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1课时)(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课时 总序第 7 节
课 题 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3.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定理的理解教学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 讲授新课: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最大 最短2 棉布 较大 较长 3 玻璃 较小 长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 阻力为零 无限长 实验分析: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 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小结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板书设计 8.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伽利略的实验2.牛顿第一定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课堂练习 1. 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3.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静止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8.2力的平衡(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课时 总序第 9 节
课 题 8.2力的平衡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知道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3.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的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学准备 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进行新课一、力的平衡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二、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6—2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这两个力不能平衡。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物这两个力不能平衡。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体将发生转动。这两个力不能平衡。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小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也称为平衡状态;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力的平衡一、二力平衡 二、 二力平衡条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1、作用于同一物体 2、大小相等平衡力作用 3、方向相反 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21世纪教育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重50牛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的牵引力是________。3.平衡时,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 ),用下,将保持 ( ) 状态或 ( )态。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2课时)(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课时 总序第 8 节
课 题 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2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惯性的定义教学难点: 应用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准备 小车、木块、小陀螺铅笔盒、书本、圆铅笔、钥匙、橡皮杯子、水等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为什么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呢 汽车起动时乘客向后倾倒,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1997年6月1日下午13时19分7秒,“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一辆白色三菱跑车,成功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演示实验:把瓶子倒过来,小口朝下,放在大绸布上,不接触瓶子,然后用力把丝绸抽出来,瓶子仍稳稳的立在那里。二、1、从静止的物体中感受物体的惯性 请我们共同关注这样两个实验,动手做一做,思考并讨论: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物体具有什么性质?实验一:瓶子下面放着一块丝绸,不接触瓶子把丝绸抽出来。实验二:请把准备好的纸条放在钢笔帽下面,快速抽动纸条,观察钢笔帽的状态是否变化。2、从运动的物体中感受物体的惯性实验三:利用身边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总结:物体的运动性质:物体有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惯性。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思考:物体有什么样的性质?强调:静止也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3、从不同状态的物体上感受物体的惯性学生实验四:请同学们利用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液体、气体是否有惯性。4、从一切物体上感受物体的惯性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判断:受力的物体和不受力的物体有没有惯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以上四步总结:综上所述,由此得出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强调:惯性和惯性定律不是一回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能保持的运动规律。三、1、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试着解释惯性现象。学生合作交流:实际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惯性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你能否结合生活,提出几个惯性现象的例子?并利用所学知识,试着解释这些现象?讨论总结解释现象的一般步骤?2、关于惯性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教学问题1:现在,这里有一把锤子,锤头松了,如何将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呢?要求学生到讲台上示范:如何将锤头紧套在锤柄上。问题2:手中有两枚鸡蛋,一枚是生的,一枚是熟的,能否用所学知识,在不损坏鸡蛋的前提下,把它们区分开?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教材39页1、2题 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8.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牛顿第一定理又叫惯性定理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只有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具有惯性2.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这是为什么 请从下面解释语句中选出正确的说法并按说理顺序排列,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A.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作用,但惯性比它受到重力大,它将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作用,但由于惯性,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所以仍要继续向前运动;D.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作用,由于速度很大,所以子弹惯性很大,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E.子弹离开枪口时已具有很大速度。3.一气球下吊着一只吊篮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气球突然破裂,则气球破裂时物体将向________运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