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寒假独立作业(含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瘫痪(tān) 树杈(chà) 熬夜(áo)
B. 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ǐ) 荫蔽(yīn)
C. 一霎(s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xiá)
D. 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朗润 抖擞 贮蓄 咄咄逼人
B. 澄清 化妆 祷告 人声鼎沸
C. 烂漫 决别 倜傥 翻来覆去
D. 瘫痪 棱镜 粗犷 油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地睡不了觉。(翻来覆去 / 辗转反侧)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终不愿意。(各得其所 / 各取所需)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 “复兴号” 高铁最高时速提至 350 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删去 “随着”)
B.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将 “对我” 改为 “我对”)
C. 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在 “通过” 前加上 “能否”)
D. 市粤剧团精心打造的《刑场上的婚礼》,是一部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主题的现代粤剧。(把 “打造” 改为 “打磨”)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 是题目,“秋思” 是曲牌名。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②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③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④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⑤那是在 1913 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A. ①⑤③②④ B. ⑤④③①② C. ④①②⑤③ D. ①④③②⑤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古诗词默写(10 分)
(1)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强欲登高去,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
(6) ,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
(8)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9)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0)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
(4)传不习乎 传: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请从 “学习方法” 和 “个人修养” 两方面,在文中各选一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学习方法:______
个人修养: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节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 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 “我” 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家庭生活中,你也会遇到类似 “散步” 这样的小事,你是怎样处理的?请简要谈谈。
四、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我们尊敬,有的让我们佩服,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叹息…… 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 “尊敬”“佩服”“感动”“叹息” 等。
2.不少于 5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上册语文寒假独立作业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答案:A解析:B 选项 “荫蔽” 的 “荫” 应读 “yìn”;C 选项 “脸颊” 的 “颊” 读 “jiá”;D 选项 “徘徊” 的 “徊” 读 “huái”。
2.答案:C解析:C 选项 “决别” 应为 “诀别”。
3.答案:C解析:A 选项 “不可救药” 意思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形容上课迟到过于严重,不符合语境;B 选项 “随声附和” 是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句子中大家真心赞成的语境不符;C 选项 “骇人听闻” 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用于形容伪劣药品的危害很恰当;D 选项 “高谈阔论”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带有贬义,与科学家们提出宝贵建议的语境不符。
4.答案:(1)翻来覆去 (2)各得其所 解析:(1)“翻来覆去” 侧重于来回翻动身体,强调动作;“辗转反侧” 侧重形容因心事而难以入眠的状态。这里形容肝疼导致身体翻动,用 “翻来覆去” 更合适。(2)“各得其所” 意思是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各取所需” 意思是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这里表达一家人分成两路都能有合适的安排,用 “各得其所”。
5.答案:D解析:A 选项 “通过…… 使……” 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B 选项 “避免…… 不再……”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变成要再发生错误,应删去 “不再”;C 选项 “水平” 与 “改进” 搭配不当,应将 “改进” 改为 “提高”。
答案:D解析:D 选项句子正确,无需修改。A 选项 “随着…… 标志着……” 使句子缺少主语,修改正确;B 选项主客颠倒,修改后符合逻辑;C 选项前后句子的一致性问题,修改后正确。
7.答案:D解析:“天净沙” 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
8.答案:B解析:⑤句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开端,应为首句;④句描写此地的整体环境,“这里” 指代⑤句中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③句具体描写山上的植物,是对④句环境描写的补充;①句讲述在荒野中行走后的结果;②句则说明在村庄前的行为,所以顺序为⑤④③①②。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归雁洛阳边
(3)枯藤老树昏鸦
(4)无人送酒来
(5)学而不思则罔
(6)不义而富且贵
(7)切问而近思
(8)影入平羌江水流
(9)落花时节又逢君
(10)不知何处吹芦管
(二)文言文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说:同 “悦”,愉快。
(2)愠:生气,恼怒。
(3)省:自我检查、反省。
(4)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或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现代文阅读
1.主要内容: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在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最后母亲为了孙子改变主意走小路,“我” 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
2.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疼爱孙子的人。从母亲本来不愿出来散步,但因为 “我” 的劝说就信服地去拿外套,可以看出她对 “我” 的信任;在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中,母亲为了孙子改变主意走小路,体现出她对孙子的疼爱。
3.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描绘了南方初春田野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活力,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温馨、和睦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为下文的分歧以及体现家庭责任等内容做铺垫。
4.这句话含义深刻,“我” 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一代,母亲代表着老年一代,儿子代表着少年一代,“我” 和妻子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体现了 “我” 和妻子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整个世界” 则表明家庭在 “我” 心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亲情的厚重和作者对家庭的珍视。
5.示例:在家庭生活中,我也会遇到类似的小事。有一次家人在选择周末活动时产生了分歧,父母想去看望爷爷奶奶,我想去图书馆。最后我考虑到看望长辈很重要,就主动提出先去看望爷爷奶奶,然后再去图书馆,这样既满足了父母的愿望,也没有耽误我的计划,一家人都很开心。
四、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