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0: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一、情境化基础积累
1.诗词填空大挑战
(1)你站在古老的幽州台上,极目远眺,空旷的天地间仿佛只有你一人,此时你不禁吟道:“前不见古人, 。念天地之悠悠, !”
(2)你怀着对泰山的崇敬与向往,攀登途中,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山峦连绵,云雾缭绕,你会想起诗句:“ ,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3)当你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极目远眺,你豪情满怀,心中默念:“飞来山上千寻塔, 。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漫步在山间小道,眼前山峦重叠,溪流曲折,正疑惑前方无路可走时,突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艳,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5)辞官离京的你,望着西下的夕阳,心中满是离愁别绪,但仍怀着报国之志,马鞭向东一挥,吟道:“ ,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怆然(chuàng) 决眦(zì) 拄杖(zhǔ)
B. 鸡豚(tún) 叩石(kòu) 吟鞭(yín)
C. 岱宗(dài) 腊酒(là) 衣冠(guàn)
D. 庇护(bì) 修葺(qì) 叱咄(duō)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造化钟神秀( )
(2)会当凌绝顶( )
(3)不畏浮云遮望眼( )
(4)丰年留客足鸡豚( )
(5)浩荡离愁白日斜( )
4.文学常识一点通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望岳》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 ”,其诗被称为 “________”。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5)《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二、情境化阅读理解
(一)《登幽州台歌》
情境设置:你穿越时空,来到了幽州台。这里曾有过无数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然而此刻,你独自站在台上,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中的 “古人” 和 “来者” 分别指代什么?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3.诗人为什么会在幽州台上发出如此深沉的感慨?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4.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望岳》
情境设置:你跟随杜甫的脚步,来到了泰山脚下。仰望泰山,只见它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中的 “钟” 和 “割” 字用得精妙,请简要分析。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哲理的?
4.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泰山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与他的人生理想有什么关系?
(三)《登飞来峰》
情境设置:你登上了飞来峰,站在千寻塔上,俯瞰着周围的景色。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在山间飘荡,你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3.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比,这两句诗在表达的哲理上有什么异同?
4.这首诗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
(四)《游山西村》
情境设置: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你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山村。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庄周围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溪流潺潺。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体现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待客之道?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3.诗中的 “春社” 是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有什么文化内涵?
4.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南宋时期农村的哪些生活风貌和社会氛围?
(五)《己亥杂诗(其五)》
情境设置:你身处晚清时期,目睹了国家的内忧外患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此时,你看到一位辞官离京的官员,望着远去的马车,心中感慨万千。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中的 “浩荡”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时代背景有什么关系?
龚自珍的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传承其中的精神内涵?
参考答案:
一、情境化基础积累
1.诗词填空大挑战
(1)后不见来者 独怆然而涕下
(2)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
(3)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2.C(“衣冠” 的 “冠” 应读 “guān”)
3.(1)聚集 (2)终当,终要 (3)怕 (4)足够,丰盛 (5)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4.文学常识一点通
(1)陈子昂 伯玉 唐代
(2)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唐代 诗圣 诗史
(3)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北宋
(4)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5)龚自珍 璱人 定庵 清代
二、情境化阅读理解
(一)《登幽州台歌》
1.“古人” 指代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 指代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2.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寂寞、悲愤苦闷的情感。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到天地广阔,而自己却无人赏识,于是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情感。
3陈子昂在政治上接连受挫,抱负无法施展,因此登上幽州台时,借古人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
4.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而是通过对天地、古今的慨叹,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孤独寂寞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中抒发个人情感、追求意境营造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望岳》
1.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岱宗夫如何” 自问,“齐鲁青未了” 自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钟” 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赋予泰山以神奇秀丽的景色;“割” 字用得极好,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像一把利剑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3.蕴含了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退缩,要勇敢地去克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
4.表达了杜甫对泰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种情感与他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杜甫胸怀大志,渴望有所作为,泰山的雄伟壮观象征着他心中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攀登泰山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登飞来峰》
1.描绘了一幅登上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清晨听闻鸡鸣便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壮丽画面,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生机勃勃的意境。
2.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以及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思想境界。
3.相同点:都表达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断追求进步。
不同点:《登鹳雀楼》侧重于通过写景来表达哲理,语言较为平实自然;《登飞来峰》则在写景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语言更加豪迈激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反映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不畏保守势力阻挠的人生态度。
(四)《游山西村》
1.体现了农家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生活态度和真诚待客的之道,尽管腊酒浑浊,但在丰收之年仍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招待客人,表现出农家的质朴和真诚。2.蕴含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就会迎来转机和希望的哲理。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不要轻易放弃,只要继续前行,也许就能发现新的出路和机会。
3.“春社” 是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农民对土地和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南宋时期农村宁静祥和、自然质朴的生活风貌,人们安居乐业,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五)《己亥杂诗(其五)》
1.“浩荡” 一词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无边,又体现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落红,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但仍心系国家,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的高尚情感。
3.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才被压抑的现实状况。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黑暗,深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的报国之志。
4.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后来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懈奋斗。在今天,我们应该学习诗人那种关心国家命运、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