。每次回故乡,我都会去看看那片竹林。
走进竹林,只觉满目青翠,一股清幽之气扑面而来。竹子修长挺拔,直插云霄,像是一个个绿色的巨人屹立在大地上。竹叶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像是为竹林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如梦如幻。
小时候,这片竹林就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竹林里捉迷藏、荡秋千、做游戏。那时候,觉得竹子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植物,它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玩具,竹笛、竹弓、竹蜻蜓…… 每一件都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竹子的用途可不止这些。在农村,竹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竹子搭建的房屋,冬暖夏凉;用竹子编制的器具,美观实用;用竹子做成的扁担,坚韧耐用。竹子默默地为人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却从不索取回报。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到了城市生活。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时常会想起故乡的那片竹林,想起那片宁静与清幽。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会想起竹子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竹子都能顽强地生长,从不低头。
如今,故乡的那片竹林依然郁郁葱葱,它见证了故乡的变迁,也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成长,给我力量和勇气。
我爱故乡的青竹,爱它的翠绿与挺拔,爱它的坚韧与奉献。
12.文章开头写 “故乡多竹”,有什么作用?
13.文中写竹子在故乡的用途,有什么用意?
14.作者为什么说 “我爱故乡的青竹”?
1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cí shào yīn pò qiāo
荆 峭 淀 篾 隘
(1)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形容土地坚硬不肥沃,多沙石。 (3)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4)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
袁鹰 散文 井冈山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C(“魂飞魄散” 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 “心不在焉”。)
D(A 句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B 句否定不当,可删去 “不再”;C 句 “水平” 与 “提高” 搭配,“成绩” 与 “提高” 搭配,此处应是 “成绩提高”。)
青松,你是坚毅的卫士,你不仅在严寒中守护着山川,而且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坚守着那份宁静与庄严。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句 “有的…… 有的…… 有的……” 增强了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的各种形态;比喻句将毛竹比作岗哨、奇兵等,突出了毛竹的挺拔、茂密和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为下文写井冈山竹子的革命精神作铺垫。
因为在革命年代,井冈山的竹子被用来搭帐篷、做梭镖、当罐盛水、当碗蒸饭、做扁担和吹火筒,还摆过竹钉阵打击敌人,它与革命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紧密相连,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说它是革命的竹子。
(1)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描写方法,先从远处写竹子的整体形象 “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再从近处写竹子的不同姿态,如 “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等,使读者对井冈翠竹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感受,表现了竹子的繁茂与生机勃勃。 (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粮食,更是精神上的革命使命,突出了井冈山毛竹扁担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增强了语气和情感表达。
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忆,通过具体的事例,如竹筒饭、毛委员和朱军长挑粮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井冈山竹子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突出了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这一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交代了故乡竹子多的特点,为下文描写竹子的形态、用途以及作者对竹子的情感等内容作铺垫,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竹子在故乡的用途,既表现了竹子与故乡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了竹子对人们的实用价值,又从侧面体现了竹子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丰富了竹子的形象,为下文作者抒发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奠定了基础。
作者爱故乡的青竹,是因为它翠绿挺拔,具有优美的外形;它用途广泛,默默为人们奉献却不求回报;它坚韧不拔,在恶劣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这种精神给予作者力量和勇气,同时也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青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从青竹身上汲取到的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等精神力量,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城市生活中对故乡宁静与自然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