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8.2.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生物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31 11: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3.认同优生优育。
其中,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对学生理解本单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难点。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需要教师借助视频、图片、模型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材分析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性状遗传的本质,也是本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核心内容,同时为后面学习性别遗传和生物变异奠定了基础。
本节教材安排了三部分内容: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禁止近亲结婚。其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是基础,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重点和难点,通过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而“认同优生优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内容较多,认知难度较大,故本节分为两课时完成。
3、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人的生殖”时,理解了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了受精卵,学习“细胞分裂”与“遗传的物质基础”时,理解了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保持不变。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回顾与对比旧知,来引出新知。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性状”、“体细胞内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等基本知识,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这些基本知识入手,来突破重点。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资料和抽象推理的能力,但由于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资料并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3.通过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执着的科研精神,认同成功之路的艰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Dd为何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导入质疑激趣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成员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记录两三位同学的回答。为什么有的父母是双眼皮,生下的孩子却是单眼皮?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遗传秘密?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一课,揭开遗传的秘密吧! 回答思考 以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新授新授新授 环节一: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环节一: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环节一: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基因?那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给子代的呢?总结: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探究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播放《马蛔虫的受精过程》视频,利用希沃白板的“视频拍照”功能,把短视频中马蛔虫产生生殖细胞的始末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问题:1.体细胞分裂与产生生殖细胞相比,染色体变化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2.受精后,受精卵中染色体既来自父方,也来自母方,这有什么意义呢?(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利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出示习题:人的体细胞、成熟红细胞、血小板、性细胞、白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多少?过渡: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规律是否相同?为什么?(二)探究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出示人的生殖过程中某对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图:问题:1.请根据图片,尝试写出图中各细胞的基因组成。(“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择一名学生白板上书写)2.推测图中基因的传递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分析基因传递过程提问:参考前面分析的染色体传递规律,你发现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总结基因传递规律。过渡:如果父亲AA表现为双眼皮,母亲aa表现为单眼皮,那产生的后代Aa表现为双眼皮还是单眼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 回忆旧知,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对比观察小组讨论,积极分享讨论结果思考,“开火车”回答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观察图片思考,书写倾听,改正思考,回答倾听猜想 回顾旧知,引入新知。通过视频和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染色体的传递过程,为后续学生认识基因的传递过程打下基础。新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一键点评学生,游戏化 的管理界面,让课堂评价“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巩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通过联系以往所学,引导学生初步推测基因的传递规律。通过染色体传递过程图片,结合前面对染色体传递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的传递规律,为后续遗传图解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问题引入孟德尔定律。
新授新授新授 环节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环节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环节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介绍孟德尔实验介绍孟德尔。提问:孟德尔的事迹让你想到了什么?(“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出示孟德尔实验的过程图,并加以介绍分析孟德尔实验根据孟德尔实验,提出问题。问题1: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豌豆的相对性状?讲解点拨: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由于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所以表现出来的高茎叫作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矮茎叫作隐性性状。猜想:由于基因控制性状。那控制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基因叫作什么?讲解: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D),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d)猜想:亲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怎样的?根据前面所写的基因传递过程图,请学生写出产生子一代的遗传图解教师巡视指导,引领全班分析。问题2:子一代基因组成为Dd,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为高茎呢?模拟实验:白纸杯代表显性基因,透明塑料杯代表隐性基因。请学生将白纸杯与透明塑料杯叠在一起,观察现象;再将透明塑料杯与透明塑料杯叠在一起,观察现象。提问:从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总结:D对d有掩盖作用,只要基因组成里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显性性状。提问:刚刚的问题中,如果父亲AA表现为双眼皮,母亲aa表现为单眼皮,那产生的后代Aa表现为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问题3:子二代中既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并带领全班分析遗传图解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提问:课前一开始我们问的问题“为什么双眼皮的父母生出了单眼皮的孩子?”,现在你能解释了吗? 倾听,体会,谈感想倾听回答倾听推测,回答运用所学知识,推测回答纸上书写,请学生代表黑板上书写动手操作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小组讨论,以遗传图解解释实验现象,请小组代表上台书写思考、倾听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执着的科研精神,认同成功之路的艰辛。围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核心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难度层层推进,学生通过步步解决问题来掌握孟德尔定律的实质与应用。前后呼应,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D对d的掩盖作用。前后呼应,同时考查学生对孟德尔定律的应用
课堂小结 倾听 构建知识体系,巩固本节所学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家庭成员间其它性状(如是否卷舌,拇指是否能向背侧弯曲等)的遗传情况,并尝试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下节课请同学们上台展示。 课后观察、思考 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课后反思:
[亮点]
1.问题引领,再现原理的发现过程
本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问题难度层层递进,从找出实验中的相对性状到写出子一代的遗传图解,从推测Dd为何只表现出高茎性状,再到写出子二代的遗传图解,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完成对孟德尔定律的掌握;教师用问题不断引导学生的学习,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情,所有规律与原理的得出都有学生的参与和推动,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模拟实验,突破难点
教师巧妙应用纸杯与透明塑料杯叠在一起只会表现出纸杯的现象,请学生分别将纸杯与透明塑料杯叠在一起,将透明塑料杯与透明塑料杯叠在一起,亲手操作,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纸杯代表显性基因,透明塑料杯代表隐性基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显性性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可观察,成功突破本节难点。
3.信息技术助推生物教学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巧妙利用“希沃白板”的“视频拍照”、“课堂活动”、“图片蒙层”等功能,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班级优化大师”评价软件的使用,以其便捷的操作、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游戏化的界面展示,在提高课堂评价效率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不足]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深入小组讨论中把握小组问题解决的方向和进度
第 2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