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磁场 磁感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磁感线,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几种常见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2.掌握利用磁感线作为工具探究未知磁场的思维,领悟物理中的转化思想。 3.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4.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问题,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5.体会物理探索的过程,学会理论推理、实验探究及实验检验等研究未知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形成以实验、观察、分析、推理为线索去探究未知的事物的方法;2.会用安培定则去判断几种电流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的情况。 难点:1.环形导线周围磁感线的空间分布情况;2.安培定则的灵活应用。
三.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利用有趣的实验——神奇的小火车,设置疑问、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引入新课:要解密神奇的小火车要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何研究 学生活动 鼓励同学上台为同学们演示“神奇的小火车”。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简单的小火车,充满神奇却又紧扣主题——天然磁体和通电螺线管的完美演绎。环节二:磁感线的学习教师活动 [类比启发学生思考]电场可以用什么线形象来描述,电场线如何描述电场 (老师)类比电场线可以很好地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也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引入磁感线。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1.电场可以用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 2.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切线方向跟这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 教师活动 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疏密反映磁场的强弱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画出模拟出的磁感线 引导学生找到用小铁屑模拟出磁体的磁感线的方法,并画出磁感线。 学生活动:思考如何模拟出磁感线,利用小铁屑的优势 观察磁感线的画法 设计意图:类比电场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更易学习磁感线,并能体会磁感线的用途,类比归纳出磁感线的特点。环节三:自己动手探究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形成思维方法(铁屑模拟磁感线,磁感线反映磁场),领悟探究的乐趣。教师活动:通过探究结果,描绘磁感线。 学生活动:总结概括磁感线的特点: 1.磁感线是假想的,实际不存在2.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3.磁感线的疏密反映磁场的强弱。4.磁感线不能相交。5.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设计意图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及领悟利用铁屑模拟磁感线,利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思维,为后面研究电流的磁场做铺垫。环节四: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探究,安培定则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引导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表述出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图来观察: 就地取材(学生手中的笔)来训练学生活动 思考如何探究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特点,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从不同视角观察实验现象。 练习运用安培定则以手中的笔为器材,练习运用安培定则。归纳出环形电流的安培定则: (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通电螺线管的构造 (与环形电流的练习),猜测其产生的磁场的磁感线的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叠加原理 概括出对通电螺线管的安培定则,引导同学们思考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的等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与实际对比 领悟物理中推理思维的重要性 练习运用通电螺线管的安培定则设计意图:实验展示利用铁屑模拟磁感线,掌握安培定则,利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思维,突出实验学科中实验的重要性。环节五:学以致用——解密神奇的小火车教师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并解密“神奇的小火车”。 学生活动:自己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尝试解密“神奇的小火车”。 了解原理、增加对物理的兴趣。 设计意图:紧扣本节主题、前后呼应、体现物理的实用性及趣味性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本节练习册上练习 (2)神奇的小火车是怎么做成的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基于在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尝试对本节课做出的设计,旨在让同学们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物理学科中观察与探索、实验探究、科学思维、分析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尽善尽美,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不断的修改与完善。
七.学习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中,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由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了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