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屏息(bǐng) 区域(yù) 翘首(qiào) 悄然(qiāo)
B.桅杆(wéi) 紧绷(bēng) 解剖(pōu) 匿名(nì)
C.胡髭(zī) 黝黑(yōu) 广袤(mào) 炽热(zhì)
D.拭干(shì) 闷倦(mèn) 濒危(pīn) 涂墁(m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序幕 狼籍 诚惶诚恐 殚精竭虑
B.歌颂 簇拥 长而不冗 任劳任怨
C.隧道 建树 恹恹欲睡 重峦叠障
D.桥梁 残损 无动于中 入木三分
3.请选出动词搭配最合适的一项( )
溪口镇樟树村的澧水河岸,生长着一棵一半枯萎一半青翠的千年樟树。我要______古樟树下的脚印,______炮火硝烟的战场,去______贺龙手中的小烟斗,______红旗漫卷过雄关的悲壮。我要从古樟深深的
纹理里,拾回大树含情送别红军的朵朵泪花……
A.①踩着 ②走近 ③凝望 ④回忆 B.①踩着 ②走进 ③瞻仰 ④品味
C.①跟着 ②走近 ③瞻仰 ④回忆 D.①跟着 ②走进 ③凝望 ④品味
4.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B)祖国的繁荣发展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C)唯有全力以赴、奋勇拼搏,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D)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我们必能成就人生的梦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A.A B.B C.C D.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
A.”。 ? : B.。” 。 :
C.”。 。 、 D.。” ? 、
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
②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③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④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全面的了解。
⑤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
A.⑤③④②① B.⑤①③④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④①
7.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D.《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8.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5)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6)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写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后获得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著阅读。
【片段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出示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给彭德怀放行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信是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材料二 微信成“危信”,引起很多人的担忧。一些网友认为,微信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因为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一些警惕性不高尤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除此之外,微信海量信息中错讹多,读来让人有种碎片化之感。
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仔细观察下面题为《如此“微信家族”》的漫画,回答问题。
①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②请以爷爷或奶奶的身份对在场的晚辈说一句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语言婉转含蓄,不伤害感情。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描写了一次将军打猎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极强。
B. 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首联以描摹声音起,突兀奇峭,尾联由描写景物结,意境深远,有回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C. “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体现了摩诘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D. “忽过”“还归”见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感,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因获猎颇少而急于回营的沮丧心情。
12.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加点字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②《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⑤之。经宿⑥方至,造门⑦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左思:西晋文学家。③《招隐》:田园诗名,旨在歌咏隐士的清高生活。④剡:古县名。⑤就:拜访,访问。⑥经宿:一整夜。⑦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3. 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B. 欣然起行 四望皎然
C. 因起彷徨 未若柳絮因风起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当涉猎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甲、乙两文都写出了作者夜晚寻友后的感慨,分析其在内容或情感方面的异同。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超五星”的三星堆
①残缺的黄金面具、彩绘的青铜头像、巨大的青铜神树……2021年春天,随着一件件神秘文物的陆续出土,三星堆遗址再次聚焦世人目光。
②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至2800年。几千年来,它沉睡于成都平原一隅,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一位村民“悄然唤醒”。经过数次发掘,其出土文物数量之惊人,造型之精美,可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③文物众多且精美就能让其“吸睛无数”?事实远非如此。“高颜值”的背后有许多未解之谜,令我们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叩问——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为什么造型如此奇特?高耸的青铜神树,是对太阳的崇拜,还是对鸟的崇拜?这些神奇的器物,构建起古蜀人怎样的精神世界?……有关专家表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足以位居世界顶级考古发现之列。
(摘自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有删改)
【乙】 考古热下的冷思考
①考古现场拆盲盒,直播现场问专家,视频平台飞“弹幕”……今年的三星堆考古,真是“热爆”了。
②昔日“冷清”的考古,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炽热”?除掉文物本身自带的“热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③相较往年,今年网络直播和新闻报道不再“冷清清”。大家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这场考古互动中,同步知晓许多相关知识。“古蜀先民太土豪了”“青铜器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考古揭开面纱,网友深度互动。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
④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关键。以前,物质条件缺乏,人们忙于生计,漠视了本国文化的美好。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生活富足,人们注重精神追求,关注传统文化。内心不再“冷冰冰”,表现就会“热腾腾”。
⑤三星堆“霸屏”是五千年文明应有的热度,我们期待更多有价值的“冷”变成这样的“热”。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6.今年的三星堆考古“热”是哪些条件促成的?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加以概括。
17.【甲】【乙】两文都以今年同一热点考古事件开头,两文的第一段是否可以交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8.如果要将这两篇文章编入有关“三星堆”的图书,它们适合一起放入下面哪一章节?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诗意三星堆 B.魅力三星堆
C.故事三星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庸常的社会里学会找自己
陈方
①在一个“焦虑”成为时代流行语的社会里,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过度诠释,因为这个社会里的每个群体由于安全感的欠缺往往变得过分敏感。比如从“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励志标语中读出“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显然是因为我们过度“敏感”。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这一标语中,“富二代”只是一个参照的对象,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
②不能否认,国人总有一种“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习惯。这种习惯表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时会批评孩子不如谁谁谁优秀;老婆数落老公时会唠叨,说他不如谁谁谁有钱;即便别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还会在心里嘀咕,谁谁谁本来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职位怎么升得那么快?!
③这是一个多少让人焦虑的社会,这话说得并不夸张。在社会公共生活里,众多因素令每个人不得不焦虑。如果说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是无可避免的话,在我们的私生活里,“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动投下焦虑的种子,自己给自己下了套?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阴影下,孩子们焦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成绩没有别人好,才艺没有别人强;成年人焦虑,因为自己房子没有别人多,权力没有别人大。总而言之,我们对所谓的成功学没有免疫力,别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进的动力。
④在所谓励志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强调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总是习惯于去和其他群体拼呢?“贫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这么说并不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安分守己、固步自封,而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有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观察生活、认知真理的心灵。人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作用下,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独立的内在精神就会被所谓的成功蛊惑,只顾着一股脑地“看”别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彻底丢掉了。
⑤我从不认为“私生活”里的这些社会心理纯属“私事”,成年人习惯了在这个心理怪圈里打转焦虑,然后,他们会把这种“比对”规则传导给下一代,代代焦虑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当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还未缓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烦式的焦虑,将进一步降低个人的幸福指数。做一个内心强大、独立的人,才能免受伤害。如果仅仅是因为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那么,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解除了,个体的生活也未必幸福。
⑥从这个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处的社会,能为个体传达“做最好的自己”的励志习惯,而非“必须向谁看齐”。庸常的日子里,每个人必须学会找自己。
(选自 2012 年 3 月 2 日《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9.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国人变得焦虑的原因。
20.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1)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
(2)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
21.李青和赵丹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赵丹获得绘画比赛特等奖之后,李青马上报了绘画班;最近赵丹报了数学补习班,李青又跟着报了数学补习班。请运用文中观点,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
22.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焦虑的时代里,社会中的每个群体会由于缺乏安全感而过度敏感,这直接导致了“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
B.现今盛行的励志教育总是让我们和其他群体去拼,“贫二代”在朝着“富二代”奋斗的过程中,不得不成为“拼二代”。
C.我们应保有“个人主义精神”,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观察生活,并根据个人需要做出诠释,不被所谓的成功蛊惑。
D.即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未缓解,也不在私生活中为难自己,不因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才能成为独立而幸福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的锣鼓
乔忠延
①春,是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
②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 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 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 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
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
④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
⑤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
⑥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
⑦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
⑧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
⑨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
(有删改)
23.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4.作者为什么觉得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
25.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2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作文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了影响。为了拉近我们和他们的距离,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喜欢用“你”而并非“他”来称呼。
请以《你,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融入情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 2.B 3.D 4.A 5.A 6.C 7.B
8.(1)岂不罹凝寒 (2)甲光向日金鳞开 (3)烽火连三月
(4)殷勤问我归何处 (5)互相轩邈
(6)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9、(1)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2)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10、(1)“微信的利与弊”。(或“微信是把双刃剑”)(意对即可)
(2)①晚辈们只注意用微信相互沟通,却忽略了与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意对即可)
②(示例)不要一直玩手机了,这样对眼睛不好。(或一直玩手机,累了吧,咱们说说话,休息一会儿)(合情合理即可)
11、D
12、示例:“劲”形容北风迅猛,“鸣”指被拉满的弓在呼啸的北风中发出尖锐的颤音。这一联未见其人,先描其声,刻画出一位英姿矫健、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而作者开阔的胸襟、豪放的情怀以及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与赞赏也溢于言表。
13、C
14、(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15、同:甲、乙两文都是因主人公触景生情而想找自己的好友,都表现了主人公旷达的胸襟。异:甲文是作者因为月色而找友人同乐,见到了好友且一起赏月;乙文是王子猷因为想念友人,注重见好友的兴致和过程,最终没见到就返回了。
16.众多且精美的文物,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接地气的考古传播方式,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注重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17.不能互换。【甲】文通过热点考古事件中的出土文物,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三星堆”;【乙】文通过热点考古事件中不同以往的考古传播形式,引发对“三星堆热”的深入论述。
18.选B。【甲】文由表及里介绍了三星堆考古成果的巨大价值,这是三星堆具有魅力的内在条件;【乙】文由浅入深论述了“三星堆热”的重要原因,这是展现三星堆魅力的外在条件。
19.①“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使得国人总是追逐和迷恋成功,总是习惯与别人去拼。②国人缺乏适当的“个人主义精神”,忽略了“做最好的自己”。③向他人看齐的“比对”规则代代相传,焦虑也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怪圈。
20.(1)“模本”即“模板”(“模式”“模型”“参照的对象”),这里指“穷二代”通过奋斗逆袭成功的典型。
(2)“有色眼镜”即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成见(看待事物时先入为主的评判标准),这里指社会对“富二代”这一群体的偏见。
21.示例:这种现象是“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习惯的反映,李青将赵丹当作了自己成功的模本和比照的对象,才会在赵丹绘画比赛得奖后一味效仿,在她报数学补习班后盲目跟风,李青在与赵丹攀比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忽略了自己的爱好和长处,误解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迷失了自己的生活。
22.D
23、有惊心动魄的声威,有气势,有活力,有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有波澜壮阔的声威。
24、威风锣鼓气势壮阔,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让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给大地带来春的生机和活力。
25、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思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春花”和“山桃花”对于春天的作用,进而说明是威风锣鼓促使春天苏醒涌动的,表达了作者对威风锣鼓的赞美之情。
26、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此处将威风锣鼓的声音形容为春雷,写出了威风锣鼓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鼓舞着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