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小圣示威降大圣》 日期
章 节 第六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生动、清晰地讲述故事情节,突出其奇幻之处。 2.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变化,理解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思维能力) 3.鉴赏文中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对表现故事和人物的作用。(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4.体会奇幻故事中的趣味与深意,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能够生动、清晰地讲述故事情节,突出其奇幻之处。 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变化,理解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鉴赏文中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对表现故事和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奇幻故事中的趣味与深意,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教学准备 PPT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环节一:情境导入
为了亲近经典名著,感受其独特魅力,班级决定举办“我是《西游记》说书人”比赛。你们将化身为说书人,把《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章节的奇妙故事、鲜活人物和精妙手法呈现给在座看官。若想赢得“最佳说书人”称号,请接受以下关卡的挑战。 第一关:基础知识关 第二关:故事情节关 第三关:人物形象关 第四关:写作手法关 学生根据影视剧中说书的相关画面想象情境,争取赢得“最佳说书人”的称号。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关:基础知识关 作为说书人,你需要先了解《西游记》的背景知识,以及疏通字词。 说书人是以口头讲述故事为职业的人。他们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肢体动作,将各种故事,如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轶事等,精彩地呈现给听众。说书人往往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能让听众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传承文化与智慧。 1.了解《西游记》相关常识 (1)文体知识 白话小说,相对于“文言小说”而言,是唐宋以来用通俗语言(白话)所写的小说的统称,它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有:①讲究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往往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②叙述时常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如“看官听说”“且把闲话休提”“且听下回分解”等;③为了需要而设置巧合,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2)《西游记》相关常识竞答 同学们对《西游记》特别熟悉,是不是?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西游”知识竞猜。请同学们准备抢答,比一比哪个组反应最快、积分最多。 预设:(一组抢答,选择“人物”题。)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小说描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途中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原著共100回,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合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二组抢答,选择“文学常识”题。)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三组抢答,选择“情节”题。)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五庄观偷吃人参果。 (四组抢答,回答。) 同学们对《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都比较熟悉。其实,《西游记》原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环境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阅读时进行专题研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小段环境描写,请同学们齐读——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刚刚题目的前三个选项——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概述前情提要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 3.正确朗读生字词 掣(chè)淬(cuì)规模(guī mó)寻觅(mì) 吆喝(yāo) 踪迹(zōng) 庙宇(miào) 通神(tōng) 提防(dī) 拽(zhuài) 高擎(qíng) 钳(qián) 愕(è) 金箍棒(gū)大鹚老(cí)嗛(xián) 猢狲(hú sūn)青鹞(yào)鹭鸶(lù sī) 鹳(guàn)鳜鱼(guì)鲂鱼(fáng) 撺出(cuān)花鸨(bǎo)樗(chū) 蓼汀(liǎo tīng)躘踵(lóng zhǒng) 4.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掣chè:牵引、拉、拽、牵制、控制、抽、拔。 淬cuì: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躘踵:踉踉跄跄,要跌倒的样子。 寻觅:寻求;探索。 吆yāo喝:大声喊叫;呼唤;大声驱赶;大声趋逐。 木木樗樗chū:形容痴呆或者孤独的样子。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那厢:那边。厢,边,旁。 下溜头:江河的下游。 神通:原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第二关:故事情节关 作为说书人,你需要用简洁的语言为看官复述故事内容。 了解到今天讲的是《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章回,有看官提出疑惑:小圣为“小”,却能降服“大”圣,实在奇怪!请你先介绍你所知道的“小圣”和“大圣”,再说说这个题目有什么妙处? 预设: 小圣:指二郎神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间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神年轻有为,神通广大,擅长变化之术,且作战勇猛。人称“小”圣。 大圣:指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做了个养马的芝麻官弼马温,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嘲弄,便自封为“齐天大圣”,会长生之道、七十二变及筋斗云等神通。 题目妙处:巧妙地利用了“大小”二字的对比,既突出了杨戬虽名为“小圣”却有着不逊于“大圣”的能力,也暗示“小”未必不如“大”,反而可能更胜一筹。这种反差,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孙悟空与二郎神“一物降一物”的斗法过程,展现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小组合作,快速阅读课文,先梳理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斗法过程,再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故事经过。 变作的事物孙悟空二郎神第一回合麻雀儿饿鹰儿第二回合大鹚老大海鹤第三回合鱼儿鱼鹰儿第四回合水蛇灰鹤第五回合花鸨本相第六回合土地庙本相第七回合二郎神本相最终结果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
开场白:各位看官,今儿个我要说的是那段“小圣施威降大圣”的传奇。话说那...... 预设:话说那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眼见群猴惊散,准备逃跑不战,却被堵住去路。孙悟空依次变作各种动物以及土地庙、二郎神,企图蒙混过关,二郎神则依次变作相应能克制的动物及现出原形来牵制孙悟空。最后两人激战起来,胜负难分,孙悟空被天兵天将围困。 小组派一名“说书人”代表发言,各组根据评价量表选出“最具口才说书人”。 “最具口才说书人”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具体要求分数语言表达语言是否流畅、清晰,用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30分内容质量内容概括是否完整、有条理、简练,准确传达故事的主线和细节。30分讲述技巧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是否自然、有助于表达情感。30分与观众互动能够与观众有良好的眼神交流。10分
学生了解白话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并在书上相应位置补充白话小说的相关知识。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和提前的预习抢答《西游记》的相关基础知识,并补充不熟悉的内容。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了解小圣示威降大圣的前因后果,为后面学习这一故事情节做准备。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巩固,并及时补充课后没有的易混淆字词。 学生根据文章预习的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明确题目中的“小圣”“大圣”分别指谁,并且理解题目的妙处。 小组四人合作讨论二郎神和孙悟空的斗法过程,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斗法的过程,最终转化为简洁的语言。 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根据给出的“最具口才说书人”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 教师介绍“说书人”这一特殊职业,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职业。 教师补充白话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并总结概括相关特点,提醒学生及时补充相关笔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西游记》相关知识的快问快答,既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顾,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并补充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易出错的字音字形,并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及时补充相关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及框架,并以本课题目为例进行练习巩固。 教师给出学生斗法经过的相关表格,并简单进行提示或示范,以便学生更好进行总结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相关评价量表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环节二:理解人物形象多面性
第三关:人物形象关 作为说书人,你需要能够绘声绘色描绘书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各位说书人,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次变化斗法,评价“这是最_______的变化”(如最有趣的变化、最惊险的变化、最奇特的变化、最紧张的变化等),并分析展现了孙悟空/二郎神怎样的人物形象? 预设:①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这是最紧张的变化。“捏”“藏”“摇”“飞”“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形势的紧张,斗争的激烈,展现出悟空的机敏、神通;“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可见孙悟空心地善良,具有人性的一面;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展现出二郎神的反应敏捷、从容淡定。 ②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做鱼虾之类。”果一变变做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这是最奇特的变化。此处描写对仗工整,相互呼应,孙悟空、二郎神二人面对对方变化时的内心活动:神“妖”二人,同凡人一般思考;敌对双方,思索推断,过程如出一辙。展现了双方神通广大的形象。 ③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这是最惊险的变化。写孙悟空的三次变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的特点与人物性格相结合,展现出孙悟空机敏灵活、善于应变的形象。写二郎神,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他具有高超洞察力和果敢沉稳的性格。 ④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这是最有趣的变化。采用了幽默诙谐的描写手法,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孙悟空顽皮大胆、足智多谋的形象以及二郎神谨慎敏锐的形象。 看客提问:在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他的手下“梅山六兄弟”对孙悟空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出并探究原因。 预设: 二郎神:猢狲—那猴—畜生—猴王—齐天大圣 梅山六兄弟:泼猴—猴精—大圣 原因: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起初对孙悟空的称呼都是蔑称,在他们看来孙悟空只是一只扰乱天宫秩序的妖猴,是他们要捉拿的要犯。经过几次斗法后,孙悟空跟二郎神竟然难分胜负,势均力敌,这让他们对孙悟空刮目相看。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从轻视到欣赏、佩服的转变。侧面展现了孙悟空神通广大、勇于反抗、勇敢无畏的形象。 看客提问:孙悟空变作花鸨后,二郎神为何不再变化,而是现出真身?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性格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 《西游记》中对杨戬的描写: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 花鸨:古时认为较为低贱的鸟。
孙悟空无所顾忌,不管花鸨高贵还是低贱,一心只想戏耍杨戬,体现了他爱闹腾、好耍赖、喜欢恶作剧的“顽童”形象。 杨戬很注重神仙的身份地位,见孙悟空变作一只低贱的花鸨,不屑于再和他争变化之术,于是现出真身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体现了他的庄重矜持、一本正经、心高性傲。 学生根据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孙悟空的相关变化,总结概括二郎神和孙悟空的形象特征,并学会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人物形象分析的相关答题方法和支架,并以二郎神和孙悟空为例进行迁移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检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分析,补充在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他的手下对孙悟空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孙悟空和二郎神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
第三课时
环节三:写作手法赏析
第四关:写作手法关 作为说书人,你还需要熟知书中运用的写作手法。 1.看客提问:大圣的每一次变化,小圣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大圣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①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紧张感。如果大圣一下子就变成最厉害的角色并取得胜利,故事就会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悬念和波折。而一次次的变化与反制伏,让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始终保持着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和期待。 ②更好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大圣不断尝试各种变化,显示出他的机智灵活和不服输的精神。而小圣能够迅速应对大圣的变化,体现了他的聪明敏锐和强大的能力。 2.看客提问:林语堂老先生评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余秋雨先生也说他是“泼猴”。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的人物呢?小组讨论:尝试运用下面两则材料里的观点赏析课文,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正是因为小说创造了游戏的童话气氛,我们对于孙悟空的许多行为也就不能看得过于认真,看得过于认真了,便不免大煞风景。……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小说所表现的常常乃是一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着的天真的情趣与幽默的态度。 ——林庚《<西游记>漫
预设:①孙悟空的顽皮并非单纯的胡闹,而是在其看似不羁的行为中,反映出人性的特点。他的反抗精神、对自由的追求,都如同人类内心深处渴望挣脱束缚、追求真我的一种投射。 ②孙悟空调皮捣蛋、无法无天,正体现了一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这种天真的情趣与幽默的态度,为读者带来了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③作者塑造这样的孙悟空形象,让《西游记》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性,成为了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学生自主赏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形成一定的赏析语言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