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苏武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0《苏武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1 18: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武传/班固
《苏武传》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经典文言文。本单元主题为 “历史的回声”,旨在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传记和史论,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汲取历史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使命感。
《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通过对苏武语言、行动、细节等方面的描写,以及与卫律、李陵等人物的对比映衬,使苏武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文中展现的汉朝与匈奴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等,也为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如 “稍”“当”“会”“以” 等实词的多种义项,“何以女为见”“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特殊句式,能够准确理解文意并流畅地翻译全文。
学习文中人物对话、叙述事件等语言表达方式,体会其简洁、精准、生动的特点,提高文言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模仿文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练习,如改写故事片段或续写故事结局等。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梳理苏武在匈奴的经历,分析苏武面对劝降、逼降等复杂情况时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苏武坚守气节的原因和意义。
对比苏武与卫律、李陵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深入探讨在困境中如何坚守自我、坚守道义等问题。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对比描写和环境描写,如苏武牧羊北海时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的细节,感受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赏析文言文作品的艺术美。
引导学生体会苏武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感受其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培养学生崇尚英雄、追求高尚品格的审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塑造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展现人性之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历史背景、民族关系以及当时的外交礼仪、社会风俗等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深入挖掘苏武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苏武所代表的忠诚、坚韧、爱国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践行这些优秀品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一)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这是理解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基础。
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深刻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汉朝的外交政策、匈奴的风俗习性、古代的民族关系等,理解苏武出使匈奴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难点
理解苏武在极端困境中坚守气节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动力,探讨其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民族大义等文化因素,使学生能够从文化层面深入理解苏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避免简单的道德说教,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将苏武的精神品质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如在面对困难、诱惑和选择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价值观引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幅苏武牧羊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看到这幅图,大家能想到什么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苏武的大致事迹,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深入学习的《苏武传》。接着,简要介绍《汉书》的文学地位以及班固的生平,为学生理解课文背景知识做铺垫。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苏武故事片段,如苏武在北海牧羊、手持汉节等情节,初步进入课文情境。认真聆听教师对《汉书》和班固的介绍,记录关键信息,在脑海中构建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框架。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
发放带有详细注释的课文文本,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初步尝试疏通文意,标注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巡视学生的阅读情况,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难点,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疑难字词和句子,如 “稍迁至栘中厩监” 中的 “稍”,“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中的 “当”,“何以女为见” 的句式等,写在黑板上。
针对黑板上的疑难字词和句子,详细讲解其含义、用法和句式特点,结合语境进行举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大声朗读课文,逐字逐句对照注释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积极思考并尝试结合上下文猜测含义,同时将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认真聆听教师对疑难字词和句子的讲解,做好笔记,结合教师的讲解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之前自主阅读时的疑惑进行解惑。
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苏武在匈奴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请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时间轴,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每个事件,如 “苏武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参与虞常谋反事件而被牵连扣押”“卫律劝降,苏武宁死不屈”“苏武北海牧羊,持节坚守”“李陵劝降,苏武不为所动” 等,并将这些事件依次写在时间轴上。
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仔细梳理苏武在匈奴的经历,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语句和段落,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事件的发展脉络,在笔记本上简要记录每个事件的要点。
主动举手发言,分享自己梳理的事件经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自己对课文情节的梳理,清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苏武的人生轨迹。
四、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在这些事件中,苏武展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苏武的人物形象。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一个重点事件进行分析,如第一组分析 “卫律劝降” 部分,第二组分析 “北海牧羊” 部分等,要求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意见,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阐述小组对苏武形象的分析结果。
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挖掘苏武的人物形象特点。
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调苏武的爱国精神、坚贞不屈的气节、顽强的意志和忠诚的品质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突出苏武形象,如卫律的卖国求荣与苏武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李陵的无奈投降更衬托出苏武的坚定信念。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再次精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苏武性格和品质的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如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通过苏武的大骂,体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叛徒的鄙夷,坚守民族大义的品质。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善对苏武形象的解读,在讨论中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每组代表上台发言,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进行补充提问和交流,在互动中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苏武的人物形象,学习如何从文本细节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方法。
五、探究苏武精神的文化内涵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为什么能够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气节?这种精神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出问题后,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汉朝文化、儒家思想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帮助学生从文化层面深入探究苏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活动,辩题可以设定为 “在当今时代,苏武的精神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学生在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苏武精神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价值。
在辩论过程中,担任裁判角色,适时引导学生的辩论方向,确保辩论活动的有序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辩论结束后,对双方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苏武精神所蕴含的忠诚、坚韧、爱国等品质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深入思考苏武坚守气节的思想根源和文化背景,如儒家思想中的 “仁、义、礼、智、信” 观念对苏武的影响,汉朝时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等因素,在笔记本上整理自己的思考结果,准备参与课堂辩论。
积极参与辩论活动,根据自己所在方的观点,收集整理相关论据,在辩论中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倾听对方的观点并进行反驳,通过思想的碰撞,更加深刻地理解苏武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苏武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以及其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如文言文字词句式的积累、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文化内涵探究的思路等。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学习和传承苏武等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学生活动: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记录教师强调的学习方法和启示,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方面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品德的决心和信念,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