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期末提高题
一、选择题(每题小题2分 共24分)
1.“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
A.阶级属性 B.斗争对象 C.斗争方式 D.失败原因
3.小洋在参观某博物馆时,发现银元上印的铸币时间是“中华民国九年”。该银元发行于( )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4.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画时间轴可以整体感知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对于下方时间轴的描述准确的是( )
A.三个阶段完整呈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B.第一阶段包含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及国共两党内战
C.北伐战争的开始与红军长征都发生在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
5.一位同学要按照历史时序规划红色旅游路线。这条路线应为( )
①中共七大会址 ②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6.根据下表《胡适留学日记》(目录节选)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卷十四(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50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7.《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8.下表中的近代仁人志士认为制度变革的最初使命是( )
人物 著作 观点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梁启超 《立宪会议》 “中国究竟必与地球文明国同归于立宪,无可疑也”
张謇 《张謇全集》 “亦以为非此(宪法)不可救亡也”
A.依法治国 B.完善法治体系 C.立宪强国 D.实行民主共和
9.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其中与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革命军队有关的图片是( )
A.中共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瑞金临时政府大礼堂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1.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材料,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 《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 《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伟人毛泽东》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开展游击战争
12.下列不属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赔款白银4.5亿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36分)
13.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八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海洋博物馆的3件展品
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 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旧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______。(将正确序号填入空格内)并概括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4分)
(2)材料二两则史料共同印证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奏办江南制造总局的目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文献材料出现的背景。根据材料四,概括其反映的时代呼声。(4分)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某课题小组发现上海各阶层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 用,他们以“上海的近代化探索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找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共一大会址
材料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材料三:沪军都督府
材料四:《时务报》
材料五: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材料六:《青年杂志》封面
14.请将上述材料与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4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E.五四运动 F.中国共产党成立
材料一:______材料二:______材料三: C
材料四:______材料五: E 材料六:______
15.探究活动还需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解释。(4分)
例如,材料三可以表述为:“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上海光复后也建立了新生的革命政权——沪军都督府。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根据示例,请任选一则材料 (除材料三外)做出解读。
16.结合所有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海近代化探索 ”的认识。(4分)
17.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迈向近代社会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1878年,左宗棠建立兰州制呢局;1888年,张之洞筹办湖北织布局;1893年,张之洞建立汉阳铁厂。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①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摘编自《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②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三 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扰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根据材料一中提取到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的工业或企业进行分类:军事工业有____,民用企业有____,结合所学知识,对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加以评价。(4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给示例,仿写②中有识之士进行的制度建设,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示例:制度建设: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军事等方面全方位学习西方,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以失败告终,说明通过改革的途径救亡图存,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的主张者们认为“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的理由。(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C
6.C
7.A
8.C
9.B
10.C
11.C
12.B
13.(1)③;共同主题: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2)洋务运动;目的:自强,求富。
(3)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材料四的时代呼声: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4.材料一:F 材料二:A 材料四:B 材料六:D 15.答题思路:围绕示例中的格式,答案需包含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简单经过和影响。
示例:材料一可以表述为:1921年7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 面貌焕然一新。 16.认识:上海近代化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化,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特点;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不能旧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
17.(1)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企业:兰州制呢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制度建设: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进行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认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3)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器物没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在制度上学习西方也没能救亡图存;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以启发国民。所以,他们举起“民主、科学”大旗,进行了思想文化运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