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寒假拓展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寒假拓展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6: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寒假拓展强化练 2024--2025学年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读拼音,写词语。相信你能把字写得既端正又漂亮。
在神奇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足不出户游四方,看园中yōu yǎ( )的丁香花,看海上汹涌péng pài( )的波浪;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聆听狼牙山五壮士yì lì( )在xuán yá( )边壮烈豪迈的口号,聆听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的xuān gào( );我们可以跟随宇航员遨游太空,jiē kāi( )宇宙生命zhī mí( ),感受地球母亲的kāng kǎi( );我们还可以浏览新闻时事,及时了解zhèng fǔ( )的新决策。当然,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dǐ yù( )不良网络游戏的诱惑,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开阔眼界,做到健康上网。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枯竭  成畦(qí)   矿产(kuàng)  山郭(guō)
B.滥用  排闼(dà) 土炕(kàng) 威胁(xié)
C.包裹  荞麦(qiáo) 劲挺(jìn) 肆虐(nüè)
D.姿源  遨游(áo) 盘踞(jù) 咸味(xián)
3.下面选项中,句子与所对应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举例子)
B.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列数字)
C.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D.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作假设)
三、词语积累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 )( )同舟 ( )番( )次
不( )不( ) ( )( )同辉
(1)画“——”词语的意思:
(2)像画“﹏﹏”这样ABAC式词语,请再写出三个: 、 、 。
(3)形容“很多次”的词语是 ,请用这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
四、积累填空
5.积累与运用
(1)《浪淘沙》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被称为“ ”。读了诗中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我不禁想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 。
(2)杜牧的《江南春》中 , 。一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美。诗中“ ”“ ”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景写得有声有色。
(3)《书湖阴先生壁》是 代诗人 写的。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 。题目的意思是 。因此这首诗是 诗。
(4)五行是指 ,五谷是指 ,五音是指 ,五彩是指 。
五、句子训练
6.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咱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改为转述句)

7.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仿写句子)
。活像 , 。
8.冬奥会让我知道了取得丰厚的成果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投入无限的热情与坚强的毅力。(修改病句)

六、现代文阅读
小鸟和守林老人
①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老人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搭了一间小屋,住下了。
②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 咨询)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③很快,鸟儿们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④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
⑤激烈争吵,黑狗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⑥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稳稳地安放在树枝上。
⑦老人走在浓密的树荫里,满头白发,像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
⑧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⑨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 赠送),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⑩这一夜老人睡得很香。
时间在树叶上写下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了树的年轮。
森林里的小树,长成大树了;林子里的小鸟,一只一只长大了;老人也更老了。一天,老人的孩子们来到了森林小屋,他们要接老人回家了。
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了。
谁也没邀谁,鸟儿们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都在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洒满了弯弯的山路。
9.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0.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把这个画面概括出来。
11.“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老人为保护山林和小鸟做了哪些事情?
(1) (2)
(3) (4)
12.文中称守林老人是 ,是 ,这是对老人的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用垃圾来开车
①法国北部的里尔市人口众多。由于人口数量庞大,这里每年要产生数十万吨生活垃圾。
②一开始,政府规划出一大片土地作为露天垃圾场,但是几年后,这些土地便无法容纳垃圾了。于是,人们使用填埋的方法,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垃圾在地下腐烂后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垃圾问题,一时让人头疼不已……
③里尔市公共交通发达,整个市有上千辆公交车。随着近些年油价上涨,公交车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公交公司共同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每年政府要补贴几百万欧元给这些公交公司。
④当时,这座城市里流传着一句笑话:假如垃圾能开车,里尔市就会变成天堂了。垃圾与公交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偏偏有人通过这句玩笑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
⑤里尔市一家能源研究所认为,垃圾是可以用来开车的。他们的方案是将有机垃圾(如: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瓜果皮、菜叶、剩饭等)放入沼气池内发酵分解,产生高浓度沼气,然后,利用沼气作动力燃气,驱动全市的上千辆公交车运行。里尔市政府对这一方案很感兴趣,并开始投资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从前令人头痛的有机垃圾全部被运到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提纯过滤后,形成高浓度、无异味的甲烷。它完全可以取代汽油,成为公交车的新型燃料。而垃圾分解后产生的残渣经过加热提炼、粉碎,则变为可用作农田肥料的堆肥。由于这种肥料纯度高,很受里尔农民的欢迎,附近的农民经常开着车来购买,一些肥料还远销到法国其他地区,常常供不应求。如今,里尔市每辆公交车的车身上都写着醒目的大字:我们用垃圾开车。
⑥把垃圾和公交车联系到一起,堪称一举三得,既消化了垃圾,又节省了每年几百万欧元的燃油费,最可贵的是,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优质低价的肥料。
⑦想象永远无止境,一种大胆的想象,一个巧妙的思维,可以让腐朽化为神奇,可以让垃圾开动汽车。
(文章有改动)
13.【说明方法】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14.【内容概括】第二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垃圾的危害的?请简要概括。
15.【说明文语言特点】“……一些肥料还远销到法国其他地区,常常供不应求。”加点词语“常常”能否删掉吗?为什么?
16.【内容分析】“把垃圾和公交车联系到一起,堪称一举三得。”这里的“三得”分别指什么?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7.【表达观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爱护环境 B.科技改变生活 C.想象永无止境 D.物尽其用
参考答案:
1. 幽雅 澎湃 屹立 悬崖 宣告 揭开 之谜 慷慨 政府 抵御
2.A
A.正确;
B.排闼(dà)——tà;
C.劲挺(jìn)——jìng;
D.姿源——资源:物质资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3.A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里把“地球”地球比作为母亲,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 风 雨 三 五 紧 慢 日 月 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不慌不忙 无边无际 有声有色 三番五次 我们已三番五次告诉过你,干什么都得按法律办事。
5. 唐 刘禹锡 诗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啼 映 宋 王安石 书写 书写在湖阴先生墙壁上 题壁 金、木、水、火、土 稻、麦、黍、菽、稷 宫、商、角、徵、羽 黄、青、赤、白、黑
6.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他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
改为转述句,其方法:把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把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本句中把“咱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们”。
即:三黑乐呵呵地对老伴儿说,他们一起骑着小毛驴看闺女,上东庄。
7. 孩子们一听到哨声就冲向游乐设施 一匹匹小马驹 一看到广阔的草原就冲上去撒欢
对题目给出的例句分析可知,句子是“一……,就……。活像……,一……就……”结构的句式。“一……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一”后面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事件的结果。例句的前一句先写了农民有了土地这件事,然后写这件事发生后的结果;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鹅”见到水后的样子。我们在仿写句子时,也要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仿写。
示例:老师一走进教室,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在学生身上。活像一头老黄牛,一见到了土地就不辞辛劳地耕种。
8.冬奥会让我知道了取得丰厚的成果关键在于能够投入无限的热情与坚强的毅力。
“冬奥会让我知道了取得丰厚的成果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投入无限的热情与坚强的毅力。”句中“取得丰厚的成果”和“是否”为一面对两面,应把句中的“是否”去掉。
故原句应该为:冬奥会让我知道了取得丰厚的成果关键在于能够投入无限的热情与坚强的毅力。
9.咨询 赠送 10.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1. 阻止利斧的挥舞。 抚摸受伤的树干。 拾起震落的鸟窝。 爱抚招待鸟儿。 12. 鸟儿天堂的保护神 真正的山神 喜爱、感谢和敬重
9.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询问:征求意见;打听。
咨询:询问;征求意见。
根据第②自然段中的“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可知,这里表示相互打听,应选“询问”。
馈赠:赠送(礼品)。
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根据第⑨段“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可知,这里表示老人接受了鸟儿的礼物,应该选“馈赠”。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画线句子在文章第⑨段。“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通过句子中的“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可知,这个句子描写了老人和小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联系文章第④段“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可知,这里老人阻止了挥向树木的利斧;联系文章第⑥段“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稳稳地安放在树枝上”可知,老人抚摸受伤的树干,将掉落的鸟窝拾起,放到树枝上;联系文章第⑨段“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可知,这里老人爱抚招待鸟儿。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联系文章第③段“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和第⑤段“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可知,文中把老人称为鸟儿天堂的保护神和真正的山神,联系文章第 段“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洒满了弯弯的山路”可知,鸟儿对老人充满感谢,通过实际行动和这两个称呼体现了对老人的尊敬、赞美。
13.列数字 14.①露天垃圾场无法一直容纳垃圾。
②填埋垃圾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5.不能删掉。因为“常常供不应求”表示这种肥料十分畅销,经常供不应求。如果去掉了就变成了一直供不应求,与事实不符,所以不可以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16.既消化了垃圾,又节省了每年几百万欧元的燃油费,最可贵的是,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优质低价的肥料。 17.C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①自然段“法国北部的里尔市人口众多。由于人口数量庞大,这里每年要产生数十万吨生活垃圾。”作者通过给出具体的数字“数十万吨”来量化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使得描述更加具体和准确。因此,第①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1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第①自然段“一开始,政府规划出一大片土地作为露天垃圾场,但是几年后,这些土地便无法容纳垃圾了。”可知,政府已经规划了专门的土地来堆放垃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地很快就被填满,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垃圾。可概括为:露天垃圾场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垃圾。
从第①自然段“于是,人们使用填埋的方法,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垃圾在地下腐烂后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可知,填埋垃圾会导致垃圾在地下腐烂,进而污染地下水,对水资源构成威胁。可概括为:填埋垃圾造成地下水污染。
15.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含义。
文中的第⑤段“……一些肥料还远销到法国其他地区,常常供不应求。”中的“常常”一词,用于描述肥料供不应求的状态并非偶然或单次发生,而是频繁、经常性地出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通过这一词语的运用,作者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表述,使得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因此,“常常”一词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修饰和限定作用,是不能随意删掉的。
1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第⑥段“把垃圾和公交车联系到一起,堪称一举三得,既消化了垃圾,又节省了每年几百万欧元的燃油费,最可贵的是,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优质低价的肥料。”可知“三得”分别指的是:既消化了垃圾,又节省了每年几百万欧元的燃油费,还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优质低价的肥料。
17.本题考查观点。
从文中的第⑦段“想象永远无止境,一种大胆的想象,一个巧妙的思维,可以让腐朽化为神奇,可以让垃圾开动汽车。”可知,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思维,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看似不可能问题的方法,如本文所述的用垃圾来开车。因此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想象永无止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