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俄国的改革
知识链接
俄国历史溯源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 被蒙古人征服
15世纪晚期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蒙古军队西征
乌拉格河战役:莫斯科公国胜利蒙古统治俄罗斯被终结
16世纪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
即位称“沙皇”,加强中央集权,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期限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窝藏逃亡农民的要处罚金、鞭笞或监禁的制裁。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据材料说明当时俄国与英国在政治方面有何不同。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俄国仍然是农奴制的封建国家。
材料一:17世纪,英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并在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织造呢绒的手工工场遍及城乡,以圈占农民土地而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农场在扩大。同一时期的俄国没有海军,只有陆军,全国只有21家手工工场,而且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材料二:17世纪中期英国牛津大学出现了平民学生数稍稍超过贵族学生的现象。而在俄国,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据以下材料分析17世纪的俄国与英国还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俄国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沙皇专制+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
2、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
17世纪末18世纪初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4、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海军和新式陆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一、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一: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俄国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设立了矿业学校、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新式学校。
材料二: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
材料三: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1)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据以下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彼得一世的改革…“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
据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某农奴:我的鞋子破了,每天穿着残破的鞋子去工场做工,我很想买一双。可是我没有钱!
某工场主:我刚刚从荷兰买了一批先进的织机,聘请了技术人员,购买了一大批农奴为我工作,我生产出很多棉布,可是我的棉布销量不好,没有什么人购买。这可怎么办呢?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相关史事
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扩张俄国领土,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彼得大帝
17世纪,彼得一世改革,仿效西方使俄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19世纪初,成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
叶卡捷琳娜大帝
尼古拉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农奴暴动次数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农民骚动、起义不断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饱受贵族地主的压迫、虐待和剥削…
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
需 要
市 场
自由劳动力
原 料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农奴贫困化严重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发展缓慢
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俄国农奴制
面临严重危机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社会矛盾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1.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经济
军事
政治
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1855年
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农奴获得自由?
农民拥有土地?
贵族接受改革?
社会秩序稳定?
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要交付赎金
承担各种义务
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经一一地做到了。”
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奴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府。对农民厚颜无耻的掠夺……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满足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地主利益,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农奴获得自由?
农民拥有土地?
贵族接受改革?
社会秩序稳定?
农民拥有自由、土地
赎金降低贵族阻力
有偿债券缓解压力
国家力量积累资金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出现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对比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哪些异同?
(1)共同点
思考探究
①形式相同:都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③结果相同:都提升了国力、也保留了封建残余
(2)不同点
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封建化改革(部分措施利于近代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改革)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沙皇专制+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
2、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
17世纪末18世纪初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海军和新式陆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1)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一、彼得一世改革
5、影响: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2、目的:
废除农奴制,摆脱危机,维护统治。
3、时间:
1861年
4、领导者:
亚历山大二世
5、实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措施: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1、背景: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7、影响: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出现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