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之歌(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惠特曼、《草叶集》以及《自己之歌》(节选)的创作背景。
2. 分析这首诗在意象选择上与一般诗歌的不同,梳理诗歌结构,领悟诗歌主旨。
3. 领悟诗歌中“我”的丰富含义,分析诗歌围绕“我”构思并使“我”得到凸显的方法。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 — 1892),美国19 世纪杰出的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的重大史实。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的出现。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作品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之称。著有诗集《草叶集》,诗歌《给一个遭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阔斧之歌》《大路之歌》等。
写作背景
美国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经济上迅速发展,年轻的国家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学上,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于是,美国文学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潮流中,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惠特曼的《草叶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而《自己之歌》则是《草叶集》中的名篇。
(三)题目解说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颂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自己之歌》共52节,这里选的是第31节。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赞美万物
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认识自我
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颂扬自我
学习任务二:文本分析
1、梳理第一节中的意象,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意象: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
共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3、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4、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源源不断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5、中心思想
在诗中,作者通过一些神奇的意象,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6、写作特点
(1)想象奇特。诗中,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选取了鹪鹩的卵、雨娃、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奇异的意象,构成了开阔而奇异的意境,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惊叹不已。
(2)形式奇特。《自己之歌》在诗歌形式上大胆创新,“不跨行”就是其在形式上的显著特点之一,如“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一句,诗句很长,却不跨行,而这种不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形成了自由奔放、汪洋态肆、舒卷自如的节奏,使诗歌具有独特的美感。
(3)思想奇特。
在诗中,作者竭力歌颂平凡的生命,赞颂平凡而独特的“自我”。在作者眼中,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万物同一,民胞物与,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值得赞颂!每个平凡的生命都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上天,可入地,自由独立,不受拘束。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无疑是领当时风气之先的。
《树和天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文学成就及创作背景。
2.通过阅读,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
3.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他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
他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他总能用诗歌感动生活,抚慰浮躁中渴望宁静的内心。
(二)写作背景
《树和天空》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死亡、历史和自然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特朗斯特罗姆善于运用意象、隐喻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诗新颖、敏锐。世界时刻在变,时间永远在流逝,或许只有空间,才多少体现着存在的永恒。所以“树”与“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永恒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自然等客观存在)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接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与敬畏。因为“天空”是“我们”共同的家。
解题
“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
学习任务一:初读赏美
自由伴乐诵读, 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凝炼、简洁
默读诗歌,概括两个诗节的写作内容。
第1诗节:写树在雨中获得生机。
第2诗节:写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学习任务二:品诗析美
1、《树和天空》写了树的哪些动作?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歌中“树”这一意象?
匆匆走过,汲取生命,停下脚步,挺拔地静闪,等待雪花。
行动自如、有思想、有感情,有了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静闪”“等待”。
“树”在倾洒的雨中汲取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
在诗中,树与人互换角色,树让我们看清自身的位置和生命的走向。
2、诗中的“灰色倾洒的雨”“果园里的黑鹂”分别对应着什么?
①“灰色倾洒的雨”可以对应着自然界中或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或者变故。“雨停歇”则指事件或变故过去后,“树”停下脚步,在晴朗的夜晚闪现,坦然面对,静享生命。
②“果园里的黑鹂”是一个勇敢接受自然挑战与生命挑战的战士,它积极、乐观,懂得享受自然与生命的的每一种赐予。
3、“雪花”这个意象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①“雪花”是冬天的象征,预示着寒冷;
②“雪花”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接,是人类对生命暂歇的期许;
③“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相互融合、和谐共存的化境。
想一想:“雪花在空中绽开”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①“雪花在空中绽开”意境优美,它可以指美好未来、美好瞬间、愿望实现的时候等。“树”因为经历了很多,它静静地、欣然接受美好时刻的到来。
②树在冬日会凋零、枯落,所以“雪在空中绽开”又有生命终结的意味。“树”因为经历了很多,已经没有了顾虑。“当雪花在空中绽开,它在等待那瞬息”,树体现出的精神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对生命过程的彻底省悟。
4、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的意思?这首诗中的“我们”,有怎样的象征义
“和我们一样”意为永远忙忙碌碌的人们也应该有一个停下脚步、静观夜空的瞬间,期待那雪花的绽开。
在诗中,“树”走动其实是人在树林里走动,“我们”与树已经互换角色。“我们”既是“树”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中的存在者与生命过程的参与者。“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学习任务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读诗歌,探究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有什么好处?
①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角度新颖,使诗人与树的视角发生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中走动。
②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将时间、空间、生命、成长、自然规律等诸多因素容纳进去,把诗人瞬间的感受表达了出来,给人以灵动新奇的感受,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更有利于表达人生、人类的思考。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前后两节之间的关系?
①前后两节阐释是生命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启示着积极向上的活力。后一阶段是指行动后的安宁、静谧。因为争取而匆匆走过的躯体,才能有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闪现。
②二者之间有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关系。
3、主旨思想
观点一:这首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和人一样,也有情感,也有生命,也会等待美好的未来,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合乎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观点二: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只有充实的人生,阅历丰富的人生,才能平静地、欣然接受美好时刻的到来,静享生命;也才能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对生命过程彻底省悟。
观点三:这首诗歌体现了宇宙间事物的和谐共处。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能和谐共处的。树在灰色的雨中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鹂在果园里欢快的生活。雨天与晴天,春夏与秋冬,各种事物和谐相处,也都在静待美好的瞬间。
4、艺术特色
①想象丰富而奇特。诗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诗人却选取了“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树与人互换身份,赋予“树”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想象奇特。
②意境优美而朦胧。“树”“天空”“雪花”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但经诗人的描写,一下子就具有极为优美的画面感,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棵“在而中走动”的树,似乎出现了“在空中较开”的雪花。诗歌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但诗人善于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含意,言浅而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