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观潮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导入新课
宋代潘阆写的《酒泉子 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词语解释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漫天卷地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
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
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 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很大。
横贯 横着通过去。
风号浪吼 狂风怒号,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涨]辨读:zhǎnɡ (上涨) zhànɡ (头昏脑涨)
运用:涨( )潮时的壮观景象让来观潮的小姑娘激动得涨( )红了脸。
多音字
zhǎnɡ
zhànɡ
[号]辨读:háo(号叫)hào(号码)
运用:屋外北风怒号( ),大雪纷飞,路上看不见一个行人。
王老师今年荣获了“优秀教师”的称号( )。
háo
hào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哪句话概括了全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1.用“—”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来前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来前
风平浪静 薄雾笼罩
课文鉴赏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来时: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
——两丈多高的水墙——白色战马
景象:
潮来时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课文赏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潮过后
【钱江潮的余威】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潮去后:
声音: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余波好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
景象:
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江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
下
奇
观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顺序:远—近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时
观潮
难点巩固
1、课文是按照( )、( )、( )的顺序写的。其中中间部分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2、把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词句摘抄下来。
3、下面是赞美钱塘江大潮的古诗词,试着连一连,读一读在品一品。
声驱千骑疾 高连两岸平
一声初转海门雷 气卷万山来
远自三山起 万叠真如雪作堆
拓展学习
课后阅读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观潮》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1
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并把这些诗句背诵下来。
2
作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