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八: 古诗词和积累默写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1.结合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
(2)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
(3)诗中有画:春光明媚,“ ,水村山郭酒旗风”;明月清风,“明月别枝惊鹊, ”;黄河波涛滚滚,“九曲黄河万里沙, ”。
(4)生活中,人们常说“五谷不分”,“五谷”指的是 ;如果一个人不懂音律,不会唱歌,我们会说这个人“ ”。
(5)“耕当问奴,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2.根据你的理解,按课文内容填空
(1)《浪淘沙》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表现黄河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诗句是 , 。
(2)狼牙山五壮士那视如归的精神,让我想到了曹植的名言: , 。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与杜牧在《江南春》中所描绘的春景“ , ”一样,让我们感受到春的美丽,春的生机。
(4)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通过留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 )来感受人物形象,借助( )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5)《穷人》的作者是 国文学家 ,其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6)因为世界上《 》 (填课文题目),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它,请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
3.按要求填空。
(1)与“月出惊山鸟”意思相近的古诗句是: 。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从这句话中你会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名句: , 。鲁迅先生原名 ,这让你想起八字成语: 。
(3)我国今后的发展之路也许崎岖、艰辛,但一想到鲁迅的名言: 我们就充满了力量,再难走的路,我们也要坚持走下去。
(4)贝多芬是 国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你知道中国的乐圣是: 。
(5)“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后半句是: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时间)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开国大典》中“五十四门大炮”表示: ,“一共二十八响”表示: 。
(7)《增广贤文》中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道理相似的句子是: 。
4.根据情境正确使用你积累的诗句或名言。
(1)暑假,科科去重庆奉节旅游,他看见蜿蜒的黄河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不禁脱口而出:“ , 。”结束旅行,科科回到乡下外婆家,外婆家的庭院一尘不染,庭院里一排排花木生机盎然,“ , ”的诗句浮现脑海。夜幕降临,明月缓缓升起,耳畔传来阵阵蝉鸣,科科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 。”科科觉得生活真美好呀!
(2)作为一名普通的边防军人,他常常用李纲的名言“祖宗疆土, , ”来勉励自己要捍卫祖国领土,常怀爱国之心。但铁骨铮铮的军人也有慈祥和蔼的一面,鲁迅的名言“ , ”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5.填空
(1)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草原》)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
(4)读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如读到“野旷天低树, 。”我脑海中就会浮现秋江暮色的图景;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 。”我仿佛听到了热闹的蛙鸣声;《江南春》中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我从“ ”这一句中仿佛看到了数量众多的楼宇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充满了朦胧、迷离的美感。
6.日积月累,灵活运用。
(1)杜牧在《江南春》一诗中,抒发了对朝代兴亡更替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 。
(2)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给出了响亮的回答:那就是“ 的人、拼命硬干的人、 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雪域高原上,守边将士们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正如李纲写道: , ,不可以尺寸与人。
(4)月亮入诗,可以传情。《宿建德江》中,诗人用月景衬托孤寂心情的句子是: , 。
(5)“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
(6)学了《伯牙鼓琴》一文,我知道人们常用“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7.名句采撷。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鞠躬尽瘁, 。(诸葛亮)
(2) ,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诗中的“ , ”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
(4)诗词中有画面:“ ,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现了一幅明丽的江南春景图;“黑云翻墨未遮山, ”描绘了西湖夏季浓云密布、急雨骤降的壮美图。
诗词中有回忆:“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的峥嵘岁月;“ ,乡音无改鬓毛衰”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流露出贺知章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诗词中有情感:“ ,万紫千红总是春”表达了朱熹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感望;“ ,怜子如何不丈夫”体现了鲁迅先生深深的爱子之情。
8.(1)具体行动很重要,敢闯实干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其实世上本没有路, , 。”
(2)“一水护田将绿绕, ”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再写一句这样的诗: , 。
(3) ,长安不见使人愁。
(4) 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故事。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精彩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作品?请写出两部作品的名称 、 。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关于爱国,宋朝李纲誓死保卫祖宗疆土,他说“祖宗疆土, , ”,诸葛亮立志为国奉献终身,他说“ , ”。
(2)鲁迅,原名 ,他是伟大的 、 ,“横眉冷对千夫指, ”是对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我最喜欢他的一句名言是: 。
(3)“雨”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 ”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在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 ”是一场朦胧的雨。
(4)《伯牙鼓琴》一文中,锺子期用了两个比喻句来形容伯牙的琴音: ; 。由本文衍生出的一个成语是 。
10.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诗中有景致之美。“等闲识得东风面, ”绘制出春日之绚丽;“ , ”描摹出西湖之雨景。
(2)诗中有句式之妙。“ ,两山排闼 。”句中词语两两相对,体现出对仗之美。像这样的诗句还有:“ , 。”
(3)诗中有含蓄之情。“野旷天低树, ”写出了孟浩然的 之情;“儿童相见不相识, ”写出诗人久别回乡的无限感怀。
(4)诗中有报国之志。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 ”到陆游的“位卑 ”,尽显历代先贤的拳拳赤子之心。
11.经典诗词默写。
(1)表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句子: 。
(2)小明不努力学习,不禁想起了《长歌行》中的 。
(3)两鬓斑自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 。”两句,道尽了他的无奈与悲凉。
(4)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人们在蛙鸣和稻香中谈论着丰收的年景的句子是: 。
(5)当看到像打翻的墨水似的黑云还没有把山头遮满,白亮亮的雨点打在船上就像珠子乱跳似的,我们会想起诗句: 。
参考答案:
1.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笑问客从何处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清风半夜鸣蝉 浪淘风簸自天涯 稻麦黍菽稷 五音不全 织当问婢 遇到问题时,要向有实践经验的内行人虚心请教
2.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情节发展 环境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只有一个地球 珍爱地球,从我做起,节能减排,共筑绿色家园
3. 明月别枝惊鹊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周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德 李龟年 事定犹须待阖棺 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 1949年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英勇奋斗了28年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4.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5. 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脊梁 柔美 翠色欲流 一轮金黄的圆月 一望无际 江清月近人 听取蛙声一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列数字 作比较 高山流水
7. 死而后已 明月别枝惊鹊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雨跳珠乱入船 金沙水拍云崖暖 少小离家老大回 等闲识得东风面 无情未必真豪杰
8. 走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路 两山排闼送青来 拟人、对偶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总为浮云能蔽日 《童年》 《爱的教育》 《小英雄雨来》
9.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两三点雨山前 多少楼台烟雨中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
10. 万紫千红总是春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一水护田将绿绕 送青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江清月近人 思乡 笑问客从何处来 视死忽如归 未敢忘忧国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