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
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著名的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点是( )
A.都发生在三国时期B.交战双方中都有刘备的军队
C.结局都是以多胜少D.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3.“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以后,实力便已趋于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天下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由此可见,三国时期( )
A.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
C.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 D.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东汉 B.西汉、西晋C.秦朝、西晋 D.西晋、北魏
5.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导致西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人暴动” B.司马炎篡夺帝位C.祖逖北伐失利 D.八王之乱
6.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B.中国农耕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7.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六个政权先后以此地作为都城所在地,东晋都城就是其中之一,此地赢得了“六朝古都”之称。这一地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建康
8.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下当上皇帝,重建晋王朝。317年处于( )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9.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10.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苻坚 B.晋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司马睿
11.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12.我国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C.羯族 D.氐族
1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边境汉人《放牧图》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农业发展C.古代畜牧业发展 D.古代战争频繁
1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淮南子》中的“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材料反映出贾思勰强调( )
A.遵循自然规律 B.因地制宜C.充分发挥人力 D.重视创新
15.天和核心舱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的组成部分,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蔡伦 B.锺繇 C.柳公权 D.祖冲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争斗,此战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分)
17.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2分)
18.4世纪后期,氐人苻氏建立的 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2分)
19.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 、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分)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人们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2分)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21.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材料二 自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去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权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史新编》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图
北魏孝文帝尊崇孔子,力推儒家文化,在道统上极力保持政权本身的合法性,他大兴儒家文化教育,使鲜卑人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凝聚了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
——段锐超《修齐治平:北朝君臣的经典征引与儒家文化认同进程》
(1)材料一中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 指出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图中①处是哪座城市 根据材料三,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6分,第23题15分,共3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尊王攘夷”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卜宪群《中国通史壹: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汉晋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各民族群体在迁徙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新的地区,这种迁徙促进了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更为广泛的民族融合。 ——《从汉晋时期东北亚地区民族迁徙谈谈古代民族大融合》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使我国北方的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使鲜卑落后的文化大为改观,也使鲜卑人与中原地区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
——许林、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材料二图片中的现象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 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现象对各民族的交往有何意义。(6分)
(3)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民族交流、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6分)
2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甲骨文 ②居延汉简
③《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④秦小篆
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
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使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西晋设置书博士,教授学生学习书法。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把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世称“书圣”。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会徽灵感来源于汉字“冬”,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1)将材料一文物与其见证的历史正确搭配。(填写序号)(4分)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 )用行政手段规范汉字书写
( )汉代典章制度及社会风貌
( )魏晋书法艺术的全新境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一例。概括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的条件。(5分)
(4)依据材料四,通过了解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及汉字发展历史,写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答案:
1.(A)
2.(D)
3.(C)
4.(C)
5.(D)
6.(B)
7.(D)
8.(C)
9.(B)
10.(C)
11.(B)
12.(B)
13.(A)
14.(A)
15.(D)
16. 官渡之战
17. 夷洲 , 诸葛亮
18. 前秦
19. 宋
20. 云冈石窟 , 龙门石窟 。
21.
(1)答案:政权:①蜀(蜀汉);(1分)②东晋。(1分)战役:淝水之战。(2分)
(2)答案:中原百姓南下,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权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答出任意三点即可,6分)
(3)答案:城市:洛阳。(2分)影响:提升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凝聚了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22(1)答案: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民族交融。(4分)
(2)答案:有利因素:大量劳动力、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分)意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更为广泛的民族交融。(3分)
(3)答案: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交融和发展。(3分)方式:战争、迁徙、改革。(3分)
23.
(1)答案:①;④;②;③。(4分)
(2)答案: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国家统一。(2分)
(3)答案:《兰亭集序》。(1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书法家的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答案: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以其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