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21:4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7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体系以军事历史为主,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史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粗瓷大碗”讲了抗日战争时期,赵一曼把自己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了新战士,自己因此长期没碗吃饭,一个小通讯员见状,便为她找来了个粗瓷大碗,并在吃饭时装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给赵一曼,赵一曼知道这米饭是从病号灶盛来的,便偷偷将高粱米饭倒进锅里,只盛了半碗野菜粥吃,之后她又把这个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的故事。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1.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后,一直没有碗,通讯员找来粗瓷大碗,却被要求还回去。
2.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高粱米饭,赵一曼却把饭倒入锅中,另外盛了半碗野菜粥。
3.赵一曼把粗瓷大碗给七班当菜盆。
通讯员 赵一曼
搪瓷缸子 粗瓷大碗
还回去
高粱米饭 野菜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其中会有怎样感人的革命故事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默读课文,先想一想: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 ”划出来;再说一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赵一曼?
陈列 一阵风

从阜(阝)从东
表示日出东方后山坡土丘陈列眼前。
会意字

会意字
从阜(阝)从车
表示在土山或险要处排列战车。
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
谁做了什么?
结果怎么样?
整体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关心战士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关心战士
送碗、还碗
盛饭、倒饭
丢碗
赵一曼(1905—1936) 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任满洲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北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时受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今黑龙江尚志市)被杀害。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放的地点不平常: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用的人不平常: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
用的时间不平常:抗日战争时期。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普通的粗瓷并不平常?
问题引路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无数英雄儿女喋血沙场,为祖国,为民族,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赵一曼烈士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
自读提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故事。
一次 感动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着急
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本文围绕一个____________的来历,讲述了_________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________胜于关心_______,与战士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粗瓷大碗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坚持抗日
主题概括
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一直想”“好不容易”“连忙”等词语表现出小通讯员给赵一曼“找碗”和“送碗”的急切心情,这从侧面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思考:
1.赵一曼见到粗瓷大碗后为什么拒绝接受?
2.赵一曼用的粗瓷大碗最后是真的“丢”了吗?
问题引路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
这里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引出下文。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结合前文可知道,“赵一曼又没有碗了”是因为她把碗又送给战士了。因此下文中的“丢”的意思是送给战士;从这里我们能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崇高品质。
语文 三年级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