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
有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为此,学校开展“争做文明好少年”评选活动,设置了以下几项活动进行考察,请你积极参与。
练基础
【活动一:学习之星·知识竞赛】
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是少年之星评选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开展了知识竞赛。下面是知识竞赛中的部分题目,请你完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典范(diǎn) 恪守(ɡè) 自吹自擂(léi)
B.涵养(hán) 允诺(yǔn) 矫揉造作(jiǎo)
C.遗憾(hàn) 尴尬(ɡān) 絮絮叨叨(dāo)
D.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让 遵循 重蹈复辙 漠不关心
B.自持 殒落 断章取义 杉杉有礼
C.缺陷 陵驾 侧目而视 习以为常
D.贤达 难堪 心无旁骛 一意孤行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对于那些矫揉造作、自吹自擂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
【活动二:修养之星·演讲比赛】
一个合格的文明好少年,不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具有感召力,引导身边的同学一起修身立德。为此学校开展了相关演讲比赛。
4.下面是你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修改润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的智慧,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立德立身。我国古代先哲一贯倡导立身必须先立德,要做君子不当小人,做到“喻于义”而非“喻于利”。二、克己修身。修身就要克己,克己就得自律。《诗经》有言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警惧忧患心态,努力做到言行无过,要随机应变。三、立志立业。立业首先要立志,只有立大志、立长志,才能更好地做大事、成大业。
(1)在语段的 中添加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请提取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语部分。
5.下面是演讲稿的结尾部分,但是你对各句的前后位置还拿不准。现在请做最后的决定,将下列各句进行排序。( )
成功了,不趾高气扬、自鸣得意。 。 。 。很多名人大家都有这样的心态。
①一个人如果真的懂得很多,不但会把自己当成普通人,而且会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
②这是做人成熟、有修养的表现
③失败了,不灰心丧气、怀疑自我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活动三:修养之星·礼仪讲座】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所以要成为文明好少年——校园之星,就要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为此学校准备举办礼仪讲座。
6. 本次活动准备邀请礼仪专家董老师来校开展讲座,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请你补全以下场景中的礼貌用语。
(1)见面时,你会说:“董老师, !”
(2)呈邀请函时,你会说:“董老师,敬请您 指导!”
(3)临别时,董老师赠书给你,你会说:“您的大作我一定认真 !”
7. 讲座上,董老师用漫画展示了下面的场景。请你描述场景内容,并说说在这一场景中如何保持礼仪。
练能力
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以自律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请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什么是教养 教养,是教育和养成,是文化的传承和后天学习的规范。
②一个人的教养,不是先天就拥有的,而是借助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周身氛围所养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经过人生历练和修行所沉淀下的德行。
③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三字经》中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若没有教养,便是父母老师的不称职。“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只为让孩子远离那些不良因素,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胡适先生回忆母亲时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由此可见,自身所处的家庭氛围与父母的品行和行为举止,都会在生活中慢慢渗透于孩子的品行和教养中。
④教养,是由内散发的文化修养。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中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教养,发自内心,是由成长环境、教育基础、自身经历等所综合而成的一种素质。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不只是行为上是否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其是否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修养。其中,文化不单指文化学识,更是一种行为习惯和精神价值结合而成的意识。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有一次,列宁下楼途中偶遇一女工端盆水上楼,女工见是列宁,就赶忙要给列宁让路。列宁出声阻止,并且紧靠墙壁让女工先过,同时说:“你不必这样,你手中端着水盆,而我两手空空,请你先过去吧!”列宁说话很温暖,并且“请”字说得很响亮,直至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⑤教养,有别于礼貌却依托于礼貌。教养,发自内心,是一种经过时间的磨炼和规范后综合而成的品质素养,是待人处事上的行为习惯。礼貌,是外在的行为,是可以模仿和假装出来的一种谦恭的行为表现,它不一定发自内心。有教养的人,总表现得很有礼貌,有礼貌的人却未必有教养。一个人若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内外兼修,这样的人不是有教养,只能称其为“伪君子”。一个人牙尖嘴利,却常常做好事,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人有教养,只能说其有一副好心肠,刀子嘴豆腐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教养的人不会口无遮拦,也不会以嘴毒心肠好为借口;反之,与有教养的人相处起来是令人舒服的。
⑥教养,是自我的约束和将心比心。《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有教养的人不责难别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露别人的隐私,不念叨别人过去的坏处。教养,体现于细节。洛克说:“教养的本质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有教养的人,不会让别人觉着尴尬困窘,在冒犯了他人后,懂得及时反省自身以及调整自己的行为。
⑦一个人的教养,是他立足社会的根基。内在的修养吸引着志同道合的人,外在的行为礼仪拉近彼此距离,而内外兼修的教养,是稳固所有关系的壁垒。教养是人生的一大课题,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研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举《三字经》、胡适的事例,都是为了论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这个论点。
B.第④段引用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中的话属于道理论证,论证了“教养,是由内散发的文化修养”这个观点。
C.如果一个人不是“伪君子”,也不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那和这个人相处起来一定很舒服。
D.揭露别人隐私、任意冒犯别人、指责轻视别人都是没有教养的具体表现。
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述其作用。
10.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1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怎样对待身边的人才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A 解析 “恪”应读kè。
2.D 解析 A项中“重蹈复辙”应写作“重蹈覆辙”;B项中“杉杉有礼”应写作“彬彬有礼”;C 项中“陵驾”应写作“凌驾”。
3.B 解析 “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1)B
(2)我国古代先哲。
5.D
6.(1)您好 (2)莅临 (3)拜读
7.示例:漫画显示的是人们在路边有序候车的场景。在这一场景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依次排队,不要插队乱挤;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他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车厢内不要大声喧哗,自觉保持车厢内的环境卫生。
练能力
8.C 解析 由第⑤段可知,“伪君子”、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只是作者举的两个反面例子,且“一定”说法过于绝对。
9.对比论证。作者将有教养的人和“伪君子”、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加以比较,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教养,有别于礼貌却依托于礼貌”的观点,使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10.首先,文章开篇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教养对于人的重要性;其次,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养不是先天就拥有的,而是在后天学习中所养成的德行,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家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作者分别从教养是由内散发的文化修养、教养有别于礼貌但依托于礼貌、教养是自我约束和将心比心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了应该如何做到有教养;最后,作者再次总结中心论点。
11.示例:在和别人日常打交道的过程中,行为上要礼貌,而且应当发自内心,不矫揉造作;不做“伪君子”,也不做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避免在语言上伤害别人,要给别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还要做到自我约束,不要让别人窘迫,将心比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反省,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