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细菌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6.1.2细菌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31 11: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菌)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细菌》
课程解读
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材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分析 本章包括五节内容,同时本章是生物种类的延续,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随后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特征,最后通过《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介绍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授课内容分析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并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最后再简单的文字描述细菌的生殖。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课标要求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课标解读 细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在之后的课程中有单独学习,所以在此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可做一些简单介绍,为之后的的学习做一个铺垫。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多姿多彩,也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将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以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更锻炼学生比较、归纳等能力,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已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以及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扮演。
能力储备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但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
心理特征 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生生、师生互助,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能描述细菌的形态及基本结构;(2)学生通过尝试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参与探究发现细菌的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科学思想。 (2)学生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提高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3.情感目标 (1) 学生通过细菌的发现历程,认同科学的怀疑、实践的检验等科学精神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学生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利与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3)学生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注意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细菌的结构特征(2)细菌的生殖
难点 (1)细菌的发现史
重难点突破策略 通过PPT展示大量的细菌图片,学生发现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细菌。再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长相各异,却有相同的器官相同的结构,不同细菌是否也是有一样的基本结构呢?最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然后就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细菌结构特点并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通过视频归纳细菌的繁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重点。 通过讲故事的开场以及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展现细菌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细菌从哪里来”的欲望,最后再通过视频介绍、分析巴斯德实验,以及巴斯德的贡献,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发现的道路艰难曲折,向科学家这种精神致敬。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同时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探究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请学生帮忙鉴定美食;大家喜欢喝酸奶吗?喜欢喝的原因有哪些? PPT展示酸奶成分表,指出酸奶中含有细菌。 喝美食,并说出美食的名称----酸奶分析并聆听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顺利地由生活走进课堂。
细菌的发现 在上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的广泛,但我们并没有用肉眼直接看到过细菌,那细菌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呢?阅读课文71到72页,回答问题。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2.介绍列文虎克的事迹。列文虎克这一发现可引起不小的轰动----不可一世的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中看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 这些小生物真的很神奇,但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许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因为食物会变质,将变质的食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很多细菌。故认为任何物体都能产生细菌,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直到后来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推翻这一观点。视频播放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巴斯德为什么要设计两组实验?(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煮沸肉汤?(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4)巴斯德通过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什么?(5)巴斯德还有哪些主要贡献 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2、结合科学家的故事,谈谈你对科学的发现过程有什么新的认识? 列文虎克。 学生回顾小学语文课本《玩出了名堂》的学习简单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以及细菌的发现过程。被故事吸引,随教师一同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深入分析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思考并表达 通过讲故事的开场以及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展现细菌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细菌从哪里来”的欲望。通过对巴斯德的实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设计严密的实验才具有说服力,才可能有科学的新发现。并认同科学的怀疑、实践的检验等科学精神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细菌的大小 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细菌就被人们广泛了解了,但由于其个体十分微小,所以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细菌到底有多小?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展示肉眼看似很干净的图钉,利用PPT展示在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的面貌图片。 观看PPT,感受细菌的大小。 通过肉眼下的“干净”钉子与显微镜下的“肮脏”钉子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让学生在惊诧中走进细菌,进一步感知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种类非常的多(PPT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根据细菌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你能对其进行描述吗?展示图片中细菌的名称;你发现什么奥秘? 阅读课文得出细菌的形态有球状的,杆状的以及螺旋状的。通过细菌形态与其名称的对比,知道细菌的命名。 直观感受细菌的形态与命名。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内部结构有哪些?不同的人,长相各异却有相同的器官,相同的结构。不同形状的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也有相同的结构?这是一个细菌结构,但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认识发现细菌结构同时也是一个细胞结构。把具有一个细胞而构成的生物体叫什么生物?比较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展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1、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在哪里?2.根据细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3.通过对细菌与植物细胞的比较,试说出动物是哪种生物、营养方式是哪种 阅读课本,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说出各部分名称。回答:单细胞生物思考后回答:细菌无细胞核,为原核生物。同时也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细菌的生殖 在有机物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细菌就要开始繁殖了。播放视频《细菌的生殖》1.细菌是如何繁殖了?2.这种繁殖有何特点?技能训练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组内讨论)3.如果长期用沾满细菌的手取食食物会怎样?我们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每天都在洗手都在洗手,你的手洗干净了吗?视频播放正确洗手细菌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能快速繁殖,在恶劣的,不利于其生存的环境下将会怎样? 观看视频,归纳出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其特点为繁殖速度很快。学生通过讨论计算方法,并根据这个算法,得出惊人的数字,从而切身感受到细菌繁殖速度快。意识到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的重要性阅读课本74页,认识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以及计算能力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学生讨论) 讨论归纳得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体积小;繁殖速度快;有些能形成芽孢抵抗外界不良环境。 通过问题将本节课有关细菌的知识点串起来,深化对细菌分布广泛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原核生物
鞭毛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特殊
结构
基本
结构
列文虎克:发现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细菌
类型
营养:
大多异养

生殖:
分裂生殖zhizhi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