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31 15:36:16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人教2019A版必修 第一册
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五章 三 角 函 数
授课教师:
黟县中学 郭启光
问题探究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如果已知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能由此推出α+β,α-β的正弦、余弦吗?
下面,我们来探究cos(α-β)与角α,β的正弦、 余弦之间的关系
不妨令kπ+β,k∈Z. 如图5.5.1,设单位圆与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1,0),以轴非负半轴为始边作角α,β,α—β。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点(cosα,sinα), cosβ,sinβ),P(cos(α-β),sin(α-β)).
根据圆的旋转对称性可知,
与重合,从而, 所以AP=
连接,AP.若把扇形OAP绕着点O旋转β角,则点A,P分别与点 重合.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
化简得:
=+
当kπ+β (k∈Z)时,容易证明上式仍然成立.
所以,对于任意角α,β有
=+
此公式给出了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与其差角α-β的余弦之间的关系,
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α-β).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D
达标检测
C
证明: (1)= +
=0+1×
=.
(2)= +
=(-1)×.
=- .
例1 利用公式证明:
(1)=
(2)= .
典例解析
证明: (1)= +
=0+(-1)×
=.
(2)=
=+
=1×.
=.
利用公式证明:
(1)=
(2)= .
跟踪训练
解:由,∈(,),得
又由,是第三象限角,得.
所以=+
=() ×()+() ×()
=
例2 已知,∈(,), ,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已知 ,θ是第二象限角,求 的值.
1
已知 ,且 , ,
求 的值.
2
答案: .
答案: .
达标检测
思考?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黟县中学 郭启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角差余弦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2.掌握公式,初步体会公式的意义,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推导两角差余弦公式的过程,知道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发现差角余弦公式与圆的旋转对称性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导语:本节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三角恒等变换,即在不改变含有三角函数的式子的值的前提下,对式子变形.三角恒等变形在求值、化简、证明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同角三角关系和诱导公式,都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恒等变换公式.
活动一、问题1:我们知道 ,,由此我们能否得到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呢?
根据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猜想是错误的!
如果已知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能由此推出α+β,α-β的正弦、余弦吗?
引入新课
二、新授课
活动二:探究cos(α-β)与角α,β的正弦、 余弦之间的关系.
问题1:写出P,A1,P1的坐标,A1P1与AP相等吗?
提示:平面上任意两点,P1(x1,y1), P2(x2,y2)间的距离公式为:
P1P2=
由此得到
达标检测
1.Cos15°等于(  )
A. B. C. D.
2.cos43°cos13°+sin43°sin13°的值为(  )
A. B.- C. D.-
例1:教材216页 证明:(1)
(2)
达标检测
证明:(1)
(2)cos(-α)=cosα
例2:教材216页
已知sinα=,α∈(),cosβ=-,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β)的值.
解:因为,
由此得
又因为是第三象限角,
所以
所以
达标检测
1.已知,是第二象限角,求的值.
2.已知,且,,求的值.
预设答案:1. ; 2..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比较简单的求值问题,促使学生巩固同角三角关系及公式,提升数学运算素养.可对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能否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提供评测依据.
思考:1. 已知锐角α,β满足cos α=, cos(α+β)=-,则cos β等于(  )
A. B.- C. D.-
2.已知α,β均为锐角,sin α=,cos β=,求α-β.
三、课堂小结
1.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
2.牢记公式
3.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在头脑中形成思维网络.
四、课下作业
1.整理笔记
2.课后作业 教材228页习题5.5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