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青春年少
◆单元人文内涵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单元语文要素 1.赏析生动的文学形象。品读故事,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并对人物做个性化的评价。2.理解小说的主题。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正确解读小说的内涵。3.感受名家作品中非凡的语言表现力。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选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赏析,感受语言的魅力。
◆单元课文要素
小说阅读
篇目名 作者 语文素养 微情境创设
15.故乡 鲁迅 ①把握主要情节,体会小说反复以“现实”和“回忆”相穿插、交织的特点。 ②初步体会人物形象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③把握特定环境下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 ④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走近鲁迅——领略文学大家风采”主题活动
16.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①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小说基本脉络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②通过“我”追述故事这一叙事角度,感受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③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生动、鲜明。 ④体会小说深刻的批判意味,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感受小说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17.孤独之旅 曹文轩 ①通过分析文中的心理描写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 ②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和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③理解小说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悟“成长”的含义 “在孤独中成长”主题学习活动
写作 学习缩写 通过缩写练习,培养同学们整体把握原文主旨、结构脉络的能力,提高概括提炼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学习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想象,大胆尝试文学创作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带人们领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为此,班级准备开展以“品读小说·领略风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故乡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展“走近鲁迅——领略文学大家风采”主题活动,感受这个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风采吧。
练基础
1. 【了解鲁迅其人】在鲁迅故居中,有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介绍。参观完后,大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简单梳理,请你一起完成。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思想深刻,以笔作枪,有“ ”之称。
我们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 》。其代表作还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坟》《热风》《 》等。
2.【走近鲁迅生活】下面是小语参观鲁迅故居时所做的研学随记,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鲁迅的人物关系网,请完成思维导图内容。
(2)请结合鲁迅的相关作品内容,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经典人物 典型情节 性格特征
长妈妈 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在床上摆“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①
② 爱孩子、善良、纯朴
藤野先生 ③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④
范爱农 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 ⑤
不同意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 ⑥
衍太太 ⑦ 自私自利、喜欢使坏、爱搬弄是非
父亲 ⑧ 严厉、刻板
3.【品析鲁迅作品】小语参观鲁迅故居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还有一些问题他弄不明白,请你帮他解决。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选自《故乡》
(1)“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中“路”的含义有哪些
(2)“我”否定了三种“辛苦”的生活状态,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3)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4)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当时“我”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4. 【弘扬鲁迅精神】同学们参观鲁迅故居后,小语搜集到一些能体现鲁迅精神的材料,请你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材料,写出下联,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鲁迅先生的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们一同旅行的时候,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尝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2)下面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 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③单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① ②
③ ④
练能力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满怀希望地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请你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麦子的理想
高火花
①大麦走在离家还有几百米的乡村水泥路上,望见不远处的浅黄麦子在飒飒风中起舞。他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可怎么也做不到。
②大学毕业后,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用了半年。可是后来公司申请破产,只用了一个半月。大麦想尽办法,全力挽回,最终只落得睡桥洞的结局。
③大麦现在还能想起公司和住处被封的那天晚上十点,他去找最好的哥们借宿,到了哥们小区楼下,对方却说家里停电停水,而且当天不小心把咖啡当奶粉泡着喝了半罐,正在医院治疗。晚上十一点,他给三天前分手的女友打电话,还没说两个字,对方骂他是乡巴佬,秒挂电话,再也打不通。
④我还能去哪 回老家吧!当大麦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觉得像是有人正用尖锐的利器一刀一刀在他心上划,痛得他坐在桥洞底下大哭。
⑤当初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父亲跟他说,开公司也好,做生意也罢,重要的就是诚信和实干。大麦一点儿也不想听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只一味催促父亲搬去大城市的大房子里。父亲说大麦太浮躁。大麦急了,跟父亲吼,说父亲胆小怕事,成不了气候,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大麦还说,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村里。
⑥可大麦现在别无他法。他在高速路口拦下第30辆货运卡车后,用自己惨兮兮的经历和形象,成功上车。辗转两天两夜,大麦的脚才踩上家乡的土地。
⑦大麦走进自家院门,心里预演着被父亲怒骂而自己绝不还口的情景。不料,父亲只是淡淡说一句,回来了啊。大麦迟疑了一下,低着头钻进他那间屋。屋里的摆设还是他学生时期的样子,一切都没变。父亲立在门外叫他,让他去洗澡。大麦说,好。
⑧大麦出了屋,径直走向厨房。父亲喊住他说,不用烧大锅水,南房有卫生间和淋浴房。大麦怔住,吃惊地问,啥时候装的 父亲坐在小板凳上择菜,说,得有三四年了,建设新农村,家家都装了。大麦想,那几年正是公司最辉煌的时期。
⑨地里的麦子快熟了,浅黄变深。大麦跟着父亲走进田野,麦子的清香和泥土的甘甜混合在一起,氤氲在空气中。父亲望着一地麦子,意味深长地说,这麦子也是有理想的。
⑩回望父亲那张黝黑且老实厚道的脸,大麦在心里苦笑一声,麦子能有什么理想 它们的任务就是长出饱满麦粒,就跟这儿的农民一样,完成种麦、割麦的任务,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罢了。
父亲仿佛看穿大麦心思,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用。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想变成面条、面包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父亲说完重新戴上草帽,然后起身,说还得去看看另外几亩地。
大麦没跟过去,只是缓缓坐下。一阵麦香袭来,沁润心脾,大麦顿感神清气爽,心中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光。好闻的麦香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大麦拉进时间的漩涡。
六七岁时,他困惑半寸高的娇嫩麦苗何以要熬过寒冬成长,父亲说,这就是麦子的本质。他当时不理解。八九岁时,他和一群调皮的同伴在麦地里打滚疯玩,把麦苗弄得东倒西歪。父亲来了,他以为要遭受一顿打骂,不料父亲笑着说,被踩过的麦子会长得更结实。
望着眼前的麦子,回味着父亲跟他说过的点点滴滴,包括刚说的麦子的理想,大麦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张银行卡和信纸。父亲在信里说,新时代中国的农民不再贫穷,里面的30万元是这五六年种地种菜的收入,卡的密码是大麦的生日,希望能帮助他重整旗鼓。信的最后还说,麦子的理想在它还是一粒种子时就有,记住麦子的理想!
车窗外闪过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
(选自《小小说月刊·校园版》,有删改)
5.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①创立公司,风生水起;
② ,痛哭流涕;
③返回家乡,父亲开导;
④ ,坚毅前行。
6.结合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想变成面条、面包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
7.请简析结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8.父亲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请结合文本,探究“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周树人 狂人日记 民族魂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野草 且介亭杂文
2.①范爱农 ②寿镜吾 ③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④阿长(长妈妈)
(2)①示例:多事、愚昧无知、不拘小节 ②示例一:给“我”买《山海经》;示例二:和母亲、工人一块等“我”背书 ③纠正“我”的解剖图 ④关心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没有民族偏见 ⑤示例:重情义 ⑥示例:倔强、愤世嫉俗 ⑦示例一: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示例二: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责任;示例三:给“我”看不健康的画;示例四:挑唆“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谣言 ⑧当“我”兴高采烈地想去看五猖会时,“我”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3.(1)①“我”正在走的水路;②指人生的道路。
(2)①像“我”那样在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的生活状态;②像闰土那样在生活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的生活状态;③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变得尖刻和势利的生活状态。
(3)没有苦难,安居乐业,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
(4)对家乡现实的不满;对故乡人与自己形成隔膜的郁闷;对故乡人精神麻木的悲哀;对新生活的渴望。
4.(1)示例一: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示例二:慈祥冷峻缘于爱憎
(2)示例:①爱憎分明 ②勤奋努力 ③行胜于言 ④珍惜时间
练能力
5.②公司破产 ④重新启程
6.示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它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阻力,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摆正心态,化不利为有利,化阻力为动力。
7.①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深化中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要有自强不息、坚定乐观的品格,意境深远,意味深长。
8.示例:父亲充满智慧、阅历丰富,同时很关爱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