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大卫·科波菲尔》)复习专练
小说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小时的故事
(美国)凯特·肖邦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就匆匆赶来报告噩耗,以显示他是一个多么关心人、能够体贴入微的朋友。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口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哭着睡着了的小孩,做梦还在抽噎。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上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⑥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⑦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张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⑧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控制着她。她现在头脑清醒,精神亢奋,她根本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交叉着的双手时,等她见到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⑨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强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⑩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还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她关着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了。她紧搂着她姐姐的腰,她们一齐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弹簧锁的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雷特里·马拉德,略现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
小说作品往往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请将本篇小说与教材中《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相联系,结合各自主题写一则15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树上的男爵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男爵。
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假发,这像他的许多物品一样已经过时。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弗神父。……我们在神父的陪伴下,经过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餐,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如果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上第二道菜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
而如今呢,我们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
柯希莫向来厌恶煮熟的蜗牛的味道。就在他出走的前几天,他让我和他一起把厨房里饲养的蜗牛偷偷放走了。事情败露后,我们俩被关了三天的禁闭。当我们再次回到餐桌上时,面对蜗牛汤和用蜗牛做的主菜,父亲呵斥道:“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①
柯希莫无法忍受,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户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得非常整齐,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打扮妥帖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十二岁,但头发上扑着粉,穿戴着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佩剑、白色长护腿套。如果没有眼神里的反叛,单从外形上看,他拥有不折不扣的男爵气派。②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变主意的!”父亲从窗口探出身对他喊道。
“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柯希莫已经爬上了树冠。
他爬到圣栋树的顶端,看到一片茂密的丛林:葱郁的花园尽头是一面山坡,边上种植着大片果树。沿果园往上,开始出现一片橄榄树木,接着是一片松林,沿着山势向上伸展,望不到尽头。眼前的景象让柯希莫惊喜不已,他发现这的确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只要树林始终相连,他就可以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他就可以一直不下地,生活在树上。而我为了请求他的原谅,整个下午都守候在圣栎树旁。从此以后,我开始悄悄地给他送吃的。
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或者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
我记得那天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
当时我觉得这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
……
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
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
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
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
“你在上面做什么呀?”
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
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
柯希莫抬起头,注意力集中地望着气球。
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
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有删改)
本文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一样用了第一人称“我”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请赏析这种叙述视角的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有了变化
[英]狄更斯
汉姆背上背着我,胳臂下夹着我们的一只小箱子,佩格蒂则提着我们的另一只小箱子……来到了我打远处就已看到的那片单调的荒滩。这时汉姆说:“大卫少爷,那就是我们家的房子!”
我朝那片荒滩的四面八方看去,尽量往远处看,一直看到海,看到河,可是我什么房子也没看见。在不远处,有一条黑乎乎的驳船,或者是别的什么旧船,倒扣在稍高处的干燥地面上,上面伸出一个铁漏斗似的东西当作烟囱,正在舒畅地冒着烟。可是除此之外,我再也看不到有任何可以住人的地方。
“不会是那个吧?”我说,“那个像船一样的东西?”
“正是那个,大卫少爷。”汉姆回答说。
就算是阿拉丁的宫殿,或者是大鹏鸟的蛋,我想,也比不上能住在这船里的荒诞想法更让我心醉神往。船帮上开有一个很有趣的门,还有屋顶,上面还开着几扇小窗。而它之所以让人着迷,在于它是一条真正的船,无疑下过几百次水,从来没有人想到会有人把它搁在旱地上当房子住。我觉得,这就是它让我着迷的地方。要是它本来就打算用来住人,我会觉得它小了点,不太方便,而且也太冷清了。可是,由于从来没有打算做这样的用途,它就成了一个完美的住处了。
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只荷兰钟,一个带抽屉的木柜,柜子上搁有一只茶盘,茶盘上绘着一个拿阳伞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军人模样的小孩在散步,那小孩正在滚铁环。茶盘用一本《圣经》挡着,免得它翻滚过来,因为要是翻滚过来的话,会砸破放在《圣经》周围的许多杯子、碟子和一把茶壶。墙上挂着几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普通彩色画,画的都是《圣经》故事。打这以后,每逢我看到小贩手里拿着这种画兜售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佩格蒂哥哥家里的情景。这些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幅:一幅是穿红衣服的亚伯拉罕把穿蓝衣服的以撒当祭品献上,另一幅是穿黄衣服的但以理被投进绿色狮穴中。在那小小的壁炉台上方,挂着另一幅画,画的是在森德兰建造的一艘叫“莎拉·詹思号”的帆船,它粘有一个真正的木雕小船尾,这是一件融画家的技巧和木工的手艺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件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佳作。房顶的椽子上还钉有一些钩子,至于它们派什么用场,我当时并不清楚。另外,还有一些柜子、箱子之类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坐人,以补椅子的不足。
这都是我进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按我的理论,这是孩子的特点——接着佩格蒂打开一扇小门,让我看了我的卧室。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让人喜欢的卧室了——它位于船尾,有一个小小的窗子,这原本是伸出船舵的地方。墙上挂着一面小镜子,镜框上镶着牡蛎壳,镜子挂的高度正好适合我。房里有一张小床,刚好够我睡。还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只蓝色的大杯子,里面插着一束海草。墙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碎布拼成的百衲被,鲜亮得使我的眼睛都发痛了。在这座有趣的房子里,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有一件事,那就是鱼腥味儿;它简直无孔不入,就连我掏出衣袋里的手帕擦鼻子时,我发现手帕的味儿也像包过一只海虾似的。当我悄悄把这一发现告诉佩格蒂时,她说,她哥哥是贩卖海虾、螃蟹和龙虾的。后来我才发现,在外面一间放有钵钵罐罐的小木屋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大堆这样的海货,它们纠缠铰结在一起,真是让人觉得好玩,而且不管钳住什么,就再也不肯松开。
一位系着白围裙的很有礼貌的妇女在门口迎接我们。当我还在汉姆背上,离船屋还有大约四分之一英里时,我就看见她立在门口,朝我们屈膝行礼了。跟她一样行礼的,还有一个戴串蓝珠子项圈的挺美的小姑娘(或者说我认为她挺美)。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让我吻,跑开躲起来了。接着,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有清蒸比目鱼、黄油酱和土豆,还专为我做了一份排骨。后来,进来一个毛发浓密、满脸和气的汉子。因为他管佩格蒂叫“小妞”,还在她脸上来了一个亲热的响吻,从她对他的一般礼数来看,我断定这人定是她的哥哥。果然是这样——佩格蒂对我介绍说,他就是这一家的主人佩格蒂先生。
“见到你很高兴,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会觉得我们粗鲁,少爷,不过你也会发现我们还是挺爽快的。”
我向他道了谢,同时回答说:“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我一定会很快活的。”
“你妈好吗,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离开她时,她高兴吗?”
我对佩格蒂先生说,“她高兴极了,她还要我代她向你问好——”,这是我自己编造的一句客气话。
“多谢她的关心,说真的,”佩格蒂先生说,“啊,少爷,你要是能跟她,”他朝他妹妹点了点头,“跟汉姆,还有小艾米莉,一块儿在这儿待上两个星期,那我们就觉得太有光彩啦。”
佩格蒂先生用这样殷勤的态度表示过自己的地主之谊后,就到屋外用一壶热水洗起脸来,一边说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的龌龊的。没过多久,他就回来了,外表已大大改观,不过脸色却红得厉害,使得我不由得想到,他的脸在这点上竟会跟海虾、螃蟹和龙虾一个样,放进热水时黑不溜秋,出来时就红不棱登了。
吃过茶点后,关上屋门,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此时屋外的夜色中,寒风阵阵,雾气沉沉),我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蔽居所了。
(摘编自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注】本篇选文摘编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三章:在大卫的母亲改嫁之前,乳母佩格蒂送幼时的大卫前去她的兄弟佩格蒂先生的家里。
经历了社会黑暗和不幸坎坷的狄更斯依然相信善良与美好的力量,他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被人评价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这一说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里昂的婚礼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巴雷尔在法兰西国民公会针对发动叛乱的里昂城提出了杀气腾腾的提案:“里昂不复存在!”他要求把这叛乱之城夷为平地。
在血淋淋的那个月的某一天,冰冷酷寒,又有一群犯人被驱赶到地窖里。那里昏暗潮湿,散发着酒桶和腐物的霉味,前屋的壁炉里,有一点微弱的炉火。
晚上快七点钟的时候,门口突然响起一阵坚定有力的脚步声,生锈的门闩被拉开,发出刺耳的尖音。大家吃了一惊,心怀恐惧:莫非连一夜也不让过,他们最后的时刻现在就已经来临?可是一会儿人们又惊魂稍定,狱卒带来的是一拨新增添的犯人。
囚徒们望着新来的犯人,目光并不友好。先来的囚徒已不由自主地把这间空气滞重、发出霉味的房间,长了绿毛的草垫,壁炉旁的位置看成他们的私有财产,而刚来的犯人也清楚地感觉到冷森森的敌意。
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呼喊,听上去分外悦耳,爽朗。这是刚和别的犯人一起新来的一个少女。她突然跳了起来,向前伸出双臂,颤声连呼:“罗伯特!罗伯特!”那个青年也向少女奔了过来。他们旁若无人,沉溺于无限的柔情之中。这些难友无比惊讶,慢慢地挨近这对年轻人。
原来这位少女和罗伯特自幼青梅竹马,婚礼的日子恰好订在鲜血横流的那一天。就在这一天,军队进攻里昂,新郎在佩西将军的队伍里下落不明。市里的一个文书告诉她,密探打听出新郎已被押送革命法庭。大胆的姑娘刚一听到未婚夫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消息,立即以神秘莫测的勇气把办不到的事情办到了。她单枪匹马一直闯到不可接近的人民代表富歇的身边,乞求人民代表为她的未婚夫开恩。但诡计多端的富歇把姑娘完全给蒙住了,姑娘立刻相信未婚夫已经死去。可是她并没有像一般女人那样,沉溺于痛苦之中。她从头发上摘下革命的徽章,扔在地上用双脚猛踩,她骂富歇和他那些赶来的部下全是嗜血如命的刽子手,士兵们急急忙忙把她捆绑起来拖出去。审讯时她干脆什么问题也不回答,甚至当她被推进这座监狱时,她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因为她知道心上人已死,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使她牵肠挂肚?
姑娘的手一直紧握着她心上人的手,一个劲地紧紧依偎着他,这动人的场景奇妙地使他们的难友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每个人都忘却了自己的命运,想对他们表示关怀、赞许或者同情。但是这情绪激昂的姑娘抱着一种如醉似狂的自豪神气拒绝接受别人的惋惜。她说,不,她无比地幸福,因为她将在同一时刻和她的心上人一起死去。只有一点美中不足,那就是她不得不用她娘家的姓,她还不能作为她心上人已经婚配的妻子。
罗伯特的一位战友被她的这一愿望所深深地感动,此时已小心翼翼地溜到一旁,和一位年纪稍长的男子低声耳语。年长者马上挣扎着站起身来,艰难地挪动脚步向这对情侣走去。既然他俩的结婚公告早已宣布,何况两人已被判决,婚礼不容拖延,所以他乐于冒着风险,在这儿,以证婚人的身份,由这些难友作证,把他俩结为夫妻。在场的人听说这阴郁的死屋刹那间将变成婚礼殿堂,内心深受震撼。男人们把为数甚少的几把椅子搬来排好,把几支蜡烛排成笔直的一行,妇女们则把在她们入狱时富有同情心的人慨然相赠的少量鲜花匆匆编成一顶细细的花冠,戴在姑娘的头上。
屋里是那样的宁静。年长者在寂静中问道,两人是否愿意同生共死,永远结合。罗伯特和姑娘用坚定的声音回答:“愿意同生共死。”这个“死”字响彻这寂静无声的房间,清越,爽朗。这时,那位战友走到他们跟前,笑吟吟地告诉他们,他和难友们很想赠送给新婚夫妇一件礼物。可是对于朝不保夕的人来说,还有什么人间的礼物可以馈赠?那就是让他们两人安安静静地单独度过这一新婚之夜!于是,大家神情庄严地举着蜡烛把一对新人送进那间从死神手里借来的斗室,谁也不敢对他俩说一句不得体的话或者开一个庸俗的玩笑。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可是还能分给别人一点幸福,一种特别庄严的感情一直默默地笼罩在大家心头,每个人心里都对这个婚礼暗自感激。
等到第二天早上士兵们进来,发现大家都早已醒来,并且一切准备就绪。新郎新娘手拉着手在前面带路,领着犯人们走上死亡之途。
然而,人生中常有奇妙的事情,但真正的奇迹并不多见,这一伙人被带过大桥,领到勃罗托的沼泽地里,十二队步兵在那里等候着他们。接着士兵们把还在流血不止的尸体扔进罗讷河,湍急的流水麻木不仁地把这些陌生人的面孔和命运都冲到河底。只有那顶新娘的花冠从那位即将沉入江心的新娘头上轻轻地脱落,漫无目的地,非常异样地在滚滚向前的波浪上面漂浮了一阵,最后这顶花冠也终于消失了。
(节选自《茨威格小说全集》/张玉书译,有删改)
“监狱”本是丑陋、阴暗、罪恶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先生因负债累累而被捕入狱,但监狱的日子却比在外面更舒服;《里昂的婚礼》中,关押囚犯的地窖从阴郁的死屋刹那间变成神圣的婚礼殿堂。请结合《里昂的婚礼》,谈谈“监狱”这一陌生化处理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读书札记:《一小时的故事》与《大卫·科波菲尔》都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一小时的故事》以马拉德夫人之死为线索,揭示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反抗和批判;而《大卫·科波菲尔》则通过大卫的成长经历,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两部作品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导语】《一小时的故事》通过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去世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压抑与对自由的渴望。故事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外的结局,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我独立时的复杂情感。马拉德夫人从悲伤到感受到自由的喜悦,再到丈夫归来时的震惊与死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结尾医生的误判更是对社会偏见的讽刺,揭示了女性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一小时的故事》:小说创作于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当时女性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权利受限。马拉德夫人在一小时内的心理变化历程,从得知丈夫去世消息时的悲伤,到自己内心逐渐意识到自由的喜悦,再到面对丈夫归来的突然离世,深刻揭示出女性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是对当时社会传统婚姻制度的反抗,体现了美国社会中女性在男权主导下的生存困境以及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反映了美国社会历史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进程,具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特色,即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
《大卫 科波菲尔》:作品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背景,大卫的成长经历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英国社会在这一历史变革时期的诸多问题。例如,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如米考伯先生深陷债务泥潭,体现了经济压力下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同时也展现了道德观念的多元与碰撞,有善良正直之人,也有虚伪丑恶之辈。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与变革,以及英国民族文化中对社会阶层、道德伦理的重视,通过大卫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英国社会的复杂风貌。
《一小时的故事》与《大卫·科波菲尔》都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两部作品均以人物命运为核心,通过细腻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深刻反映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无论是美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压抑,还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起伏,都揭示了人们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内心的挣扎、渴望与无奈,让读者得以深入洞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
2.①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
②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
③通过“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
【导语】《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通过主人公柯希莫选择在树上生活的反常举动,揭示了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故事从孩童“我”的视角展开,以兄弟间的情感为线索,突出柯希莫对传统家庭和社会规训的反叛精神。卡尔维诺以细致的环境描写和童话般的情节构建,反映了对压抑制度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呈现了现代人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探讨。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
根据“当时我觉得这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或者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分析,本文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
根据“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柯希莫无法忍受,朝花园跑去”可知,用了第一人称“我”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用“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
3.①从环境这个方面来看:破旧船屋在佩格蒂先生一家人的打理下,整洁干净,井然有序,这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多困难,只要人心向善,一切都是美好的,折射出困境中的人性美的光辉。
②从大卫这个人物方面来看:文章通过描写大卫初到佩格蒂先生家对破旧船屋的着迷与喜爱传递出童真世界里的美好,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③从佩格蒂先生这个人物方面来看:通过佩格蒂先生对妹妹和大卫的热情招呼,表现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热情、可亲可爱;佩格蒂先生一家生活虽清贫,但船屋却被收拾得既干净又整齐,他积极乐观,带领家人生活得和睦快乐。
④从主题这个方面来看:作者想通过选文中儿童视角下的童真世界展示人性中的纯真、淳朴与善良,传递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对生活艰辛的佩格蒂先生及家人的同情更是作者人道主义情怀的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多角度探究文本审美意蕴的能力。
本题要求体悟小说中体现出的“真、善、美”,可从环境、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作答。
从环境方面看,“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还有一张桌子……使我的眼睛都发痛了”,作者在描写船屋和卧室时,极力展现整齐和美好,可见主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美好的,尽管生活艰辛,只能住在破船上,屋里陈设的东西都很简陋,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人性的美好,文章折射出困境中的人性美的光辉。
从大卫方面看,结合“即使是阿拉丁的宫殿……也不会使我更着迷”“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让人喜欢的卧室了”“我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居之所了”可知,小说从大卫的角度叙述其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出孩子内心世界的美好,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从佩格蒂先生方面看,“进来一个毛发浓密、满脸和气的汉子……亲热的响吻”“‘见到你很高兴,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会觉得我们粗鲁,少爷,不过你也会发现我们还是挺爽快的。’”“‘啊,少爷,你要是能跟她,’……‘跟汉姆……那我们就觉得太有光彩啦。’”,佩格蒂先生对妹妹亲昵而热烈,对大卫热情而直爽,这是一个善良又热情的形象。
从主题方面看,由题干中的“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可知,本题要求体悟小说中体现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可从小说主题角度分析作答,感知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4.①人物方面:监狱本是丑陋之地,但少女为爱寻死,被投入监狱,突出人物对爱情的坚贞。
②情节方面:监狱本是阴暗之处,却见证少女与罗伯特意外重逢、结为夫妻的幸福瞬间,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③主题方面:监狱本是罪恶之渊,却感化难友们的心灵,激发美好的情感,借此赞美人性的良善与大爱。
④读者效果方面:监狱的陌生化处理打破了读者惯常的场景认知,间离了现实经验,产生反差式、戏剧化的阅读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特殊物象作用的能力。
人物方面:“空气滞重、发出霉味的房间,长了绿毛的草垫”,监狱本是丑陋之地;“姑娘立刻相信未婚夫已经死去……她从头发上摘下革命的徽章,扔在地上用双脚猛踩,她骂富歇和他那些赶来的部下全是嗜血如命的刽子手,士兵们急急忙忙把她捆绑起来拖出去。审讯时她干脆什么问题也不回答,甚至当她被推进这座监狱时,她连眼皮也不抬一下”,但少女为爱寻死,被投入监狱,突出人物对爱情的坚贞。
情节方面:“那里昏暗潮湿,散发着酒桶和腐物的霉味”,监狱本是阴暗之处;“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呼喊,听上去分外悦耳,爽朗。这是刚和别的犯人一起新来的一个少女。她突然跳了起来,向前伸出双臂,颤声连呼:‘罗伯特!罗伯特!’那个青年也向少女奔了过来。他们旁若无人,沉溺于无限的柔情之中……大家神情庄严地举着蜡烛把一对新人送进那间从死神手里借来的斗室”,却见证少女与罗伯特意外重逢、结为夫妻的幸福瞬间,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主题方面:“囚徒们望着新来的犯人,目光并不友好……而刚来的犯人也清楚地感觉到冷森森的敌意……每个人都忘却了自己的命运,想对他们表示关怀、赞许或者同情……能分给别人一点幸福,一种特别庄严的感情一直默默地笼罩在大家心头,每个人心里都对这个婚礼暗自感激”,监狱本是罪恶之渊,最后却感化了难友们的心灵,激发美好的情感,借此赞美人性的良善与大爱。
读者效果方面:每个读者对监狱的印象都应该是反面的,本文中监狱的陌生化处理打破了读者惯常的场景认知,拉开了和现实经验的距离,这个监狱给读者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和力量,从而产生反差式、戏剧化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