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7 松鼠教学设计
课题 17 松鼠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情分析 《松鼠》是一篇语言风格活泼的说明文,作者用摹状貌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为我们展现了松鼠美丽可爱又活泼的松鼠形象。本课语句优美,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活泼。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核心素养 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重难点 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发现特点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有的同学家中养了一些动物,从电视中、在动物园里……,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动物,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并且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一下它的特征吗? 是的,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如果让你写一篇介绍某类动物的说明文,你该如何观察?又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动物的说明文——《松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鼠”字的写法:“鼠”,是象形字,上面“臼”里边的两横断开,仿佛松鼠的两颗大门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介绍作者。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历时40年终于写成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出示松鼠特写图片及知识卡片,补充介绍松鼠的相关知识。 松鼠是脊椎动物,属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它是小型兽类,体重300-40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5-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灰松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生活在山区、树林间,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松鼠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 3.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一)朗读课文,按照学习要求完任务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松鼠哪个方面,用双斜线划分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二)初读情况反馈 1.分小组读词语,检测学习效果,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驯良、矫健、树杈、苔藓、狭窄、勉强、 松鼠、清秀、玲珑、搭窝、梳理、锥形 2分组交流,理解词义。同桌之间交流在朗读中圈画出来的不理解的词语,若小组交流后仍不理解,可以在全班交流讨论。 3观察字形,练写书写,练习完后进行评价,展示优秀书写。。 鼠:上半部分“臼”里面的两个短横不能相接。 歇:写的时候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窝:最下边是“内”,不是“肉”。 勉:“免”的竖弯钩舒展托住“力”。 (三)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①认真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勾画出相关语句。②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完成导学单。
2.学生小组交流阅读收获,教师巡视。 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规律——白天休息,夜晚(不骚扰人类)这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①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②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③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第4自然段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其他习性)。 小结:刚刚同学们一起理清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生活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征、搭窝和其他习性等内容。 二、合作探究,梳理内容 (一)范例引路,学习方法。 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作者写出了松鼠外形漂亮的哪些方面,将关键词句圈起来。 提示:梳理出来的信息,可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松鼠相关信息外形特点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吃相好。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行为特点警觉,动作敏捷;秋天储藏冬天的食物。搭窝选址:树枝分叉的地方。 搭窝过程:搬木片,干苔藓编扎,挤紧、踏平。 窝的特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 窝口的特点:朝上、端正、狭窄,有圆锥形的盖。其他习性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二)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小组自主设计记录单或思维导图,默读第2-5自然段,分段梳理各段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2.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完整。 三、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2)同一方面的内容,放到一个自然段里,使条理清晰。(3)从多个方面去介绍。要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仅从一个方面介绍,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所以应从多个方面去介绍。 小结: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本课正体现了这一点。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介绍得既清楚又生动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17松鼠
第一课时
灰身毛,尾巴翘,
不会走,只会跳。
(打一动物)
猜一猜
松鼠
课前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好奇而敬畏的心,一起走进《松鼠》这篇课文,去揭开这些林间小精灵——松鼠的神秘面纱。
认识作者
布封(1707年9月7日-1788年4月16日)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和作家。他出生于法国勃艮第省孟巴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后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
认识松鼠
松鼠是啮齿目松鼠科物种的统称,它们披着柔软的毛皮,尾巴蓬松得像云朵,是森林中的小精灵。松鼠的体形细长,后肢更长,四肢强健,眼大而明亮,耳朵长且耳尖有一束毛,冬季时尤为显著。其夏毛一般为黑褐色或赤棕色,冬毛则多呈灰色、烟灰色或灰褐色,腹毛为白色。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松鼠哪个方面,然后用“‖”给课文分层,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整体感知
字词学习
驯良 矫健 歇息 树杈
苔藓 狭窄 勉强 锥子
xùn
jiǎo
xiē
xiá
miǎn
zhuī
xiǎn
chà
鼠
秀
玲
珑
歇
窝
滑
拾
狭
勉
梳
huá
shǔ
xiù
líng
lóng
xiē
wō
shí
xiá
miǎn
liú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按要求阅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给课文划分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大意。
3.说说课文都从哪些角度来写松鼠。
初读感知
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漂亮的松鼠以其乖巧的行为和驯良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初读感知
松鼠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和规律
行为习惯的特点
松鼠如何搭窝
松鼠的繁殖和换毛
初读感知
我们整理了很多关于松鼠的信息,怎样才能迅速抓住要点呢?
分条记录
整理信息
松鼠的外形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尾巴老是翘起来;会直竖着身子坐着,吃东西时用前爪往嘴里送。
整理信息
活动范围和规律
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整理信息
行为习惯的特点
警觉,动作敏捷;秋天贮藏冬天吃的食物。
整理信息
松鼠如何搭窝
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整理信息
松鼠的繁殖和换毛
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就换毛;爱干净,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作者通过描述松鼠的外形、活动习性、行为特征、筑巢方式以及其他习性等多个方面,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思考感悟
通过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说明性文章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主要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抓住并阐述事物的特征,使描述更加清晰、具体,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所介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