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寒假强化练(二)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寒假强化练(二)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6: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寒假强化练(二)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①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_________》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③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分别从下面各组中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宁静 安静 肃静 B.宣读 宣布 宣告 C.激烈 热情 热烈
2.在选段(一)中填入国歌的名称。
3.这三个选段按时间顺序,写了 和 两个过程。
4.“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好的故事》节选,联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①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②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
③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5.选段中的“一切事物”是指 等事物,“织成一篇”的意思是 。
6.这些事物都与 有关,之所以会“交错”“织成一篇”是因为 。后一段与前一段形成对比,之所以“清楚起来”则是因为 。
7.前者“模糊”寓含( ),后者“清楚”寓含( )
A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失望和痛斥。
B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8.选段中“希奇的事”指的是“ ”。
9.联系前文,“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10.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闰土和“我”的朋友们。
闰土:
“我”的朋友们: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B.作者和他的小朋友都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生活天地狭窄,见识贫乏。
C.作者和他的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时,都喜欢看四个角的天空。
12.选段主要表达了“我”对闰土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③(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靴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3.文段节选自课文《 》,主人公贝多芬是 国人。
14.按原文把文段补充完整。
15.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是 , 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和想象的句子是 。(填写句子序号)
16.第②③句描写表现了音乐旋律 ,第④句描写表现了音乐旋律 ,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音乐旋律 。
A.气势逐渐增强 B.舒缓柔和 C. 高昂激越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她在月光下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B.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她想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8.雨中丁香的特点是 。
19.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形象的写出了丁香的 。
20.为什么会有解不完的丁香结?
21.我们可以给这篇文章取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取什么好呢?为什么?
22.为什么作者会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①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亿万千米的范围之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②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23.选段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 。句子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4.将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比较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25.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卢新小学的同学要开展一次“保护地球”的实践活动,请你帮他们设计一句宣传语。
参考答案:
1.肃静 宣读 热烈 2.义勇军进行曲 3. 升国旗 宣读公告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不再被奴役、不再被压迫,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自豪的情感。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
第一组词语都表示安静,“宁静”指没有声音,很静;“安静”指没有声音;“肃静”指严肃而安静,常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
第②段“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指升旗鸣炮时会场没有声音,那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升旗是庄严肃穆的事,所以第一空填“肃静”。
第二组词语中,“宣读”是当众朗读;“宣布”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宣告”指宣布、告知。
第③段“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此时面向全国人民朗读政府的公告,所以第二空填“宣读”。
第三组词语中,“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热烈”形容情绪高涨、激动;“激烈”指的是(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
第③段“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此时广场上的人们应该是情绪高涨、非常激动的,所以用“热烈”。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升国旗的情景,第三段详细写了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的情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原句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学们要结合原句和时代背景来理解“站起来”的意思。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自豪的情感。
5. “我”坐船经过山阴道时,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 融为一体 6. 水 水面被船桨荡起波纹,使得水中事物的倒影变模糊,分不清楚 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7. A B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细读文段,从第①段句子“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来看“一切事物”是指“我”坐船经过山阴道时,两岸边的乌桕,新禾等事物。
从第②段句子“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可知,一切事物在上面融为一体,故“织成一篇”的意思为融为一体。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细读文段,从第①段句子“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来看一切事物都是和水有关。
从第①段句子“随着每一打桨,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及第②段“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来看之所以会“交错、织成一篇”是因为水面被船桨荡起波纹,让水中事物的倒影变得模糊,分不清楚。
从第②段句子“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以及第④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来看两者形成对比;从“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来看之所以“清楚起来”则是因为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分析。
《好的故事》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 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处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理想的强烈憧憬。
从选文第①段“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及第②段句子“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可知,“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的旧社会,“模糊”应是作者对旧中国的黑暗的失望和痛斥。
故选A;
从选文第④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可知,“好的故事”象征美好的理想生活;“清晰”应是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故选B。
8.潮汛看跳鱼儿 9.西瓜被刺猬、猹等啃吃 10. 见多识广 孤陋寡闻 11.B 12.表达了“我”对闰土的敬佩和羡慕。
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文闰土说的话“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可知选段中“希奇的事”指的是“潮汛看跳鱼儿”。
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可知,“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指的是西瓜被刺猬、猹等啃吃。
10.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把握。
从“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可知,少年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从“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可知,这些稀奇的事,我的朋友都不知道,而“我”和“我”的朋友们则“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那么孤陋寡闻。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文中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说作者和他的小朋友都生活在高墙大院,生活天地狭窄,知识贫乏。
12.考查对人物感情的揣摩。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少年闰土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我”对闰土的敬佩和羡慕。
13. 月光曲 德 14.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轻纱似的 波涛汹涌 15. ①⑦ ②③④⑤⑥⑧ 16. B A C 17.B
1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月光曲》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描述了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即兴创作出了《月光曲》。他的琴声让皮鞋匠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而盲姑娘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4.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
书写时注意“接、微、粼、波、涛、涌”的正确写法。
1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句子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这句话直接描述了皮鞋匠当前的状态,即他正在静静地听音乐,这是一个具体、可观察的事实。句子⑦“皮靴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这句话也是直接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
句子②③④⑤⑥⑧主要描写的是皮鞋匠和他的妹妹在聆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句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音乐转化为视觉形象,展现了《月光曲》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意境。
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第②句“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广阔的景象,月亮缓缓升起,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第③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和柔和的氛围,微波粼粼的海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平静和美丽。这两句通过视觉上的联想,展现了音乐旋律的舒缓柔和。故选B。
第④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虽然主要还是在描绘月亮升起的景象,但“轻纱似的微云”暗示了音乐的柔和与轻盈。同时,这句话也预示着音乐旋律即将发生变化,因为月亮的升高和穿过云层往往象征着某种转变或发展。故选A。
第⑤句“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和第⑥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和动态描绘,展现了音乐旋律的突然转变和激昂澎湃。故选C。
17.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句话不仅表明盲姑娘也在音乐中产生了联想,而且表明她的想象更加深远和强烈,因为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18.格外妩媚 19. 比喻 丁香花苞 衣襟上的盘花扣 外形 20.因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21.丁香结与人生 22.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颜色柔和,给人一种梦幻、迷离的感觉,让人仿佛是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独具意味的美。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可知,雨中丁香的特点是:格外妩媚。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可知,句中把“丁香花”比作了“盘花扣”,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丁香花的外形写得生动、形象。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可知,丁香结解不完的特点是: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21.本题考查给短文拟小标题。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通过描写丁香结,探讨了人生中的问题和烦恼,故可以拟标题为:丁香结与人生。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可知,因为微雨能让丁香格外妩媚,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颜色柔和,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23. 列数字 宇宙中暂时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不可删去,“至少”说明了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之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外一定有,“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24.科学家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之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原句说法更好,意思更加简洁、易懂。 25.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
23.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亿万千米的范围之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句中“40亿万千米”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40 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只限于这个范围,进一步说明目前我们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4.考查句式转换。
画线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亿万千米的范围之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是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意思是: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原句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加直观,表达简洁、易懂。根据句意原句可改写为:科学家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之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25.本题主要考查拟定宣传语。
为保护地球我设计了一条宣传语,如: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