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1 08: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题壁诗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盛于唐、宋。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便可读到,作品也就可以传播开来。千百年来,题壁诗不胜枚举,最有名的要数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作者简介




题目
侧面

fēng
山峰


庐山

yuán
缘分
我会写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题写
书写指导:日字窄小,下横起笔向上、要长,下边撇短捺要长,左右要写紧凑。


结构:半包围
组词:主题 题字
音序:T 部首:页
我会写

侧面
书写指导:要写紧凑,亻和刂的竖钩要长,贝字稍短、下点要小。


结构:左右
组词:侧影 旁敲侧击
音序:C 部首:亻

山峰
书写指导:山字要扁小,右上边撇和捺舒展,下边三横中下横要长、一竖贯穿三横。

fēng
结构:左右
组词:顶峰 峰回路转
音序:F 部首:山

庐山
书写指导:外边广字三笔都要长,里边是户字、上边的框要扁小。


结构:半包围
组词:庐舍 三顾茅庐
音序:L 部首:广

缘故
书写指导: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从“豕”首撇中点起笔,最后两笔撇、捺相接。

yuán
结构:左右
组词:缘由 无缘无故
音序:Y 部首:纟

自读《题西林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shì
yuán


fēnɡ

初读古诗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题西林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书写、题写
西林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脚下。
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诗意。
题①西林②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注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缘]因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这两句中,苏轼都站在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呢?
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他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启示:
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横着看庐山是“岭”,侧着看庐山是“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
思考:“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岭:相连的山。坡度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横看庐山成岭,侧看庐山成峰。


峰是陡峭不平的
岭是连绵起伏的
远眺
近观
俯瞰
仰望
重峦叠嶂
危崖险岩
深沟幽壑
遮天蔽日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因果倒装句
明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启发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题西林壁
写景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赞美庐山奇景
蕴藏深刻哲理
结构梳理
明理
变幻莫测
寄意深远
《题西林壁》是诗人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既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又说明一个人生哲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主旨概括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题:
西林: 缘:
不识:
横看:
课堂练习
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因为。
不能辨别。
从正面看。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 、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 ____、 ____、 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时感觉。
2.填空。

苏轼
正面
侧面
远处
近处
高处
低处
3.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