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三: 病句、修辞和标点符号辨析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1.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A.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B.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C.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D.幽幽柔柔的蓝,好像在闪烁,在蔓延,在无尽地诉说……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C.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D.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B.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C.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D.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会场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B.人潮卷来卷去,堤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C.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D.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
B.这场汇集了民间绝技、传统工艺和民歌民乐的文化盛宴给市民带来了节日的享受。
C.不知道是谁回过头说了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D.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B.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C.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
D.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舞。
B.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C.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
D.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9.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比喻)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偶)
C.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飘香。(夸张)
D.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拟人)
10.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①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②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③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
④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
A.这,哪里还是戏剧?
B.人物的动作也夏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D.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1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反问)
B.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排比)
C.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比喻)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偶)
1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拟人)
B.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夸张)
C.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反问)
D.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排比)
1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也不会否认闰土是个聪明能干的少年。
B.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揭示了两种生与死不同的价值观。
C.鲁迅先生的作品语言精练,不写没有用的废话。
D.只要多读几遍课文,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15.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B.《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C.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
D.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1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购买的关键。
B.面对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正在不断丰富展览内容。
C.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
D.近段时间”地摊经济”火遍大江南北,摆摊儿、逛夜市的热度也随着气温飙升。
1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8岁女孩谷爱凌夺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金牌。
B.因为遇到再大的困难,所以救援人员始终坚持搜救东航MU5735。
C.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与众不同的不一样的春节。
D.听了学校组织的防疫抗疫的讲座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18.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或修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B.
C.
D.
1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B.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姑娘。
C.同学们把教室每天打扫得干于净净的。
D.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继续射入天空。
B.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C.大雨滂沱,放眼远望,远处山上的宝塔清晰可见。
D.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参考答案:
1.D
A项,从“草原热闹”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项,本句没有云什么修辞。
C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
D项,本句运用三句“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2.B
A.将“河”比作“带子”,用了比喻修辞。
B.把“骏马和大牛”赋予人的动作和思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将“花苞”比作“盘花扣”,用了比喻修辞。
D.出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蓝天,明媚温柔。把湖水碧波比作蓝天,用了比喻修辞。
3.D
A.“石头像雹子一样”可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石头”比作“雹子”,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B.“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人多的场景。
C.“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战士比作巨石,表现了战士的纹丝不动。
D.“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副班长对敌人的痛恨。
4.A
A.句子把竹节人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句子把裂缝比作黄河,运用比喻的手法。
C.句子把破课桌比作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运用比喻的手法。
D.句子把弯弯的内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运用比喻的手法。
5.D
6.C
7.C
A.句子“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比作人,十分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B.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洪水比作人,在路上跳舞。
C.句子“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句子只是在表达作者当时的感受。虽然“仿佛”常用作比喻句的喻词,但是该句并没有本体和喻体。
D.句子“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地表达出“我”当时的感受。
选项C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C。
8.C
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点当做人来写,会跳舞。
B项运用的是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俗语更好地说明自己观点。
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杨树上的雨滴比作珍珠玛瑙一样闪闪发光。
9.B
A.把“松散的地”比作“软床”,让读者对土地的柔软有了更具体的感受。故正确。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诗句中结构不相同,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故不正确。
四百八十寺是虚数并非实数,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十里飘香”意思就是桂花开了香味可以飘十里远,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D.将树赋予了人的动作,把树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也突出了山洪的凶猛。故正确。
10.A
①句中把“云”比喻成“一缕一缕轻纱”可知,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句中“这,哪里还是戏剧?”和“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可知,该句是自问自答,为设问句。
③句中“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可知,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句中“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出自《伯牙绝弦》,意思是琴弹得真好啊,浩荡的样子像流水。把“弹琴声音”比喻成“流水的声音”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D
A.“这,哪里还是戏剧?”这是反问句。
B.“人物的动作也夏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句子运用排比的手法。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这是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D.“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是陈述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12.D
13.D
A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结合“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可知是比喻句。所以A错误。
B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结合“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可知是比喻句。所以B错误。
C 反问: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结合两个问号可知是疑问句,不是反问句,所以C错误。
D 排比:排比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词语组成的连贯句子,语意通顺。结合“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可知是排比句,所以D正确。
14.A
B.有误,语义重复,“两种”和“生与死”重复,可去掉“两种”。
C.有误,语义重复,“没有用”和“废”都表示同一个意思,故删除其中之一即可。
D.有误,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使用不当,“多读几遍课文”和“理解其中的意思”是条件关系,故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应将“只要”改为“只有”。
15.B
B项句式杂糅,“……作者是……”和“……是……写的”句式杂糅,可改为“《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或者“《穷人》这篇小说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16.C
C.语序不当,“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其中先是“选择”在后是“使用”,将“选择”和“使用”调换位置。
17.A
B.关联词使用有误,应将“因为……所以……”改为“即使……也……”。
C.重复啰嗦,“与众不同的”和“不一样的”语义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使”。
18.B
B.中修改符号应改为:
19.D
20.D
A.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礼花”与“继续射入”搭配不当,应改为“一万支礼花接连射入天空”。
B.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中“主要原因是”和“造成的”重复表达原因,应去掉其中一个。
C.不合逻辑,大雨滂沱时远处的宝塔应模糊不清而非清晰可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