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了解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情达意,品鉴新诗语言
素养 突破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1~3题。
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分)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白云肯定是在空中的,“在空中”这三字是否多余 为什么 (9分)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意 (9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炉 中 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把祖国称为“年青的女郎”,正是诗人对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对五四运动以后新生祖国的赞美、讴歌。
B.“你也不要辜负了”既含有对祖国日益强盛的祈盼之意,也怀有对祖国前途的担忧之情。
C.第三节“重见天光”是指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D.第四节,由于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诗人的怀国思乡之情更为强烈,所以在最后一节中,通过对首节四、五句的重复,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急于报效祖国的决心和热情。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念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诗中的两个“燃”字,含意有所不同。前一个“燃”,是诗人在黑暗长夜中的摸索探寻;而后一个“燃”,则强调诗人在重见天光后的奋斗搏击,这就使得全诗在乐观、自信、高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中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6.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 “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12分)
7.“啊,我年青的女郎!”的反复出现有着怎样的效果 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 (9分)
C级 情境创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当文人在粉墙上 ① ,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 ② ,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会把这放在心上。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 ③ 。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就已淡忘得差不多了。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 ④ 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到底就这样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A.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B.围观者不会大惊小怪,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更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
C.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围观者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写诗的人也更不会大惊小怪
D.写诗的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8分)
答:① ② ③ 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11.仿照例句中的画线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9分)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
你的富饶, , 。你的自由, , 。你的腾飞, , 。
12.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驰骋想象,将其分别扩写成一段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描写片段,每段不少于30个字。(14分)
(1)情景一:秋 风 树 叶
(2)情景二:夏 云 雷 雨
扩展:(1)(2)
参 考 答 案
课时3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2.不多余。起强调作用。诗人把读者的视线由海面引到空中,在空中与白云呼应,点明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是全诗中心,与题目相吻合。
3.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从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4.B(“也怀有对祖国前途的担忧之情”无中生有。“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仅是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念,也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更是具有更深含意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
5.C(“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分析错误。诗人以煤自况,活埋在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6.(1)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看,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意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2)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7.(1)这句诗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2)首尾两节的呼应,强调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也使得诗歌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8.A(文人在驿站写诗,根据后面的“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可知,最先反应的应该是驿站的主人,然后是文人自己,最后是围观者。另外每种人的反应也应该对应好,“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的应该是“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的应该是“写诗的人”,“不会大惊小怪”的应该是“围观者”)
9.示例:①笔走龙蛇 ②一挥而就 ③评头论足 ④醍醐灌顶
10.示例: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恐怕谁也没有统计过。
11.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了却祖辈的夙愿,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12.示例:(1)绿意甚浓的梧桐树只一夜便黄颜斑驳,善于玩弄树叶的秋风更肆无忌惮。落叶被秋风赶入水面,如失去航标的小舟,忽上忽下,打着转儿。(2)趁太阳打盹,带正负电的云在空中热吻,闪光中现出他们玫瑰色的倩影,伴着纵情的笑声,喜泪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