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去的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去的路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4-12 11: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21教育网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2学情分析
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21·cn·jy·com
3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能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3.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它物体的透视变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第1节课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 课后整理
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1.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能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学时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它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 课堂新授
1.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21cnjy.com
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
2.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3.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学生创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讲评
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透视的几种表现。
布置下节课学习材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