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30 18: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
12月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26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人口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是指衡量人口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均衡性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人口在不同地域的集中或分散状态,基尼系数的值越小,说明人口分布的均衡性越强;反之,基尼系数的值越大,说明人口分布的集中性越强,即人口在某些地区的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下图为1990~2020年不同地区流出人口空间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地区外流人口的空间分布总体上经历了
A.先集聚后分散 B.先分散后集聚 C.持续分散过程 D.持续集聚过程
2.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外流人口
A.人口迁移分布范围小 B.迁移人口集中度较优
C.分布模式变化速度快 D.分布均衡性不断增强
3.促进图示各地区流出人口分布时间变化的条件有
①文化的融合性加强 ②产业的区域集中度增强
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大 ④高通达度交通方式的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年降水量800~1000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cm。最大根深可达120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图示区域
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 B.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
C.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D.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
6.此季节图示地区
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平行 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C.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小 D.河流含沙量减少
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该地质区域形成初期以沉积作用为主,图中辉绿岩为岩浆岩体,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地质构造和断层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A.背斜;西南—东北 B.背斜;西北—东南
C.向斜;东南—西北 D.向斜;西北—东南
8.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质构造可以打井找水
B.辉绿岩体侵入受断层限制
C.花岗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
D.S地层可寻哺乳动物化石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汾河谷地山谷风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汾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气象站山风的方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0.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正确的是
A.山风比谷风更加湿润
B.山谷风转换为日出日落前后
C.夏季谷风影响时间更长
D.夜晚谷风易形成降雨
11.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风速更快,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小 B.与夏季风叠加
C.地表植被茂盛 D.太阳辐射更强
分层稳定指数用于衡量湖泊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我国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其在夏季出现显著的稳定分层,秋末冬初分层稳定指数下降,水体上下交换加剧,形成“翻库”现象。下图示意天雹水库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的湖水稳定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天雹水库分层稳定指数最高的时间段表层水
A.盐度较高 B.水温较高 C.溶解氧含量高 D.营养物质较少
13.“翻库”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风浪加大 ②水温下降 ③水位上升 ④落差加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左图示意白马雪山所在区域,右图示意林线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别随高程的分布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白马雪山的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为
A.3500~3700m B.3900~4300m C.4300~4500m D.4500~4700m
15.推测白马雪山5100m以上的自然带可能为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冰雪带 D.高山灌丛草甸带
二、综合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8分)
基索三河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山区,由木曾川、揖斐川、长良川组成,中下游主要为平原,历史上三河之间易摆动。木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河谷多边滩和沙丘。图示意基索三河下游水系。
(1)推测图示虚线框内木曾川岸边沙丘在东岸分布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图示虚线框内心滩、边滩、沙丘的沉积物粒径大小差异及形成原因。(6分)
(3)简述历史上基索三河之间易摆动的原因。(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7分)
材料一:伦敦都市圈的雏形来源于“巴罗委员会”(英国指导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机构)规划的同心圆设计。随着城市集群化的不断推进,以伦敦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使得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现代交通网络化、多种交通一体化,是伦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伦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在伦敦周围建立了8座功能不一的新城,疏解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伦敦为中心的都市圈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吸引科技人才.设立“创意优势基金”鼓励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创意产业等服务业,
完成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下图示意1971-2022年伦敦部分行业就业人数。
(1)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6分)
(2)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意义?(4分)
(3)简述伦敦就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并从产业区位变化角度分析原因。(7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0分)
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季节性迁移会带来风向季节变化,气候学上依据降水的季节性来确定季风区。即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干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幅合带的影响范围。上新世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的流通性受到限制,促成了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末次冰期,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加强,沿岸海洋生物生产力提高。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热带辐合带位置。
(1)分析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1月份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末次冰期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加强对沿岸海洋生物生长的有利影响。(6分)
(3)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赤道方向运动,推测澳大利亚干旱区和北部季风区的范围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高三12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B A D B C A C B B A B C
16.(1)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将裸露河滩上松散的物质向东南搬运,在河道东岸沉积;东岸为河流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为堆积岸,河流侵蚀较弱;西岸为基索三河之间的摆动范围,沙丘易被破坏。(每点2分,共6分)
(2)心滩位于河道中心附近,水域较深,水流速度较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粒径较大;边滩位于河岸附近,受摩擦力影响大,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粒径较小;沙丘由风力将河滩中的物质再次侵蚀、搬运、堆积而成,沉积物平均粒径最小。(每点2分,共6分)
(3)三河出山口后地势变平缓,河道发育宽而浅,受流水侵蚀易改道;三河流所在区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流水侵蚀河岸导致河道频繁改道,从而造成三河之间易摆动。(每点2分,共6分)
17.(1)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促进卫星城城市化水平提高;伦敦为卫星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促进产业发展。(每点2分,共6分)
(2)疏散伦敦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不断优化调整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为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每点2分,共4分)
(3)制造业就业比重快速下降;金融业等服务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就业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超过制造业。(3分)城市地价上涨,集聚优势减弱,制造业外迁;政府政策调整,人才集聚,服务业规模扩大。(4分)
18.(1)1月热带辐合带南移,澳大利亚北部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受阻,暖流带来的海水聚积,海水温度升高,蒸发水汽增多;东北信风南移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带来较多的水汽。(每点2分,共6分)
(2)末次冰期,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增强,使北部沿海离岸风势力增强(2分),上升流增强(2分),从海底带来更多的营养盐,饵料更丰富,更利于海洋生物生长(2分)。
(3)干旱区范围减小;北部季风区范围扩大。(4分)
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使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减少,干旱范围减小;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受信风带的影响范围扩大,由于冬夏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信风带在南北移动,形成不同的季风,所以季风区范围扩大。(4分)
PAGE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