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入学测试”(一)
语 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ù yōnɡ shēnɡ chù hóu lónɡ qīn fàn xián jiē
( ) ( ) ( ) ( ) ( )
chén jì yí huò shuāi jiāo quán tou duàn liàn
( ) ( ) ( ) ( ) ( )
二、选择题。(14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倭瓜(wō) 发怔(zhènɡ) 桅竿 跃跃欲试
B.船艄(xiāo) 血泊(pō) 承认 出谋划策
C.提供(ɡōnɡ) 涟漪(yī) 妒忌 手疾眼快
D.矜持(jīn) 顷刻(qīnɡ) 挺脱 养尊处优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和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人/弗能应也。 [弗]仿佛。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果]果然。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天。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的小学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令人回味。
B.元宵的花灯形态各异:有的状如兔子,温柔可爱;有的形似长龙,威风凛凛。
C.“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老师提醒道:“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4.下面每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道旁李 道路 B.溺而不返 返回 C.问其故 缘故 D.也傍桑阴 傍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这个难题,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办法。
B.他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胸有成竹地走回教室。
C.赛前没有认真准备,比赛中我们显得手忙脚乱。
D.检查组的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酒店存在的问题。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以“月”为线索回忆童年生活,抒发思乡之情。
B.《牧场之国》一文语句优美舒缓,富有节奏,充分表现了荷兰牧场的诗情画意。
C.《手指》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表达了
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D.《田忌赛马》中,因为孙膑善于观察、分析,所以才能给田忌提供合理的策略。
7.用歇后语来形容他讲话越讲越跑偏,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机上吹喇叭 ----唱高调 B.马背上打掌子 ---离题(蹄)太远
C.猪八戒拍照 ---自找难堪(看) D.咸菜烧豆腐 ---有言(盐)在先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8分)
精神( )( ) 手( )眼( ) 相( )成( )
( )面( )天 蹦( )蹦( ) 能书( )( )
(1)小嘎子______________地找小胖墩儿摔跤,小胖墩儿把他摔了个______________。(1分)
(2)还是爸爸______________,一把拉住了在马路上______________的小妹妹。(1分)
四、记诵牢固,灵活用。(9分)
1.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唐朝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用“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宋朝诗人杨万里在《稚子弄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唐朝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用“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宋朝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用“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宋朝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四月”的繁忙与紧张。
2.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堂堂正正的君子,正如《论语》所说:“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我也从《朱子语类》知道:“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丰富情感,妙笔绘。(6分)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有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又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请你回忆类似的体验,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写一些。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3.人物的内心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出来。请选择一种情景,照例子写一写。
例: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为朋友的进步而开心 久别重逢 焦急地等待
六、综合实践。(3分)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的现象。一些人喜欢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汉字的字形中。关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请写写你的想法。
七、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9分)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⑥而不求偿⑦。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遂⑨成大学⑩。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报酬。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2)主人怪 怪: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2分)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分)
① ②
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3分)
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一记耳光
①如果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美德便是海的博大;如果人生是高耸入云的青山,那么美德便是山的巍峨;如果人生是湛蓝美丽的天空,那么美德便是天的伟岸。美德如此重要,而缺少美德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那一记耳光……
②我实在没有料到,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我的脸颊上落下重重的一巴掌,起因十分简单。
③我踢球回来时饥肠辘辘,用仅有的车费买了两碗豆粥。车依然坐了,下车时,我躲在大人的身后,居然没有被发现。当我眉飞色舞地把这一伟大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不想却换来了一记耳光……
④父亲本不该这样。
⑤这以前,我去邻镇踢球,回来时,因迷了路,耽误了好久。父亲几乎把整个城镇翻了个遍,当一位好心人将我送回来时,父亲依然在寻找。他见了我,眼睛猛然如鹰般明亮了起来,而在明亮之后,又折射出一道寒光。他将手臂高高扬起,他要打我了,然而他的手臂只是缓缓落下,他不忍心打我。
⑥而这一次,父亲仿佛用尽了平生的力气,一直过了半天,我的耳朵依然嗡嗡作响。
⑦睡觉的时候,父亲轻轻走进我的房间,轻声问道:“还疼吗?”我转过身,没有作答。那一刻, 我甚至发誓,一旦有自立能力,马上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回来看他一眼。
⑧父亲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许久,他终于打破了沉默:“人可以穷,但德万万不能穷。”他停顿了一下,似乎还想说什么,然而没有,他只在床边放了五元钱,随后走出房间说:“去补上车票,不要丢失了你最重要的东西。”
⑨那一年,我才十岁,我几乎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不过现在,我明白了父亲是叫我挽救我的灵魂啊!
1.“我”为什么没有料到父亲会打“我”?(2分)
2.第④段“父亲本不该这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他见了我,眼睛猛然如鹰般明亮了起来,而在明亮之后,又折射出一道寒光。
4.第⑧段中“最重要的东西”指什么?请据此谈谈父亲第一次不忍心打“我”,第二次却打了“我”的原因。(3分)
5.如果把题目改为“最重要的东西”好不好?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谈谈理由。(2分)
九、习作。(30分)
题目:我为 喝彩
提示:生活中有许多人或物或事值得喝彩,如精心育人的老师、凌寒留香的蜡梅、遵守纪律的自己的……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表述清楚,内容完整;
③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⑤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⑥不少于4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入学测试”(一)
语 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附庸、牲畜、喉咙、侵犯、衔接
沉寂、疑惑、摔跤、拳头、锻炼
二、1.C 2.C 3.B 4.D 5.B 6.C 7.B
三、抖擞、疾 快、 映 趣、仰 朝、来 去、善画
(1)精神抖擞 仰面朝天(2)手疾眼快 蹦来蹦去
四、1.夜静春山空 稚子金盆脱晓冰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万里河东入海
意恐迟迟归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小人喻于利、则能有所不为
五、1.岸英不仅是我的儿子,还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2.等妈妈回来,我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烤鸭了。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没回来,我就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真是急死我了。
3.久别重逢:看到丽丽从汽车上走下来,倩倩的眼睛马上亮了,立刻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激动地说:“你终于来啦,我好想你呀!”两人紧紧地拥抱了很久。
六、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得到制止。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应该尊重汉字,不能随意地去曲解汉字。
1.(1)到,及,这里是照到的意思。 (2)奇怪。
2.希望能得到您家的书,诵读一遍。
3.①匡衡凿壁借光 ②匡衡借书苦读
4.(1)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2)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匡衡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八、1.父亲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
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父亲打了“我”的事,引出下文回忆父亲辛苦寻找因为迷路不能回家的“我”,却不忍心打“我”的事,推动情节发展。
运用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而又具体地写出了父亲焦急万分地找到“我”时,既惊喜又暗下决心要惩罚“我”的微妙神态。
“最重要的东西”指人的美德,在本文指站得直,行得正,不搞歪门邪道的品德。第一次不忍心打“我”是因为回家晚(迷路)不是大错,和人的品德没有直接关系,第二次却打了“我”是因为坐车逃票属于人的品德缺失问题。
5.不好。原文标题揭示了本文的中心事件,暗示了文章中心:自己在做错事的时候,总会想到那一记耳光,“一记耳光”在这里有警醒作用。若以“最重要的东西”为题则不能凸显原文标题的这些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