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下册 7探索宇宙(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下册 7探索宇宙(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30 23: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探索宇宙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银河系
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我们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如果把人类有意识的观测和记录天体作为探索宇宙的开端,到今天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吗?再来想一想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探索宇宙的。
新知导入
这是两张1995年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图像。
创生之柱
人类的探索
“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
嫦娥奔月
望月凝思
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宇宙的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
人类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古代盖天说
天圆为张盖,地方如棋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是球形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经过20年天文观测与研究,提出了“日心说”
人类的探索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
中国古代为了更好地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建立了天文台。
人类的探索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它是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于1276 ~1280年主持建造,是设立的二十七个观测站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包括各种天文仪器:周公测景台、浮漏、仰仪、景符、日晷等。在古代,观星台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人类的探索
浑天仪
除了建立天文台,古人还设计了精密的天文仪器,比如浑天仪、天体仪(浑象)、水运仪象台等,用来观测天象,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
天体仪
水运仪象台
人类的探索
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伽利略望远镜以来,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
人类的探索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伽利略望远镜。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望远镜的人。
人类的探索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它能把物体图像放大约30倍。
他用这架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伽利略绘制的月面
人类的探索
伽利略之后,人们为了扩大望远镜的倍数,开始研究加长版的望远镜。
1673年,波兰科学家赫维留造了一架直径20厘米,长46米的光学(折射)望远镜,吊在30米高的桅杆上,要许多人用绳子拉着它起落升降。
赫维留制造的望远镜
人类的探索
1686年,惠更斯兄弟造了一架22厘米粗、64米长的折射镜,没有镜筒,物镜高悬树梢,目镜攥在手里,中间连着一根绷直的长绳,以助校正。
惠更斯兄弟制造的望远镜
人类的探索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
人类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类取得了“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人类的探索
目前用来探索宇宙的望远镜分为两种:
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简,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
人类的探索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之父:南仁东
光学望远镜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了航天时代。为了更好地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
人类的探索
太空望远镜中,最为著名的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它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主持建造的四座巨型空间天文台中的第一座,也是所有天文观测项目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受公众瞩目的一项。
它筹建于1978年,设计历时7年,1989年完成,并于1990年4月25日由航天飞机运载升空。由于避开了大气的影响,它的分辨率比地面的大型望远镜高出几十倍。
人类的探索
哈勃太空望远镜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人类的探索
人类还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
人类的探索
航天员登陆月球
中国空间站
迄今为止,有500多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有十多位航天员在发射时以身殉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人类的探索
航天飞机发射
“挑战者”号宇航员
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天宫”空间站,”玉兔“号月球车,载人飞船“神舟”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五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人类的探索
太空技术的发展, 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人类的探索
航天员在太空迎新春
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内部
神舟三号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
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
航天员首次在轨进行手控遥操作试验
人类的探索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成功返回地球
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绕:在2007年发射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绕月工作1年,获取一些科学数据。
落:在2010年之前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
回:在2020年之前登月机器人在采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样本后返回地球。
人类的探索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 1 )2007年和2010年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任务。
( 2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完成中国首辆月球车的月球首秀。
( 3 )2019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 4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封装、返回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探月工程
”玉兔“号月球车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造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
为了更好地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运送到太空。还在太空建立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
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中国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
(前苏联)加加林
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杨利伟
目前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是: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阿姆斯特朗(美国)
月球
神舟五号
东方1号
阿波罗11号
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
嫦娥一号
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是:
嫦娥四号
看完后面的两个视频后,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2.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3.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宇宙信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比如,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理论—日心说。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人们发现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也有无数个。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展现了科学家对待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2.根据资料,教师组织学生研讨:我国在太空探索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如: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开展登月考察……
3.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
参加学校的天文社团活动、留意近期会出现的天文现象、附近的天文台信息等。
也可以与父母在晴朗的夜晚,找合适的地点观察星空,结合星座图,寻找天上的星座或者去当地的天文馆(少年宫),借助那里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