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课堂导入
古人常借登临以抒发情感,或喜悦满怀,或伤感悲情,或豪情壮志,或低回哀婉。如诗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流露出一种黯淡的伤感;又如“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体现了诗人的深沉愁绪;再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那么,黄庭坚的《登快阁》究竟传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同探讨学习。
壹
了解黄庭坚生平,了解写作背景。
贰
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叁
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缺少知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目录
了解作者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改为涪翁及黔安居士。他是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与书法家,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称“一祖三宗”。黄庭坚师从苏轼,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同期的张耒、秦观、晁补之齐名。他不仅在诗歌上有独到见解,行、草书技艺同样高超,与苏轼、米芾、蔡襄一同被誉为宋四家。在词坛上,他与秦观齐名,作品风格豪迈流畅。
(1045—1105)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担任知县一职,亲眼目睹了百姓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当时,王安石变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未能真正惠及百姓,反而有时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这让黄庭坚深感忧虑与无奈,因此他常常产生隐居山林之念。在处理公务之余,他常前往快阁游览,此处因澄江之畔的广阔江山和清新景致而得名。这首著名的七律诗篇正是他登临快阁时的所见所感。
写作背景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诵读感悟
企鹅老师
5月8日 星期日
21:30
诵读感悟
我并非天资卓越,只会处理日常的公事。雨后初晴的傍晚,我登上快阁,放眼远眺。时值初冬,万物凋零,天地显得辽阔无垠。在明亮的月光下,澄江如练,滔滔江水流向远方。友人远在他乡,已无兴致吹箫抚琴。唯有面对美酒,眼中才露出欣喜之情。人生多舛,官职的束缚让人心生疲惫。或许,找一叶扁舟,伴着白鸥,自由逍遥地生活,才是真正的归宿。
译
诗人是在怎样的情景下登临快阁的?他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赏析诗歌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首联的诗歌描绘了诗人登快阁的情境与动机。在完成繁忙的公务之后,“我”趁雨后初晴的傍晚,登上快阁,凭栏远眺,欣赏秋日的美景。这一举动透露出诗人因一天的工作而感到疲惫,借此登阁赏景来舒缓情绪,寻求一时的宁静与放松。
诗人是在怎样的情景下登临快阁的?他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赏析诗歌
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的内涵。
赏析诗歌
“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
“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登上快阁,黄庭坚见到怎样的美景呢?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赏析诗歌
化用诗句
登上快阁,黄庭坚见到怎样的美景呢?
赏析诗歌
远望无数秋山,
山上的落叶飘零了,
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
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
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意境开阔
空旷辽远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
前句用伯牙子期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慨叹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情。
赏析诗歌
借典抒情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感叹自己有志向,有抱负无法得以实现的寂寞与无奈。
赏析诗歌
借典抒情
借酒消愁愁更愁,诗人最后是怎样宽慰自己的?
赏析诗歌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诗人以“归”劝慰自己。诗人因在现实生活中抱负得不到施展,无人理解而感到痛苦,向往一种纯朴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这生活在人间社会得不到,只有驾小舟访白鸥,到江海去度余生了。
为什么选择白鸥这一意象?
赏析诗歌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代指退隐之志,即摒弃功名利禄,了却营营之心,泛游于自然之中,从而获得逍遥无为的人生。
语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 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赏析诗歌
归隐,是中国古代士人在面对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经历了三次出仕和三次隐居,最终选择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也曾久居官场,深感其污浊与昏暗。他选择了像“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最终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真正归宿。这种归隐,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内心真实的追求和坚守。
然而,黄庭坚与众不同。尽管他因公务繁忙而登阁抒怀,暂时忘却烦恼,但他内心深处渴望归隐山间。尽管他一生仕途浮沉,却并未真正归隐。他的坚持并非勉强支撑,而是源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初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恪守《孟子》的教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有志之士若能坚守初心,便能保持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正是黄庭坚在困境中依然“自得其乐”的真正原因。
赏析诗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赏析诗歌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对缺少知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
想远离世俗,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记叙,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
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
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述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
这首著名的七律是诗人在担任太和县知县期间,登上快阁时所写下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诗人倚阁观望江景、天空的景象,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的画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为官时的失意、无聊和渴望归隐的情怀。
全诗总结
情景默写
1、《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2、《登快阁》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趣类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快阁》中描绘自己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4、《登快阁》中用典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5、《登快阁》中表明诗人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情景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