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7:13:29

文档简介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请你跟随“探寻游记意蕴”的小队伍,一起深入感受游记的魅力吧!
作家徐迟说:“游记,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它描摹山水风光、记录人文胜迹、抒发游者情思。沿途,可以呼吸那沁人心脾的花儿香。游记里或有芳草如茵的春色、或有汹涌澎湃的波涛、或有yīng 歌燕舞的美景……
【甲】品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仿佛能看到令人震hàn的冰原,敬畏自然的情绪油然而生;《登勃朗峰》体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人生态度,雪山美景令人叹为观止;《一滴水经过丽江》里变幻的光影,让人目眩神迷。【乙】游记产生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建立,这也是衡量一篇文章是否为游记的一个常用标准。【丙】游记以其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向哲学、历史、道德、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向拓展。【丁】因此,优秀的游记往往不仅是文学文本,更是文化文本。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沁人心脾    汹涌澎湃    yīng 歌燕舞    震 hàn   
2.指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油然而生 B.不以为然 C.叹为观止 D.目眩神迷
3.将“故游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句话如果还原至文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当我们的心慢下来,沿途的风景也绚烂了。请参照示例,描述你的“慢”生活,表达你的“慢”情思。要求运用两种以上颜色表现出画面感,句式不限。
示例:遮天的漫漫绿荫隔绝大部分炙热的阳光,洒下金黄,那斑驳的光影跳动着生活的浪漫。
5.(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经典名著”——《水浒传》。
(1)下列阅读笔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是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石纲,想补殿帅职役,被高衙内批倒赶了出来。
B.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水浒传》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食朝廷俸禄,唯唯诺诺,忠心耿耿,却被高于白虎堂设计陷害,林冲含冤受屈却依然忍气吞声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赫尔曼·黑塞的名言“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人物保尔·柯察金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谈谈他经受了怎·样的“孤独"?他又走向了怎样的"自己”?
6.(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你所在的学校将开展一次“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中,有一栏目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给此栏目命名。
收录诗篇:《次北固山下》《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黄鹤楼》
栏目命名:   。
(2)学校将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活动,学生会要拟定一项活动计划,请你帮助完善。
“古诗词朗诵比赛”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同学们的诗词朗诵水平。
二活动主题:声情并茂诵古诗。
三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
1.拟写宣传标语:①   。
2.制作宣传海报,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加。
(二)活动准备
1.各班初赛,推选参赛选手。
2.②   。
3.推选主持人,撰写主持稿。
4.选手抽签,确定参赛顺序。
(三)活动实施
1.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公布比赛规则。
2.参赛选手依照顺序,依次参加比赛
3.③   。
4.评委点评,领导总结。
二、古文积累与阅读(25分
7.(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古诗文积累
踏寻诗歌的历史足迹,小语和小文发现,恰当使用动词能够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营造的意境更加开阔,诗歌蕴含的情志更悠远,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动词绘景 杜甫通过“茅飞渡江撒江郊,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动地描绘了茅屋被秋风所破后,茅草随风飞舞、四处散落的情景。
动词传情 《关雎》通过“悠哉悠哉,   。”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和苦闷,传达出主人公对淑女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   ,   。”(《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翁内心矛盾的情感,有力地揭示出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
动词明志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阙通过“   ,   。”表现了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   ,只有香如故,”展现了他独立不倚和坚持正义的人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孤高傲世情怀的坚守。
动词刻形 庄子通过“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展现了鹏鸟振翅高飞、直冲云霄的雄伟姿态。韩愈通过“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刻画一个愚昧蛮横的食马者形象。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个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不可知其源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C.忽卷掣折而后注 潭西南而望
D.山行之极观也 不闻天子之诏(《周亚夫军细柳》)
9.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描摹的写景方法,景物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C.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呈现出动态之美。
D.《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1.两篇选文均是山水游记,分别描写了小石潭和第五泄,请比较这两篇选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圆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在一朵云里徜徉
向墅平
①好多年来,习惯了不时抬头,看天上浮的云朵。
②此时此刻,一抬头,望见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那么熟悉的模样,我好像认识它——是飘过儿时的那朵云,是飘过青年的那朵云......
③儿时起,就喜欢看天上飘浮的云朵。不仅抬头看,还索性躺倒在松软的草地上看,那样,就可以免却因抬头稍久而生的脖子酸疼之苦,以一种最为轻松的姿态看云:看它们如何在那么浩瀚的天穹,像漫步一般飘来飘去。云朵太多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常常喜欢盯住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看它优雅地从天那边飘过来,过我的头顶,又飘到天的另一边。我就情不自禁对着它轻轻喊:云朵云朵,也带我四下里走走。
④天上的云朵不应我,兀自轻轻飘啊飘,多年如此。儿时的我,基本只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
⑤慢慢地,人在一日日一年年里长大。我开始变换生活的位置,到一个个地方求学。开始像一朵云那样,扩大活动的范围。
⑥岁月倥偬。光阴如云朵飘忽。
⑦一晃,就到了青年。
⑧那时的我,一边看天上云朵飘来飘去,一边让自己也在辽阔人世间飘来飘去。云朵,成了心中的偶像。仿佛,云朵有多自由,自己就要跟着有多自由;仿佛,云朵有多浪漫,自己就要跟着有多浪漫。云朵无拘无束的个性,感染着我;云朵天马行空的风范,熏陶着我。
⑨几乎整整一个青年时期,我将自己,恍惚活成了一朵云。又一晃,就到了中年。
⑩人到中年,仿佛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不再像一朵云那样,飘来飘去。但,更喜欢不时抬头,看天上飘浮的云朵。
而今的我,在看云时,开始静下心来,参悟一朵云飘来飘去所蕴含的深意。
就像此时此刻,我一边看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一边陷入深沉的思索——是从前岁月里,所没有的那种深沉。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云”不与自然相矛盾,所以能够坦然邀游于无边无际的天穹。人若有了“云”的气质,就会不为世间的变幻莫测所困扰,随风而动,顺应万物,与万物相融——就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从而能坦然面对一切事物。先秦道家以及魏晋玄学,都崇尚这种“任性”(追随自然本性)的精神气质。反观自己,尚欠缺云的如斯气质;虽已人到中年,亦未抵达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
想及此,略一低头,淡淡一笑,是自嘲,亦是自省。
又抬首看云。继续让思绪,在一朵云里徜徉。
依然受启迪于“云”。《小窗出记》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谪,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它亦揭示出这样一种处世境界:花开花落,岁月轮回,看庭前,一个“闲”字,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随天外,一个“漫”字,尽显豁达。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般的心境,这般的境界,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能真正抵达呢?包括一个经年看云的我。
但相信——常在一朵云里徜徉,一个人,终将真正活成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1月
12.【散文·文脉】
思维导图不仅能将一篇"长文"变成一篇“短文",还能清晰呈现文章脉络,富有层次感。文中作者不同生命阶段看云时有不同的感悟,请根据文章内容从"眼中之云"和"心中之云"两个角度完善下面思维导图。
13.【散文 文辞】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请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子蕴含的丰富情感,将你的阅读批注写在横线上。
①天上的云朵不应我,兀自轻轻飘啊飘,多年如此。儿时的我,基本只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
②想及此,略一低头,淡淡一笑,是自嘲,亦是自省。(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批注)
14.【散文·联结】
所谓“联读",是将内容、主题相近的文章合在一起阅读,可开拓学习文学的视野。文中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根据你的阅读积累,结合学过的相关诗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散文·手法】
文中句子“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反复出现,甚至以此结尾,有何妙处?
16.【散文 文蕴】
《小窗幽记》中说:“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的认识。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各小题。
初二以来,很多同学感受到课业的繁重,觉得自己像钟摆一样在课堂和作业间来回摆动。但有些同学却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还能挤出时间复习、运动、阅读课外书。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呢?你将加入特别调查组,以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其背后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摒除干扰,我们周围的众多干扰因素一手机,电脑零食,杂志,嘈杂的学习环境......都是“时间杀手”。试想,一个被这些干扰因素困住的学生,怎么会有意愿进行时间管理呢?
然后,我们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记录是时间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中学生应提前至少三天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及时读取手表时刻,如实记录自己花在每一个板块上的时间,认清自己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
当你能够专注地坐在没有干扰的书桌前,认真研究之前的时间记录情况,你就可以开始进行时间规划了。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与任务。
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有了时间表之后,就应该执行并继续记录,及时反思并调整时间规划,使你的时间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改编自知乎《中学生必备的时间管理公式》)
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是一味地填满时间,增加完成的事件数。但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好的时间管理一定直指于目标。目标又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重要但不紧急,要计划着每天做一点;短期目标重要且紧急,要立即花大量时间去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再制定计划,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从来不会认为十分钟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
很多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管理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是指整块学习生活的时间之外的零碎时间段,对中学生而言,上下学途中、课间、饭后、晚上睡觉前等小块时间都属于此范畴。
以下是碎片时间的利用方法:
1用听的方式学习。在洗漱、穿衣服、上下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听英语听力、新闻或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
2随身携带便利贴记录。在等候接水或排队就餐的时候,你可能会观察到生活里的一些现象,从而产生一闪而过的灵感,把它们记录在便利贴里,这些小小的点子或许会启发你的学习,完善你的认知。
3避开高峰期,获取更多碎片时间。避开餐厅吃饭的高峰期,可以节约午餐花费的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期,可以避免堵车造成的时间浪费。
4合理安排碎片知识的学习。碎片时间适合学习碎片知识,适合对可以切分的知识进行重温、消化、巩固、补充。
(改编自易家说说《25个碎片时间管理法》)
材料三:
目标 时间 安排
长期目标: 1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提高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 2继续提高体能,为体考做好准备。 短期目标: 在本周四的语文定时练习中,做到默写部分不扣分。 早读后的课间 去数学老师处答疑
第一节课间 做数学计算题
第二节课问 做数学计算题
第三节课间 背诵语文默写范围
第四节课间 放松
午休时间 背诵物理化学公式
第六节课间 背诵历史政治题单
第七节课间 放松
晚饭后 做数学计算题
晚自习 做完各科作业,剩余时间做数学计算题
入睡前 背英语单词
17.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中学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
18.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提前至少三天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目前的时间使用情况。
B.我们必须不留余地地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任务。
C.时间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填满每分每秒,增加完成的事件数。
D.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我们要少做
19.以下是学霸小开的访谈记录,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他用到的时间三种管理方法。【访谈记录】
第五节课后,我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那时候的教室很安静.等到食堂不用排队了,我再去打饭.吃午饭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听一听喜欢的节目,最近在听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
20.材料三中小北的时间规划有不合理之处,请结合材料二给他提两点建议。
四、写作 (55
21.(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选取一项任务写作。
仰望星空,群星闪烁,我种下了遨游太空的种子;俯瞰大地,沃土连绵,我种下了踏实耕耘的种子;走进名著,聆听教诲,我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任务一:请以“我种下了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任务二:作为学生代表的你,要在国旗下演讲,请以“我种下了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理想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qìn;péng pài;莺;撼
2.B
3.C
4.柔和的暖暖夕阳洒下橙红,那淡淡的余晖晕染着生活的宁静。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续写式仿写;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 沁 ”读作“ qìn ”;“ 澎湃 ”读作“ péng pài ”;“ yīng ”写作“ 莺 ”;“ hàn ”写作“ 撼 ”
故答案为:qìn;péng pài;莺;撼
2.A. “油然而生”,意思是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在文中 “敬畏自然的情绪油然而生”,表达出看到各拉丹冬冰原后,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自然而然地就从心底生发出来,使用恰当。
B.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而在《登勃朗峰》中,作者对雪山美景应是欣赏、赞叹的态度,并非不认可,此处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用 “不以为然” 错误,应使用 “悠然自得” 等能体现惬意心境的成语。
C. “叹为观止”,用来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文中形容勃朗峰的雪山美景让人看到就发出极致的赞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目眩神迷”,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在《一滴水经过丽江》里,丽江那变幻的光影让游览者感觉眼花缭乱、心神迷醉,该成语准确地描绘出这种被美景震撼的状态,使用无误。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故游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对前面“游记以其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向哲学、历史、道德、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向拓展”游记有文化内涵的阐述,也是得出“因此,优秀的游记往往不仅是文学文本,更是文化文本”的具体体现,所以该句应该放在【丁】处。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按照题干要求,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几句话,描述自己的慢生活,表达慢情思,运用两个以上颜色词表现出画面感即可。
故答案为: 柔和的暖暖夕阳洒下橙红,那淡淡的余晖晕染着生活的宁静。
5.【答案】(1)A
(2)保尔·柯察金在筑路过程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和伤病的困扰,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完成任务,走向了一个更加坚强和成熟的自己。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革命事业愿意付出一切,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水浒传》
【解析】【分析】 A.杨志是因为失陷花石纲丢了官,后来想补殿帅职役时,是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不是高衙内。
BCD.正确。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在文章中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人物所遇到的挫折或者磨难,然后在自己的努力下,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保尔 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舍佩托夫卡镇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12岁时,因得罪神甫而被学校开除,并被母亲送往车站食堂当杂役。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觉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保尔 柯察金的经历代表了布尔什维克党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一个符合时代呼唤和精神的英雄形象,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名著人物的经历以及身上的精神品质进行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1)A
(2) 保尔·柯察金在筑路过程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和伤病的困扰,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完成任务,走向了一个更加坚强和成熟的自己。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革命事业愿意付出一切,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6.【答案】(1)思乡怀人诗
(2)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化;准备比赛所需的音响、灯光等设备;选手朗诵,展示风采
【知识点】活动设计;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要找出诗歌情感的相似点。《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黄鹤楼》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因此,这几首诗表达的是思乡、思亲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拟写诗集名称。
(2)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第一空,宣传标语需要易于记忆、朗朗上口,同时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因此,在构思标语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标语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结合活动的主题“声情并茂涌古诗”,可以进一步提炼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关键词汇,如“诗意”、“古韵”、“涌读”、“传承*等,并将这些词汇巧妙地融入到宣传标语中,以突出活动的特色和亮点。第二、三空,分析题干可知,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宣传动员、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后两个环节下分别有四条相关事宜,我们在作答时可联系前后环节补充相应的事宜即可。
故答案为:(1) 思乡怀人诗
(2)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化;准备比赛所需的音响、灯光等设备;选手朗诵,展示风采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7.【答案】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辗转反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无意苦争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 描绘茅草被风卷到高处长林树梢挂住的样子,“风怒号” 生动展现秋风呼啸猛烈,合力呈现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 将主人公因思念淑女,夜不能寐,反复翻身的状态写出,把内心焦躁苦闷具象化。“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 “怜” 一 “忧”,精准展现卖炭翁既为自身寒冷可怜,又因生计盼炭价高而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 表明苏轼不愿随意将就栖息,突出其孤高,在寂寞沙洲独自坚守,尽显心境孤独与志趣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碾” 刻画出梅花凋零、被碾压成泥的凄惨境遇,与 “香如故” 对照,凸显陆游孤高傲世、坚守正义的人格。“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抟” 生动展现鹏鸟振翅击水、凭借旋风盘旋而上,冲向高空的雄伟姿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食”“鸣” 从驱策、喂养、听鸣叫声三方面,刻画出食马者不懂马、愚昧蛮横的形象。
故答案为: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辗转反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无意苦争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8.D
9.A
10.①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11.《小石潭记》主要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观第五泄记》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于是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瀑布就出现在眼前。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的山石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在山里行走所能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的程度,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8.A.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 是 “大约” 的意思。高可二黍许:高度大约是两粒黍子左右。“可” 也是 “大约” 的意思。这两个 “可” 意思相同。
B.不可知其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其” 是代词,指代溪水。以钱覆其口:用铜钱盖在它(葫芦)的口上。“其” 是代词,指代葫芦。这两个 “其” 意思相同。
C.忽卷掣折而后注:忽然翻卷拉扯折断,然后(水)倾泻。“而” 表顺承,连接 “卷掣折” 和 “注” 这几个动作。潭西南而望: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而” 表修饰,连接状语 “潭西南” 和动词 “望”。在文言文中,“而” 的顺承和修饰这两种用法有相似之处,在这里都起到连接作用。
D.山行之极观也:是在山路上行走(所能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之” 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不闻天子之诏: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之” 也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但是 “山行之极观” 的 “之” 是用来修饰名词 “极观”,表示所属关系;“天子之诏” 的 “之” 是用来修饰名词 “诏”,表示 “天子的命令”,这两个 “之” 虽然都是结构助词 “的”,但是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和语义有细微差别。
故答案为:D
9.A.有误,没有景随情迁,景物并没有随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是作者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②中重点词语有:数:几。闻:听到。
故答案为: ①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11.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想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观第五泄记》“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描绘了瀑布雄伟气势,展现的是自然景致的美好,“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直抒胸臆,不忍离开,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
【答案】12.①悠然飘啊飘;②自由浪漫;③洒脱豁达
1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朵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不听从“我”的呼唤,自顾自飘走的情景,表达了“我”对云朵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②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低头”“淡淡一笑”等动作和“自嘲”“自省”等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自己未能达到“云”的境界的反思,表现了“我”的自省精神。
14.在中国文化中,“云”象征着自然和自由,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云”的境界;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比喻游子的漂泊,也体现了“云”的自由洒脱。这些诗文都表达了人们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
15.反复出现“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突出了云的美丽和悠然,表达了作者对云的喜爱和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以此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6.“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恬然自安、宠辱不惊的心境和境界。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荣誉,应该像云一样,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例如,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不骄傲自满;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沮丧,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享受人生的美好。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2.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概括。①结合“儿时起,就喜欢看天上飘浮的云朵。不仅抬头看,还索性躺倒在松软的草地上看。那样,就可以免却因抬头稍久而生的脖子酸疼之苦,以一种最为轻松的姿态看云:看它们如何在那么浩瀚的天穹,像漫步一般飘来飘去。云朵太多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常常喜欢盯住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看它优雅地从天那边飘过来,飘过我的头顶,又飘到天的另一边。我就情不自禁对着它轻轻喊:云朵云朵,也带我四下里走走”句可知,渴望像云一样四处走走。②结合“一晃,就到了青年。那时的我,一边看天上云朵飘来飘去,一边让自己也在辽阔人世间飘来飘去。云朵,成了心中的偶像。仿佛,云朵有多自由,自己就要跟着有多自由;仿佛,云朵有多浪漫,自己就要跟着有多浪漫。云朵无拘无束的个性,感染着我;云朵天马行空的风范,熏陶着我。几乎整整一个青年时期,我将自己,恍惚活成了一朵云”句可知,自由、浪漫地飘来飘去。由此得出③:追求恬然自安、豁达洒脱。④结合“而今的我,在看云时,开始静下心来,参悟一朵云飘来飘去所蕴含的深意。就像此时此刻,我一边看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一边陷入深沉的思索—是从前岁月里,所没有的那种深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云’不与自然相矛盾,所以能够坦然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穹。人若有了‘云”的气质,就会不为世间的变幻莫测所困扰,随风而动,顺应万物,与万物相融—就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从而能坦然面对一切事物。先秦道家以及魏晋玄学,都崇尚这种‘任性’(追随自然本性)的精神气质。反观自己,尚欠缺云的如斯气质;虽已人到中年,亦未抵达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句可知,未来期望:活成一朵云,拥有云般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 ①悠然飘啊飘;②自由浪漫;③洒脱豁达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应我”将云朵人格化,赋予云朵以人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云朵对“我”的呼喊不理不睬,自顾自地轻轻飘走的状态。表现出儿时的“我”对云朵的向往以及无法像云朵一样自由飘荡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儿时的“我”活动范围的局限,只能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②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略一低头”表现出作者在反思自己与云的差距时的一种谦逊姿态,“淡淡一笑”则流露出作者复杂的情感。这一笑既是对自己目前未能达到云般人生境界的自嘲,笑自己虽历经岁月却仍有不足;同时也是一种自省,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后,以微笑表达内心的思考和对自我提升的期许,体现出作者在感悟人生过程中的深刻自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朵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不听从“我”的呼唤,自顾自飘走的情景,表达了“我”对云朵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②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低头”“淡淡一笑”等动作和“自嘲”“自省”等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自己未能达到“云”的境界的反思,表现了“我”的自省精神。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在中国文化中,“云”确实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从自然象征的角度来看,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形态变幻万干。它与自然融为一体,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不刻意追求固定的形态和位置,体现了自然的灵动与自在。比如“孤云独去闲”,李白笔下的孤云独自飘荡在天空,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悠然。又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描绘了在走到水的尽头时,坐下来看云起云落的画面,云在这里成为自然景色的一部分,象征着自然的无穷变化和循环。从人生境界的写照来看,云的自由、随性、悠然等特点,被赋予了一种人生的理想状态。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规律,不被外界所束缚,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表达了一种对荣辱得失的不在意,如同天边的云自由舒卷,体现了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范仲淹这句话与云的境界相似,强调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从容。云的高远、空灵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升华,人们希望像云一样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中,“云”作为自然的象征和人生境界的写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
故答案为:在中国文化中,“云”象征着自然和自由,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云”的境界;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比喻游子的漂泊,也体现了“云”的自由洒脱。这些诗文都表达了人们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
15.本题考查结尾的好处的分析。反复强调云的形象:通过“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这样的表述,不断强化云的洁白、漂亮的外在特征,使读者对云的美好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突出云的悠然状态:“悠然飘在空中”突出了云自在、从容的状态,与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相呼应,引发读者对这种悠然状态的关注和向往。贯穿全文: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严谨。从儿时看云到青年以云为偶像,再到中年参悟云的深意,这句话始终伴随着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看云感悟,将各个部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首尾呼应:以这句话结尾与开头“此时此刻,一抬头,望见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形成回环之美。表达对云的喜爱与向往:反复出现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云的喜爱之情。云的洁白、漂亮和悠然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存在,作者在不同阶段对云的关注,体现了他对这种美好事物的持续向往。深化主题: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不断强化了作者对云所代表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即像云一样顺应自然、坦然面对一切、拥有恬然自安和豁达洒脱的心境。结尾再次出现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故答案为:反复出现“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突出了云的美丽和悠然,表达了作者对云的喜爱和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以此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6.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恬然自安、豁达酒脱的心境。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功名利禄、得失荣辱所困扰。比如在学习上,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可能会骄傲自满;而当成绩不理想时,又可能会灰心丧气。在工作中,当我们得到晋升或奖励时,会兴奋不已;而当面临挫折或批评时,又会情绪低落。然而,拥有“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起伏。就像天空中的云朵,无论风吹向何方,它都能悠然自在地飘动,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左右。在面对成功时,我们可以保持谦逊,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继续努力前行;在面对失败时,也能坦然接受,不气馁、不抱怨,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出发。例如,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我们可能因为发挥失常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拥有“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就不会沉浸在沮丧和自责中,而是会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调整学习方法,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又或者在工作中,我们的项目没有得到认可,也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改进和完善,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总之,“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生活态度。它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以豁达洒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
故答案为:“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恬然自安、宠辱不惊的心境和境界。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荣誉,应该像云一样,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例如,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不骄傲自满;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沮丧,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享受人生的美好。
【答案】17.大部分学生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少数学生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18.C
19.小开用到的时间管理方法有:摒除干扰:在安静的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避免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养成记录的习惯:通过听节目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这是对自己学习时间的一种合理安排和记录。进行时间规划: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在课间温习课程内容、听节目学习等。
20.合理安排碎片时间,如在午休时间可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上下学途中可以听英语听力或背诵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意外事件留时间,避免因计划过于紧凑而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在晚自习安排作业时,可以预留一些时间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新闻、材料类文本;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3)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4)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7.研读“某中学学生时间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可知,该中学生中有44%的人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不到10%的人一定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大部分人只偶尔会规划时间或不会规划时间。这说明该中学学生整体上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故答案为: 大部分学生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少数学生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18.A.有误,根据“中学生应提前至少三天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可知,“我们要提前至少三天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目前的时间使用情况”与原文不符;
B.有误,根据“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可知,“我们必须不留余地地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任务”表述过于绝对;
C.正确;
D.有误,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可知,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不要做。
故答案为:C
19.结合“第五节课后,我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那时候的教室很安静”“吃午饭的时候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可知,小开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比如在午饭时戴上耳机听喜欢的节目,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他还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利用课间时间做有针对性的复习。这些方法都利用了碎片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等到食堂不用排队了,我再去打饭”可知,小开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再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故答案为: 小开用到的时间管理方法有:摒除干扰:在安静的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避免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养成记录的习惯:通过听节目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这是对自己学习时间的一种合理安排和记录。进行时间规划: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在课间温习课程内容、听节目学习等。
20.研读小北的周三时间规划表可知,小北的时间规划有以下不合理之处:①缺乏休息时间。在规划中,小北没有留出任何时间放松或休息,这样容易让自己疲惫不堪,效率反而降低。②学科任务安排不均。小北在规划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计算题,但其他学科的任务相对较少,这样容易让自己产生学科失衡的问题。建议小北在时间规划中留出适当的休息时间,并均衡安排各学科任务。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 合理安排碎片时间,如在午休时间可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上下学途中可以听英语听力或背诵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意外事件留时间,避免因计划过于紧凑而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在晚自习安排作业时,可以预留一些时间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1.【答案】例文:
我种下了一颗种子
在我家的后院,有一方小小的菜园,那是爷爷的 “领地”,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小时候,我最爱跟在爷爷身后,看他在园子里忙碌。春日的清晨,阳光暖融融的,爷爷戴着草帽,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松软的泥土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我蹲在一旁,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问:“爷爷,您这是干嘛呀?” 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孩子,咱这是在播种呢,把种子种下去,秋天就能有收成。”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小包青菜种子,小心翼翼地撒在土里,又轻轻覆盖上一层薄土,像是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那时的我,并不完全明白爷爷的话,只觉得好玩。我从爷爷手里抢过一些种子,学着他的样子,随意地扔在一个角落里,然后用脚踩了踩,就算大功告成。爷爷看着我的 “杰作”,只是笑,并没有责备我。
日子一天天过去,爷爷每天都会去菜园浇水、施肥、除草。而我,早把自己种下的种子忘到了九霄云外。直到有一天,爷爷兴奋地喊我:“孩子,快来看看!” 我跑到菜园,只见爷爷精心照料的青菜地里,嫩绿的菜苗破土而出,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小士兵。可我种下种子的那个角落,却依旧荒芜一片。
爷爷拉着我的手,走到那块荒地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种庄稼和做人一样,都得用心。你种下种子,却不管不顾,它怎么能发芽呢?” 那一刻,我看着那片荒地,心中似有一颗种子悄然种下,那是一颗关于责任与坚持的种子。
后来,我主动向爷爷要了一些花种,重新翻整了那块荒地。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后院,给种子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日子久了,同学们约我出去玩,我都婉拒了,因为我心里惦记着我的那些花儿。终于,在我的悉心照料下,种子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怯生生地张望着这个世界。那一刻,我满心欢喜,我知道,我种下的这颗种子正在慢慢成长。
再后来,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想起爷爷的话,想起后院里的那块菜园。那颗责任与坚持的种子,已在我心底生根发芽,它让我懂得,只有用心付出,才能收获成长与希望。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过三个排比句,展现了不同场景下 “种下种子” 的意象。仰望星空时,浩瀚宇宙激发了遨游太空的梦想,这颗种子是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俯瞰大地,面对广袤土地,萌生踏实耕耘的念头,此为务实奋进的种子;走进名著,受文学滋养,种下热爱文学的种子。这些场景引导考生回顾成长经历,挖掘内心深处因某个瞬间、某次触动而种下的各类 “种子”。
【写作思路】
若选择写记叙文,开篇可通过诗意的语言或生动的场景引入主题,如描绘春日田野,自己亲手埋下一颗花种的画面,暗喻下文即将讲述的成长故事。中间部分详写 “种下种子” 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单纯的动作,而是某件事让自己内心有了改变或目标的确立,比如参加一次科技比赛,因团队协作攻克难题,种下热爱科研的种子,要细腻描绘比赛中的挫折、坚持与突破。结尾回扣题目,展现这颗种子带来的成长变化,如今它或许已发芽,自己正朝着目标努力前行。
写演讲稿时,开头可用激昂的话语吸引听众,结合当下时代背景,阐述青年理想如种子般珍贵,举例一些时代楷模年少时种下理想种子的故事。主体部分深入剖析 “种子” 对人生的指引意义,从为什么要有理想种子(为个人成长赋能、为社会添砖加瓦),以及如何呵护种子成长(以努力为养分、用坚持浇灌)等角度论述。结尾发出呼吁,激励同学们在青春时光种下理想种子,向着光明未来奋进。
【立意提取】
1.种下梦想之种,绽放青春芳华:讲述在校园文艺表演中,被舞台上的光芒吸引,种下追求艺术梦想的种子,后通过刻苦练习,不断向梦想靠近。
2.以善为种,育美德之苗:写目睹志愿者在社区服务,内心受到触动,种下乐于助人的种子,日常从点滴小事做起,传递温暖。
3.于阅读中植下求知种:分享自己原本不爱读书,偶然翻开一本经典名著后,被书中智慧启迪,从此种下热爱阅读、探索知识的种子,沉浸书海成长蜕变。
【点评】作者选取了童年与爷爷在菜园劳作的经历作为素材,充满生活气息。从跟着爷爷播种,到自己随意尝试,再到因结果不同而领悟道理,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菜园之中。通过种种子的故事,巧妙地引出了 “责任与坚持” 的主题。以种子的生长喻人的成长,阐述只有用心对待,才能有所收获,给人以启迪,升华了文章内涵。文中对爷爷劳作的动作描写,如 “戴着草帽,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以及对菜园景色、种子发芽前后的描写,都细致入微,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1 / 1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请你跟随“探寻游记意蕴”的小队伍,一起深入感受游记的魅力吧!
作家徐迟说:“游记,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它描摹山水风光、记录人文胜迹、抒发游者情思。沿途,可以呼吸那沁人心脾的花儿香。游记里或有芳草如茵的春色、或有汹涌澎湃的波涛、或有yīng 歌燕舞的美景……
【甲】品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仿佛能看到令人震hàn的冰原,敬畏自然的情绪油然而生;《登勃朗峰》体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人生态度,雪山美景令人叹为观止;《一滴水经过丽江》里变幻的光影,让人目眩神迷。【乙】游记产生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建立,这也是衡量一篇文章是否为游记的一个常用标准。【丙】游记以其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向哲学、历史、道德、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向拓展。【丁】因此,优秀的游记往往不仅是文学文本,更是文化文本。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沁人心脾    汹涌澎湃    yīng 歌燕舞    震 hàn   
2.指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油然而生 B.不以为然 C.叹为观止 D.目眩神迷
3.将“故游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句话如果还原至文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当我们的心慢下来,沿途的风景也绚烂了。请参照示例,描述你的“慢”生活,表达你的“慢”情思。要求运用两种以上颜色表现出画面感,句式不限。
示例:遮天的漫漫绿荫隔绝大部分炙热的阳光,洒下金黄,那斑驳的光影跳动着生活的浪漫。
【答案】1.qìn;péng pài;莺;撼
2.B
3.C
4.柔和的暖暖夕阳洒下橙红,那淡淡的余晖晕染着生活的宁静。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续写式仿写;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 沁 ”读作“ qìn ”;“ 澎湃 ”读作“ péng pài ”;“ yīng ”写作“ 莺 ”;“ hàn ”写作“ 撼 ”
故答案为:qìn;péng pài;莺;撼
2.A. “油然而生”,意思是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在文中 “敬畏自然的情绪油然而生”,表达出看到各拉丹冬冰原后,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自然而然地就从心底生发出来,使用恰当。
B.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而在《登勃朗峰》中,作者对雪山美景应是欣赏、赞叹的态度,并非不认可,此处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用 “不以为然” 错误,应使用 “悠然自得” 等能体现惬意心境的成语。
C. “叹为观止”,用来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文中形容勃朗峰的雪山美景让人看到就发出极致的赞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目眩神迷”,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在《一滴水经过丽江》里,丽江那变幻的光影让游览者感觉眼花缭乱、心神迷醉,该成语准确地描绘出这种被美景震撼的状态,使用无误。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故游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对前面“游记以其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向哲学、历史、道德、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向拓展”游记有文化内涵的阐述,也是得出“因此,优秀的游记往往不仅是文学文本,更是文化文本”的具体体现,所以该句应该放在【丁】处。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按照题干要求,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几句话,描述自己的慢生活,表达慢情思,运用两个以上颜色词表现出画面感即可。
故答案为: 柔和的暖暖夕阳洒下橙红,那淡淡的余晖晕染着生活的宁静。
5.(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经典名著”——《水浒传》。
(1)下列阅读笔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是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石纲,想补殿帅职役,被高衙内批倒赶了出来。
B.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水浒传》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食朝廷俸禄,唯唯诺诺,忠心耿耿,却被高于白虎堂设计陷害,林冲含冤受屈却依然忍气吞声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赫尔曼·黑塞的名言“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人物保尔·柯察金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谈谈他经受了怎·样的“孤独"?他又走向了怎样的"自己”?
【答案】(1)A
(2)保尔·柯察金在筑路过程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和伤病的困扰,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完成任务,走向了一个更加坚强和成熟的自己。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革命事业愿意付出一切,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水浒传》
【解析】【分析】 A.杨志是因为失陷花石纲丢了官,后来想补殿帅职役时,是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不是高衙内。
BCD.正确。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在文章中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人物所遇到的挫折或者磨难,然后在自己的努力下,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保尔 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舍佩托夫卡镇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12岁时,因得罪神甫而被学校开除,并被母亲送往车站食堂当杂役。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觉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保尔 柯察金的经历代表了布尔什维克党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一个符合时代呼唤和精神的英雄形象,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名著人物的经历以及身上的精神品质进行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1)A
(2) 保尔·柯察金在筑路过程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和伤病的困扰,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完成任务,走向了一个更加坚强和成熟的自己。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革命事业愿意付出一切,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6.(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你所在的学校将开展一次“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中,有一栏目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给此栏目命名。
收录诗篇:《次北固山下》《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黄鹤楼》
栏目命名:   。
(2)学校将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活动,学生会要拟定一项活动计划,请你帮助完善。
“古诗词朗诵比赛”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同学们的诗词朗诵水平。
二活动主题:声情并茂诵古诗。
三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
1.拟写宣传标语:①   。
2.制作宣传海报,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加。
(二)活动准备
1.各班初赛,推选参赛选手。
2.②   。
3.推选主持人,撰写主持稿。
4.选手抽签,确定参赛顺序。
(三)活动实施
1.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公布比赛规则。
2.参赛选手依照顺序,依次参加比赛
3.③   。
4.评委点评,领导总结。
【答案】(1)思乡怀人诗
(2)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化;准备比赛所需的音响、灯光等设备;选手朗诵,展示风采
【知识点】活动设计;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要找出诗歌情感的相似点。《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黄鹤楼》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因此,这几首诗表达的是思乡、思亲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拟写诗集名称。
(2)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第一空,宣传标语需要易于记忆、朗朗上口,同时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因此,在构思标语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标语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结合活动的主题“声情并茂涌古诗”,可以进一步提炼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关键词汇,如“诗意”、“古韵”、“涌读”、“传承*等,并将这些词汇巧妙地融入到宣传标语中,以突出活动的特色和亮点。第二、三空,分析题干可知,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宣传动员、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后两个环节下分别有四条相关事宜,我们在作答时可联系前后环节补充相应的事宜即可。
故答案为:(1) 思乡怀人诗
(2)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化;准备比赛所需的音响、灯光等设备;选手朗诵,展示风采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二、古文积累与阅读(25分
7.(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古诗文积累
踏寻诗歌的历史足迹,小语和小文发现,恰当使用动词能够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营造的意境更加开阔,诗歌蕴含的情志更悠远,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动词绘景 杜甫通过“茅飞渡江撒江郊,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动地描绘了茅屋被秋风所破后,茅草随风飞舞、四处散落的情景。
动词传情 《关雎》通过“悠哉悠哉,   。”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和苦闷,传达出主人公对淑女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   ,   。”(《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翁内心矛盾的情感,有力地揭示出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
动词明志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阙通过“   ,   。”表现了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   ,只有香如故,”展现了他独立不倚和坚持正义的人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孤高傲世情怀的坚守。
动词刻形 庄子通过“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展现了鹏鸟振翅高飞、直冲云霄的雄伟姿态。韩愈通过“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刻画一个愚昧蛮横的食马者形象。
【答案】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辗转反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无意苦争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 描绘茅草被风卷到高处长林树梢挂住的样子,“风怒号” 生动展现秋风呼啸猛烈,合力呈现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 将主人公因思念淑女,夜不能寐,反复翻身的状态写出,把内心焦躁苦闷具象化。“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 “怜” 一 “忧”,精准展现卖炭翁既为自身寒冷可怜,又因生计盼炭价高而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 表明苏轼不愿随意将就栖息,突出其孤高,在寂寞沙洲独自坚守,尽显心境孤独与志趣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碾” 刻画出梅花凋零、被碾压成泥的凄惨境遇,与 “香如故” 对照,凸显陆游孤高傲世、坚守正义的人格。“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抟” 生动展现鹏鸟振翅击水、凭借旋风盘旋而上,冲向高空的雄伟姿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食”“鸣” 从驱策、喂养、听鸣叫声三方面,刻画出食马者不懂马、愚昧蛮横的形象。
故答案为: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辗转反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无意苦争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个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不可知其源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C.忽卷掣折而后注 潭西南而望
D.山行之极观也 不闻天子之诏(《周亚夫军细柳》)
9.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描摹的写景方法,景物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C.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呈现出动态之美。
D.《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1.两篇选文均是山水游记,分别描写了小石潭和第五泄,请比较这两篇选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之处。
【答案】8.D
9.A
10.①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11.《小石潭记》主要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观第五泄记》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于是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瀑布就出现在眼前。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的山石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在山里行走所能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的程度,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8.A.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 是 “大约” 的意思。高可二黍许:高度大约是两粒黍子左右。“可” 也是 “大约” 的意思。这两个 “可” 意思相同。
B.不可知其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其” 是代词,指代溪水。以钱覆其口:用铜钱盖在它(葫芦)的口上。“其” 是代词,指代葫芦。这两个 “其” 意思相同。
C.忽卷掣折而后注:忽然翻卷拉扯折断,然后(水)倾泻。“而” 表顺承,连接 “卷掣折” 和 “注” 这几个动作。潭西南而望: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而” 表修饰,连接状语 “潭西南” 和动词 “望”。在文言文中,“而” 的顺承和修饰这两种用法有相似之处,在这里都起到连接作用。
D.山行之极观也:是在山路上行走(所能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之” 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不闻天子之诏: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之” 也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但是 “山行之极观” 的 “之” 是用来修饰名词 “极观”,表示所属关系;“天子之诏” 的 “之” 是用来修饰名词 “诏”,表示 “天子的命令”,这两个 “之” 虽然都是结构助词 “的”,但是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和语义有细微差别。
故答案为:D
9.A.有误,没有景随情迁,景物并没有随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是作者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②中重点词语有:数:几。闻:听到。
故答案为: ①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11.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想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观第五泄记》“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描绘了瀑布雄伟气势,展现的是自然景致的美好,“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直抒胸臆,不忍离开,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圆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在一朵云里徜徉
向墅平
①好多年来,习惯了不时抬头,看天上浮的云朵。
②此时此刻,一抬头,望见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那么熟悉的模样,我好像认识它——是飘过儿时的那朵云,是飘过青年的那朵云......
③儿时起,就喜欢看天上飘浮的云朵。不仅抬头看,还索性躺倒在松软的草地上看,那样,就可以免却因抬头稍久而生的脖子酸疼之苦,以一种最为轻松的姿态看云:看它们如何在那么浩瀚的天穹,像漫步一般飘来飘去。云朵太多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常常喜欢盯住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看它优雅地从天那边飘过来,过我的头顶,又飘到天的另一边。我就情不自禁对着它轻轻喊:云朵云朵,也带我四下里走走。
④天上的云朵不应我,兀自轻轻飘啊飘,多年如此。儿时的我,基本只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
⑤慢慢地,人在一日日一年年里长大。我开始变换生活的位置,到一个个地方求学。开始像一朵云那样,扩大活动的范围。
⑥岁月倥偬。光阴如云朵飘忽。
⑦一晃,就到了青年。
⑧那时的我,一边看天上云朵飘来飘去,一边让自己也在辽阔人世间飘来飘去。云朵,成了心中的偶像。仿佛,云朵有多自由,自己就要跟着有多自由;仿佛,云朵有多浪漫,自己就要跟着有多浪漫。云朵无拘无束的个性,感染着我;云朵天马行空的风范,熏陶着我。
⑨几乎整整一个青年时期,我将自己,恍惚活成了一朵云。又一晃,就到了中年。
⑩人到中年,仿佛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不再像一朵云那样,飘来飘去。但,更喜欢不时抬头,看天上飘浮的云朵。
而今的我,在看云时,开始静下心来,参悟一朵云飘来飘去所蕴含的深意。
就像此时此刻,我一边看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一边陷入深沉的思索——是从前岁月里,所没有的那种深沉。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云”不与自然相矛盾,所以能够坦然邀游于无边无际的天穹。人若有了“云”的气质,就会不为世间的变幻莫测所困扰,随风而动,顺应万物,与万物相融——就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从而能坦然面对一切事物。先秦道家以及魏晋玄学,都崇尚这种“任性”(追随自然本性)的精神气质。反观自己,尚欠缺云的如斯气质;虽已人到中年,亦未抵达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
想及此,略一低头,淡淡一笑,是自嘲,亦是自省。
又抬首看云。继续让思绪,在一朵云里徜徉。
依然受启迪于“云”。《小窗出记》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谪,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它亦揭示出这样一种处世境界:花开花落,岁月轮回,看庭前,一个“闲”字,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随天外,一个“漫”字,尽显豁达。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般的心境,这般的境界,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能真正抵达呢?包括一个经年看云的我。
但相信——常在一朵云里徜徉,一个人,终将真正活成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1月
12.【散文·文脉】
思维导图不仅能将一篇"长文"变成一篇“短文",还能清晰呈现文章脉络,富有层次感。文中作者不同生命阶段看云时有不同的感悟,请根据文章内容从"眼中之云"和"心中之云"两个角度完善下面思维导图。
13.【散文 文辞】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请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子蕴含的丰富情感,将你的阅读批注写在横线上。
①天上的云朵不应我,兀自轻轻飘啊飘,多年如此。儿时的我,基本只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
②想及此,略一低头,淡淡一笑,是自嘲,亦是自省。(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批注)
14.【散文·联结】
所谓“联读",是将内容、主题相近的文章合在一起阅读,可开拓学习文学的视野。文中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根据你的阅读积累,结合学过的相关诗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散文·手法】
文中句子“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反复出现,甚至以此结尾,有何妙处?
16.【散文 文蕴】
《小窗幽记》中说:“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的认识。
【答案】12.①悠然飘啊飘;②自由浪漫;③洒脱豁达
1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朵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不听从“我”的呼唤,自顾自飘走的情景,表达了“我”对云朵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②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低头”“淡淡一笑”等动作和“自嘲”“自省”等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自己未能达到“云”的境界的反思,表现了“我”的自省精神。
14.在中国文化中,“云”象征着自然和自由,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云”的境界;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比喻游子的漂泊,也体现了“云”的自由洒脱。这些诗文都表达了人们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
15.反复出现“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突出了云的美丽和悠然,表达了作者对云的喜爱和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以此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6.“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恬然自安、宠辱不惊的心境和境界。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荣誉,应该像云一样,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例如,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不骄傲自满;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沮丧,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享受人生的美好。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2.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概括。①结合“儿时起,就喜欢看天上飘浮的云朵。不仅抬头看,还索性躺倒在松软的草地上看。那样,就可以免却因抬头稍久而生的脖子酸疼之苦,以一种最为轻松的姿态看云:看它们如何在那么浩瀚的天穹,像漫步一般飘来飘去。云朵太多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常常喜欢盯住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看它优雅地从天那边飘过来,飘过我的头顶,又飘到天的另一边。我就情不自禁对着它轻轻喊:云朵云朵,也带我四下里走走”句可知,渴望像云一样四处走走。②结合“一晃,就到了青年。那时的我,一边看天上云朵飘来飘去,一边让自己也在辽阔人世间飘来飘去。云朵,成了心中的偶像。仿佛,云朵有多自由,自己就要跟着有多自由;仿佛,云朵有多浪漫,自己就要跟着有多浪漫。云朵无拘无束的个性,感染着我;云朵天马行空的风范,熏陶着我。几乎整整一个青年时期,我将自己,恍惚活成了一朵云”句可知,自由、浪漫地飘来飘去。由此得出③:追求恬然自安、豁达洒脱。④结合“而今的我,在看云时,开始静下心来,参悟一朵云飘来飘去所蕴含的深意。就像此时此刻,我一边看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一边陷入深沉的思索—是从前岁月里,所没有的那种深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云’不与自然相矛盾,所以能够坦然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穹。人若有了‘云”的气质,就会不为世间的变幻莫测所困扰,随风而动,顺应万物,与万物相融—就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从而能坦然面对一切事物。先秦道家以及魏晋玄学,都崇尚这种‘任性’(追随自然本性)的精神气质。反观自己,尚欠缺云的如斯气质;虽已人到中年,亦未抵达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句可知,未来期望:活成一朵云,拥有云般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 ①悠然飘啊飘;②自由浪漫;③洒脱豁达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应我”将云朵人格化,赋予云朵以人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云朵对“我”的呼喊不理不睬,自顾自地轻轻飘走的状态。表现出儿时的“我”对云朵的向往以及无法像云朵一样自由飘荡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儿时的“我”活动范围的局限,只能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②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略一低头”表现出作者在反思自己与云的差距时的一种谦逊姿态,“淡淡一笑”则流露出作者复杂的情感。这一笑既是对自己目前未能达到云般人生境界的自嘲,笑自己虽历经岁月却仍有不足;同时也是一种自省,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后,以微笑表达内心的思考和对自我提升的期许,体现出作者在感悟人生过程中的深刻自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朵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不听从“我”的呼唤,自顾自飘走的情景,表达了“我”对云朵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②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低头”“淡淡一笑”等动作和“自嘲”“自省”等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自己未能达到“云”的境界的反思,表现了“我”的自省精神。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在中国文化中,“云”确实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从自然象征的角度来看,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形态变幻万干。它与自然融为一体,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不刻意追求固定的形态和位置,体现了自然的灵动与自在。比如“孤云独去闲”,李白笔下的孤云独自飘荡在天空,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悠然。又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描绘了在走到水的尽头时,坐下来看云起云落的画面,云在这里成为自然景色的一部分,象征着自然的无穷变化和循环。从人生境界的写照来看,云的自由、随性、悠然等特点,被赋予了一种人生的理想状态。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规律,不被外界所束缚,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表达了一种对荣辱得失的不在意,如同天边的云自由舒卷,体现了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范仲淹这句话与云的境界相似,强调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从容。云的高远、空灵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升华,人们希望像云一样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中,“云”作为自然的象征和人生境界的写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
故答案为:在中国文化中,“云”象征着自然和自由,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云”的境界;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比喻游子的漂泊,也体现了“云”的自由洒脱。这些诗文都表达了人们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
15.本题考查结尾的好处的分析。反复强调云的形象:通过“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这样的表述,不断强化云的洁白、漂亮的外在特征,使读者对云的美好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突出云的悠然状态:“悠然飘在空中”突出了云自在、从容的状态,与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相呼应,引发读者对这种悠然状态的关注和向往。贯穿全文: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严谨。从儿时看云到青年以云为偶像,再到中年参悟云的深意,这句话始终伴随着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看云感悟,将各个部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首尾呼应:以这句话结尾与开头“此时此刻,一抬头,望见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形成回环之美。表达对云的喜爱与向往:反复出现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云的喜爱之情。云的洁白、漂亮和悠然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存在,作者在不同阶段对云的关注,体现了他对这种美好事物的持续向往。深化主题: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不断强化了作者对云所代表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即像云一样顺应自然、坦然面对一切、拥有恬然自安和豁达洒脱的心境。结尾再次出现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故答案为:反复出现“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突出了云的美丽和悠然,表达了作者对云的喜爱和对“云”般人生境界的向往;以此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6.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恬然自安、豁达酒脱的心境。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功名利禄、得失荣辱所困扰。比如在学习上,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可能会骄傲自满;而当成绩不理想时,又可能会灰心丧气。在工作中,当我们得到晋升或奖励时,会兴奋不已;而当面临挫折或批评时,又会情绪低落。然而,拥有“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起伏。就像天空中的云朵,无论风吹向何方,它都能悠然自在地飘动,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左右。在面对成功时,我们可以保持谦逊,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继续努力前行;在面对失败时,也能坦然接受,不气馁、不抱怨,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出发。例如,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我们可能因为发挥失常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拥有“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就不会沉浸在沮丧和自责中,而是会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调整学习方法,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又或者在工作中,我们的项目没有得到认可,也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改进和完善,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总之,“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生活态度。它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以豁达洒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
故答案为:“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恬然自安、宠辱不惊的心境和境界。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荣誉,应该像云一样,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例如,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不骄傲自满;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沮丧,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享受人生的美好。
(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各小题。
初二以来,很多同学感受到课业的繁重,觉得自己像钟摆一样在课堂和作业间来回摆动。但有些同学却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还能挤出时间复习、运动、阅读课外书。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呢?你将加入特别调查组,以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其背后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摒除干扰,我们周围的众多干扰因素一手机,电脑零食,杂志,嘈杂的学习环境......都是“时间杀手”。试想,一个被这些干扰因素困住的学生,怎么会有意愿进行时间管理呢?
然后,我们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记录是时间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中学生应提前至少三天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及时读取手表时刻,如实记录自己花在每一个板块上的时间,认清自己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
当你能够专注地坐在没有干扰的书桌前,认真研究之前的时间记录情况,你就可以开始进行时间规划了。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与任务。
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有了时间表之后,就应该执行并继续记录,及时反思并调整时间规划,使你的时间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改编自知乎《中学生必备的时间管理公式》)
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是一味地填满时间,增加完成的事件数。但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好的时间管理一定直指于目标。目标又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重要但不紧急,要计划着每天做一点;短期目标重要且紧急,要立即花大量时间去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再制定计划,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从来不会认为十分钟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
很多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管理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是指整块学习生活的时间之外的零碎时间段,对中学生而言,上下学途中、课间、饭后、晚上睡觉前等小块时间都属于此范畴。
以下是碎片时间的利用方法:
1用听的方式学习。在洗漱、穿衣服、上下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听英语听力、新闻或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
2随身携带便利贴记录。在等候接水或排队就餐的时候,你可能会观察到生活里的一些现象,从而产生一闪而过的灵感,把它们记录在便利贴里,这些小小的点子或许会启发你的学习,完善你的认知。
3避开高峰期,获取更多碎片时间。避开餐厅吃饭的高峰期,可以节约午餐花费的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期,可以避免堵车造成的时间浪费。
4合理安排碎片知识的学习。碎片时间适合学习碎片知识,适合对可以切分的知识进行重温、消化、巩固、补充。
(改编自易家说说《25个碎片时间管理法》)
材料三:
目标 时间 安排
长期目标: 1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提高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 2继续提高体能,为体考做好准备。 短期目标: 在本周四的语文定时练习中,做到默写部分不扣分。 早读后的课间 去数学老师处答疑
第一节课间 做数学计算题
第二节课问 做数学计算题
第三节课间 背诵语文默写范围
第四节课间 放松
午休时间 背诵物理化学公式
第六节课间 背诵历史政治题单
第七节课间 放松
晚饭后 做数学计算题
晚自习 做完各科作业,剩余时间做数学计算题
入睡前 背英语单词
17.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中学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
18.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提前至少三天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目前的时间使用情况。
B.我们必须不留余地地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任务。
C.时间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填满每分每秒,增加完成的事件数。
D.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我们要少做
19.以下是学霸小开的访谈记录,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他用到的时间三种管理方法。【访谈记录】
第五节课后,我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那时候的教室很安静.等到食堂不用排队了,我再去打饭.吃午饭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听一听喜欢的节目,最近在听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
20.材料三中小北的时间规划有不合理之处,请结合材料二给他提两点建议。
【答案】17.大部分学生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少数学生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18.C
19.小开用到的时间管理方法有:摒除干扰:在安静的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避免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养成记录的习惯:通过听节目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这是对自己学习时间的一种合理安排和记录。进行时间规划: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在课间温习课程内容、听节目学习等。
20.合理安排碎片时间,如在午休时间可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上下学途中可以听英语听力或背诵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意外事件留时间,避免因计划过于紧凑而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在晚自习安排作业时,可以预留一些时间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新闻、材料类文本;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3)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4)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7.研读“某中学学生时间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可知,该中学生中有44%的人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不到10%的人一定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大部分人只偶尔会规划时间或不会规划时间。这说明该中学学生整体上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故答案为: 大部分学生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少数学生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18.A.有误,根据“中学生应提前至少三天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可知,“我们要提前至少三天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目前的时间使用情况”与原文不符;
B.有误,根据“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可知,“我们必须不留余地地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任务”表述过于绝对;
C.正确;
D.有误,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可知,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不要做。
故答案为:C
19.结合“第五节课后,我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那时候的教室很安静”“吃午饭的时候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可知,小开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比如在午饭时戴上耳机听喜欢的节目,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他还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利用课间时间做有针对性的复习。这些方法都利用了碎片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等到食堂不用排队了,我再去打饭”可知,小开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再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故答案为: 小开用到的时间管理方法有:摒除干扰:在安静的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避免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养成记录的习惯:通过听节目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这是对自己学习时间的一种合理安排和记录。进行时间规划: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在课间温习课程内容、听节目学习等。
20.研读小北的周三时间规划表可知,小北的时间规划有以下不合理之处:①缺乏休息时间。在规划中,小北没有留出任何时间放松或休息,这样容易让自己疲惫不堪,效率反而降低。②学科任务安排不均。小北在规划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计算题,但其他学科的任务相对较少,这样容易让自己产生学科失衡的问题。建议小北在时间规划中留出适当的休息时间,并均衡安排各学科任务。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 合理安排碎片时间,如在午休时间可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上下学途中可以听英语听力或背诵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意外事件留时间,避免因计划过于紧凑而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在晚自习安排作业时,可以预留一些时间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写作 (55
21.(2024九上·重庆市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选取一项任务写作。
仰望星空,群星闪烁,我种下了遨游太空的种子;俯瞰大地,沃土连绵,我种下了踏实耕耘的种子;走进名著,聆听教诲,我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任务一:请以“我种下了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任务二:作为学生代表的你,要在国旗下演讲,请以“我种下了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理想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我种下了一颗种子
在我家的后院,有一方小小的菜园,那是爷爷的 “领地”,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小时候,我最爱跟在爷爷身后,看他在园子里忙碌。春日的清晨,阳光暖融融的,爷爷戴着草帽,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松软的泥土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我蹲在一旁,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问:“爷爷,您这是干嘛呀?” 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孩子,咱这是在播种呢,把种子种下去,秋天就能有收成。”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小包青菜种子,小心翼翼地撒在土里,又轻轻覆盖上一层薄土,像是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那时的我,并不完全明白爷爷的话,只觉得好玩。我从爷爷手里抢过一些种子,学着他的样子,随意地扔在一个角落里,然后用脚踩了踩,就算大功告成。爷爷看着我的 “杰作”,只是笑,并没有责备我。
日子一天天过去,爷爷每天都会去菜园浇水、施肥、除草。而我,早把自己种下的种子忘到了九霄云外。直到有一天,爷爷兴奋地喊我:“孩子,快来看看!” 我跑到菜园,只见爷爷精心照料的青菜地里,嫩绿的菜苗破土而出,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小士兵。可我种下种子的那个角落,却依旧荒芜一片。
爷爷拉着我的手,走到那块荒地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种庄稼和做人一样,都得用心。你种下种子,却不管不顾,它怎么能发芽呢?” 那一刻,我看着那片荒地,心中似有一颗种子悄然种下,那是一颗关于责任与坚持的种子。
后来,我主动向爷爷要了一些花种,重新翻整了那块荒地。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后院,给种子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日子久了,同学们约我出去玩,我都婉拒了,因为我心里惦记着我的那些花儿。终于,在我的悉心照料下,种子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怯生生地张望着这个世界。那一刻,我满心欢喜,我知道,我种下的这颗种子正在慢慢成长。
再后来,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想起爷爷的话,想起后院里的那块菜园。那颗责任与坚持的种子,已在我心底生根发芽,它让我懂得,只有用心付出,才能收获成长与希望。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过三个排比句,展现了不同场景下 “种下种子” 的意象。仰望星空时,浩瀚宇宙激发了遨游太空的梦想,这颗种子是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俯瞰大地,面对广袤土地,萌生踏实耕耘的念头,此为务实奋进的种子;走进名著,受文学滋养,种下热爱文学的种子。这些场景引导考生回顾成长经历,挖掘内心深处因某个瞬间、某次触动而种下的各类 “种子”。
【写作思路】
若选择写记叙文,开篇可通过诗意的语言或生动的场景引入主题,如描绘春日田野,自己亲手埋下一颗花种的画面,暗喻下文即将讲述的成长故事。中间部分详写 “种下种子” 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单纯的动作,而是某件事让自己内心有了改变或目标的确立,比如参加一次科技比赛,因团队协作攻克难题,种下热爱科研的种子,要细腻描绘比赛中的挫折、坚持与突破。结尾回扣题目,展现这颗种子带来的成长变化,如今它或许已发芽,自己正朝着目标努力前行。
写演讲稿时,开头可用激昂的话语吸引听众,结合当下时代背景,阐述青年理想如种子般珍贵,举例一些时代楷模年少时种下理想种子的故事。主体部分深入剖析 “种子” 对人生的指引意义,从为什么要有理想种子(为个人成长赋能、为社会添砖加瓦),以及如何呵护种子成长(以努力为养分、用坚持浇灌)等角度论述。结尾发出呼吁,激励同学们在青春时光种下理想种子,向着光明未来奋进。
【立意提取】
1.种下梦想之种,绽放青春芳华:讲述在校园文艺表演中,被舞台上的光芒吸引,种下追求艺术梦想的种子,后通过刻苦练习,不断向梦想靠近。
2.以善为种,育美德之苗:写目睹志愿者在社区服务,内心受到触动,种下乐于助人的种子,日常从点滴小事做起,传递温暖。
3.于阅读中植下求知种:分享自己原本不爱读书,偶然翻开一本经典名著后,被书中智慧启迪,从此种下热爱阅读、探索知识的种子,沉浸书海成长蜕变。
【点评】作者选取了童年与爷爷在菜园劳作的经历作为素材,充满生活气息。从跟着爷爷播种,到自己随意尝试,再到因结果不同而领悟道理,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菜园之中。通过种种子的故事,巧妙地引出了 “责任与坚持” 的主题。以种子的生长喻人的成长,阐述只有用心对待,才能有所收获,给人以启迪,升华了文章内涵。文中对爷爷劳作的动作描写,如 “戴着草帽,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以及对菜园景色、种子发芽前后的描写,都细致入微,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