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
1.如图1,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平分交于点C,点D为线段上一点,过点D作交y轴于点E,已知,,且m、n满足.
(1)求A、B两点的坐标;
(2)若点D为中点,求的长;
(3)如图2,若点为直线在x轴下方的一点,点E是y轴的正半轴上一动点,以E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使点F在第一象限,且F点的横、纵坐标始终相等,求点P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点C在x轴正半轴,,过点C作交y轴正半轴于点A.
(1)求出A点坐标;
(2)动点D,E分别从A,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射线运动,过点E作垂直于y轴于点Q,设运动时间为的长度为d,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d(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D,E在线段上时,连接,以为边向右作等边,连接,当时,求t的值.
3.点、点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且,.
(1)如图1,当时,请求出点C的坐标;
(2)如图2,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连并延长,求证: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3,点在x轴上,过点B作且,连接交y轴于H.若点H恰好为的中点,求的长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是x轴和y轴上的动点,,.
(1)如图1,若,,求点B的坐标;
(2)如图2,设交x轴于点D,若平分,,求点B的纵坐标;
(3)如图3,当点C运动到原点O时,的平分线交y轴于点M,,将沿翻折,的对应边的延长线交于点P,为线段上一点,且.请你补全图形(不需要尺规作图),并求的值.(用含n的式子表示)
5.【问题情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且,连接,,点P、点Q是x轴上的动点,且.连接,过O点作于点E,交直线于点D,连接,试问在运动过程中,与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数量关系.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为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
(2)【深入探究】如图1,当点P、点Q在线段上,且P点在Q点的左侧时.
①求证:;
②试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当点P在B点右侧,点Q在x轴负半轴上运动时,若,用表示______(不需证明)
6.如图①,直线与x轴负半轴 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的长度分别为a和b,且满足.
(1)判断的形状;
(2)如图②,在直线上取一点Q,连接,过A,B两点分别作于于N,若,求的长;
(3)如图③,E为线段上一动点,以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为的中点,连接,请写出线段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是y轴负半轴上一动点,E 是x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且,,.
(1)求证:;
(2)若,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C的坐标;
(3)如图2,作轴交的延长线于D,求证:.
8.如图,等腰中,,点D是上一动点,点分别在延长线上,且.
【问题思考】(1)在图①中,求证:;
【问题再探】(2)若,如图②,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问题拓展】(3)若且平分,如图③,若,则的值为_______.
9.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分别是轴和轴上的动点,.
(1)如图1,过点作轴 ,交轴于点, 交的延长线于点交轴于点, 若, 求的长;
(2)如图2,当点运动到原点O时,的平分线交轴 于点, 点为线段上一点将沿翻折,的对应边的延长线交于点为线段上一点,且, 试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若, 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不与点重 合),使与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1,点、分别是边长为的等边边上的动点,点从顶点,点从顶点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
(1)连接交于点,则在、运动的过程中,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何时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2,若点、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上运动,直线交点为,则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11.如图1,点、在轴正半轴上,点、分别在轴上,平分与轴交于点,.
(1)求证:;
(2)如图2,点的坐标为,点为上一点,且,求的长;
(3)在(1)中,过作于点,点为上一动点,点为上一动点,(如图3),当在上移动,点在上移动时,始终满足,试判断、、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12.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点是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过点作的垂线,使得,且点在轴的上方.
(1)求证:;
(2)如图②,点、点在滑动过程中,把沿轴翻折使得刚好落在的边上,此时交轴于点,过点作垂直轴于点,求证:;
(3)如图③,点、点在滑动过程中,使得点在第二象限内,过点作垂直轴于点,求证:.
13.如图,直线,平分,过点B作交于点C.动点E、D同时从点A出发,其中点E以的速度沿射线运动,动点D以的速度在直线上运动,已知,设点D、E的运动时间为.
(1)求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点D沿射线运动时,若,求t的值;
(3)当动点D在直线上运动时,若与全等,直接写出t的值.
14.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如图1,与的数量关系为 ,位置关系为 ;
探究问题:
(2)如图2,以A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E作轴于点F,求点F的坐标;
灵活运用:
(3)如图3,若点P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轴于点R,当点P运动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直接写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15.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点D为上一点,过点D作于点E,点P为x轴上一动点,点P关于的对称点为点Q,连接、、.
(1)点B的坐标为 ;
(2)若点P的坐标为,延长交于点F.当时,求点D的坐标;
(3)若点M为y轴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A、P、M为顶点且以为斜边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在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B点在y轴负半轴上,且,E点与B点关于x轴对称,C点的坐标为,且满足.
(1)写出三点的坐标:A ,B ,C ;
(2)如图1,x轴上一点M位于A点右侧,连接,延长至N,使M位于的垂直平分线上.若,求点M的坐标;
(3)如图2,点P为x轴上A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先作直线,作,垂足为H,在射线HQ上取一点G,满足,连接.请问:在点P运动过程中,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直接写其变化范围.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B为直角顶点,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
(1)如图1,若,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
(2)如图2,若,点D为延长线上一点,以D为直角顶点,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连接,求证:;
(3)如图3,以B为直角顶点,为直角边在第三象限作等腰.连接,交y轴于点P,求线段的长度.
1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是x轴和y轴上的动点,,.
(1)如图1,若,,求点B的坐标;
(2)如图2,设交x轴于点D,若平分,,则B的纵坐标为______;
(3)如图3,当点C运动到原点O时,的平分线交y轴于点E,为线段上一点,将沿翻折,的对应边的延长线交于点G,H为线段上一点,且,求的值.(用含m的式子表示)
19.在中,,直线l过点C.
(1)当时,如图1,分别过点A、B作于点D,于点E.求证:.
(2)当时,如图2,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边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F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向终点F运动,点M、N到达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于点D,过点N作于点E,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 ,当N在路径上时,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与全等时,求出t的值.
20.如图,是等边三角形,过点的直线,点是直线上一动点.
(1)如图1,作,交延长线于点,求证:.
(2)如图2,点在边上(点不与点、重合),连接,作,交直线于点,连接.
①若,,当周长最小时,求的长;
②当点在直线上运动的过程中(点不与点重合),猜想、、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
(2)
(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计算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方程,,求得,,即可得到A、B两点的坐标;
(2)延长交x轴于点F,延长到点G,使得,连接,构造全等三角形,再设,根据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
(3)分别过点F、P作轴于点M,轴于点N,设点E为,构造全等三角形,再根据F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得出方程,解得即可解答.
【详解】(1)解:∵,且,,
∴,,
∴,,
∴,,
∴点A为,点B为;
(2)如图,延长交x轴于点F,延长到点G,使得,连接,
,
设,
∵平分,
∴,
∵,
∴,
∴,
在和中,
,
∴,
∴,,
∴,
∴,
∴,
解得:,
∴;
(3)分别过点F、P作轴于点M,轴于点N,
设点E为,
∵点P的坐标为,
∴,,
∵,
∴,
∵轴,
∴,
∴,
在和中,
,
∴,
∴,,
∴点F为,
∵F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
解得:,
∴点P为.
2.(1)
(2)或
(3)
【分析】(1)根据点B的坐标为,得出,根据,得出,,根据,求出,得出,即可得出答案;
(2)过点E作轴于点F,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求出点Q的坐标为,D的坐标为;分两种情况:当点Q在点D下方时,当点Q在点D上方时,分别求出结果即可;
(3)在上截取,连接,延长,,交于点G,过点H作于点M,证明,得出,,证明,先证明,得出,证明,得出,证明,得出,根据,求出结果即可.
【详解】(1)解:∵点B的坐标为,
∴,
∵,
∴,,
∵,
∴,
∴,
∴,
∴,
∴;
(2)解:过点E作轴于点F,如图所示:
∵,
∴,
∴点Q的坐标为,
根据题意得:点D的坐标为;
当点Q在点D下方时,;
当点Q在点D上方时,;
综上分析可知:或;
(3)解:在上截取,连接,延长,,交于点G,过点H作于点M,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得:,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
∴,
∴,,
∴,
即,
∵,,
∴,
连接,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点睛】本体主要考出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数形结合,数量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1)点
(2)见解析
(3)
【分析】(1)如图1,过点作轴,由“”可证,可得, ,即可求解;
(2)如图2,连接,,由“”可证,可得,可证,由外角性质可得,可得,即可求解;
(3)如图3,在轴上取点,使,连接,通过证明,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1)解:如图1,过点C作轴,
,,
,
,且,
,且,,
,
,,
,
∴点;
(2)证明:如图2,连接,
∵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
,,且,
,
,
,
,,
,,
,
,
,且,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解:如图3,在y轴上取点,使,连接,
∵点
,
∵点H恰好为的中点,
,且,
,
,,
,
,
,
,
,且,,
,
.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
4.(1)
(2)点B的纵坐标为4
(3)
【分析】(1)作轴于点H,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求出,则可得出答案;
(2)作轴于点E,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证明,得出,则可得出答案;
(3)连接,作于点,于点,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证明,得出,由折叠的性质得出,证得,则可求出答案.
【详解】(1)解:如图中,
作轴于点H,
∵,,
∴,,
∵,
∴,
∴,
在和中,
,
∴,
∴,,
∴,
则;
(2)解:如图中,作轴于点,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
,
平分,
,
在和中,
,
,
,
,
,
在和中,
,
,
,
又,
,
点的纵坐标为4;
(3)解:图形如图所示,连接,作于点,于点,
由折叠的性质知平分,
∵点M在的平分线上,
,
在和中,
,
,
,
在和中,
,
,
,
,
由折叠可知:,
,
,
,
.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1);
(2)①见解析;②,理由见解析
(3)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非负性即可求解;
(2)①根据,,由此即可求解;②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可证,得到,,再证,得到,由此即可求解;
(3)第一种情况,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可证,得到,,再证,得到,由即可求解;第二种情况,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方法同第一种情况;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1)解:已知,
∴,
∵,
∴,
∴,
故答案为:;
(2)解:①∵,
∴,
∵,
∴,
∴;
②,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
∴,
∵,
∴,
∵,
∴,
∴,,
∵,
∴,即,
∴,
∵,
∴,且,
∴,
∴,
∴;
(3)解:或,理由如下,
第一种情况,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
∵,
∴,
∵,
∴,
∴,
∴,,
∴,
∵,
∴,即,
∴,
∵,
∴,且,
∴,
∴,
∴;
第二种情况,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
同理可证,,得到,
同理可证,,得到;
综上所述,或,
故答案为:或.
6.(1)等腰直角三角形
(2)13或5
(3)且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已知,化简可得,然后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分为①如图,当点Q在线段上时,②如图,当点Q在延长线上时,证明,求出、、,然后数形结合求出的值;
(3)延长到点,使,连接、、,如图所示,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求证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解:①如图,当点Q在线段上时,
,
,
,
,
在和中,
,
,
,
.
②如图,当点Q在延长线上时,
,
,
,
,
在和中,
,
,
,
.
③如图,当点Q在延长线上时,不符合题意.
综上,为13或5.
(3)解:且,
证明如下:
延长到点,使,连接、、,如图所示: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为的中点,
∴,
∴,
在和中,
,
,
∴,
则,
又∵,
,
在和中,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且.
7.(1)证明见解析
(2)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过点作于,通过证明,可得;
(2)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
(3)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E,作交的延长线于点,由可证,可得,由可证,可得,,由可证,可得,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证.
【详解】(1)证明:过点作于,
,,
,
,
,,
,
,
,,
,
,
,
,
,
;
(2)解:,
点,
,
,,,
,
,,
,
点的坐标为;
(3)证明:如图2,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E,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AI 轴,,,
,
,
,
,
,,
,
,
,
,
又,,
,
,,
,,
,
,
又,,
,
,
,
.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等等,恰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8.(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
【分析】(1)由题意易证,得出,即得出,从而得出;
(2)在上取点G,使,连接,易证和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可证,得出,进而得出;
(3)延长交于点H,易证,得出.再证明,得出,从而即可求解.
【详解】解:(1)证明:∵,,
∴,.
又∵,,
∴,
∴,
∴.
∵,
∴;
(2),理由如下,
如图,在上取点G,使,连接.
∵,
∴,
∴为等边三角形,
∴.
∵,
∴为等边三角形,
∴,
∴,即.
又∵,,
∴,
∴.
∵
∴,
∴;
(3)解:延长交于点H,如图,
∵,
∴.
∵平分,
∴.
又∵,
∴,
∴.
∵,,
∴.
又∵,,
∴,
∴,
∴.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角平分线的应用等知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关键,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也是关键.
9.(1)
(2)
(3),,
【分析】(1)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
(2)连接,过点E作于点M,过点E作于点N,根据折叠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通过证明,得出,通过证明,得出,即可得出,最后证明,得出,即可得证.
(3)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讨论P点位置,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详解】(1)解:∵轴,
∴
∴
∴,
在中
∴
∴;
(2)
证明:连接,过点E作于点M,过点E作于点N,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
∴,
∵为的角平分线,,,
∴,,
∴,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
∴,
在和中,
,
∴,
∴,
∴
(3)解:∵,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与全等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所示,
过点作轴的平行线,过点分别作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
∴
∵
∴
又∵
∴
∴
∴
如图所示,
∴,
∴,
∴平分,
∴且平分,
∴,
∵,
∴,
又∵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如图所示,过点作轴的平行线,过点分别作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
∴
∴
如图所示,,
过点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
∴
∴
∴,
∵,
∴
∴,
在中,
,,
∴
∴
∴
∴.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综合,折叠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
10.(1)不变,;
(2)第秒或第秒;
(3)不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再证,进而证明,得,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解;
(2)设时间为秒,则,分①当和②当两种情形求解即可;
(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从而得,进而证明,得,再根据即可得.
【详解】(1)解:不变,.
为等边三角形,
.
∵点从顶点,点从顶点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
,
,
,
,
不变,;
(2)解:设时间为秒,则,
①当时,
,
∴,
,
即,
解得:;
②当时,
,
∴,
,
得,
解得:;
∴当第秒或第秒时,为直角三角形;
(3)解:不变,.
∵在等边中,,
,
∵点从顶点,点从顶点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
,
,
,
又
,
不变,.
11.(1)证明见解析
(2)8
(3)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1)根据角平分线得出,进而判断出,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作于,根据角平分线得出,进而判断出,得出,进而判断出,得出,再判断出,即可得出结论;
(3)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再判断出,进而判断出,得出,,进而判断出,进而判断出,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平分,
∴,
在和中,
,
∴,
∴;
(2)如图2,
过点作于,
∵平分,,
∴,
在和中,
,
∴,
∴,
在和中,
,
∴,
∴,
∵,,
∴,
∵,
∴,
∴,
∵,
∴,
∴;
(3);
证明:如图3,
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
∵平分,,,
∴,
在和中,
,
∴,
∴,,
∵,
∴,
在和中,
,
∴,
∴,
∵,
∴.
12.(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分析】(1)根据,以及可证明;
(2)延长、交于点I,根据折叠的性质知,则可证明,则有,再证明,即可得出;
(3)过C作垂直x轴,垂足为J则为长方形则,根据得出,证明,即可证明.
【详解】(1)证明:
,
;
(2)证明:因为沿轴翻折可知,
如解图①,延长、交于点,
在和中,
,
,
轴
,
在和
,
;
(3)证明:过点作垂直轴,垂足为,则为长方形,如图所示:
,
,
,
在和中,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折叠的性质、等角替换、添加辅助线等知识点,综合性强,熟练掌握涉及的每个知识点,并懂得综合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详见解析
(2)或4
(3)2或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垂直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根据垂直定义得,得,即得;
(2)作于H,于G.由角平分线性质得,根据,,,得,得,解得;当点E运动到延长线上时,,同法可得.
(3)根据,,得,当点D在上,点E在上时,,解得,当点D在延长线上,点E运动到延长线上时,,解得.
【详解】(1)解:如图1中,∵,
∴,
∵AB平分,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解:如图2中,
①当E在线段上时,作于H,于G.
∵AB平分,
∴,
∵,,,
∴,
∴,
∴.
②当点E运动到延长线上时,
,
同法可得,
∴当或时,满足.
故t值为或4;
(3)解:∵,,
∴,
当点D在上,点E在上时,
,
∴,
当点D在延长线上,点E运动到延长线上时,
,
∴,
综上所述,满足的时间为或,
故t值为2或6.
14.(1)相等,垂直;(2);(3)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1)延长交于点,由题意可得,,证明,得出,,再求出,即可得解;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证明,得出,即可得解;
(3)作于,证明,得出,证明出,从而得出,即可得解.
【详解】解:(1)如图,延长交于点,
∵,,,,
∴,,
∵,
∴,
∴,,
∵,
∴,
∴,
∴,
∴与的数量关系为相等,位置关系为垂直;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过点E作轴于点F,
∴,
∴,
∴,
∴,
∴,
∴;
(3)的值不变,
如图,作于,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轴,
∴,
∴,
∴四边形为长方形,
∴,
∴,
∴.
15.(1)
(2)
(3)存在,点的坐标为或
【分析】(1)求出,从而可得,由此即可得;
(2)设与交于点,先证出,从而得,再证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求出,最后证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
(3)分两种情况:①点在轴的正半轴上;②点在轴的负半轴上;过点作轴于点,证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
【详解】(1)解:∵,,,
∴,
∴,
∴点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2)解:如图1,设与交于点,
∵,,
∵,,,
∴,
∵点关于对称,
∴,
∴,
∵,,
∴,
∴,
∵,
∴,
∴,
∴,
∵,,
∴,
在和中,
,
∴,
∴,
∵,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求解过程如下:
∵点在轴上,
∴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点在轴的正半轴上时,
如图2,过点作轴于点,
∵,
∴,
∵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
在和中,
,
∴,
∴,,
∵,
∴,
∴点的坐标为.
②当点在轴的负半轴上时,
如图3,过点作轴于点,
同理可证:,,
∴,
∴点的坐标为.
综上,存在以为顶点且以为斜边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点的坐标为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6.(1)
(2)
(3)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是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这几个非负数为零,即可解决.
(2)如图1中,连接,作于F,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得,设点,列出方程解决.
(3)的大小不变,如图2中,连接,作于,过点作轴垂线,垂足为,先证明,再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1),
,
,
解得,
,
B点在y轴负半轴上,且,
.
(2)如图1中,连接,作于,
,
,
,
,
垂直平分线段,
,
,
,
M位于的垂直平分线上,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又,
,
在和中,
,
,
,
设点,
,
解得,
.
(3)的大小不发生改变,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作于,过点作轴垂线,垂足为,
,
,
,
垂直平分,
,
,
,
,
,
在和中,
,
,
,
又,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点P运动过程中,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1)
(2)见解析
(3)2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过点C作轴于H,结合题意证明,得出 ,从而可求出,即得出;
(2)过点E作轴于F,结合题意证明,得出,进而可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得出;
(3)过点C作轴G,由(1)可知,从而易证,得出,即得出.
【详解】(1)如图1,过点C作轴于H,
∴,
∴,
∴,
在和中,,
∴,
∴,
∴,
∴;
(2)解:过点E作轴于F,如图2,
∴,
∴,
∴,
在和中,,
∴,
∴.
∵点A的坐标为,
∴,
∴.
∵,
∴,
∴,
∴,
∴;
(3)解:如图3,过点C作轴G,
由(1)可知:,
∴.
∵,
∴,
又∵,
∴,
∴,
∴.
18.(1)
(2)
(3)
【分析】(1)作轴于点,根据题意,证明,求得,即可解答;
(2)作轴于点,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证明,求得,即可解答;
(3)连接,作于点于点,证明,,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求出,即可解答.
【详解】(1)解:如图,作轴于点,
,
,
,
,
,
在和中,
,
,
,
,
则;
(2)解:如图,作轴于点,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
平分,
,
在和中,
,
,
,
,,
,
在和中,
,
,
,
又,
,
的纵坐标为.
(3)解:如图,连接,作于点于点,
平分平分,
,
在和中,
,
,
,
在和中,
,
,
,
,
由折叠可知,
,
,
,
.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的综合应用,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1)证明见解答过程;
(2)①;;②当与全等时,秒或5秒或秒
【分析】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利用定理证明;
(2)①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②动点N沿路径运动,点N沿路径运动,点N沿路径运动,点N沿路径运动四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列式计算.
【详解】(1)证明:∵直线l,
∴,
∵,
∴,
∴,
在和中,
,
∴ ;
(2)解:①由题意得,,
则,
根据题意得,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
故答案为:;.
②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
∴,
∴当时,与全等,
当点N沿路径运动时,,
解得,(不合题意),
当点N沿路径运动时,,
解得,,
当点N沿路径运动时,由题意得,,
解得,,
当点N沿路径运动时,由题意得,,
解得,,
综上所述,当与全等时,秒或5秒或秒.
20.(1)见解析
(2)①1;②或或,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2)①在上作,连接,易证是等边三角形,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即得出,判断出为等边三角形,即说明当最短时,周长最小.过点作于点E,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此时最短,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又可证,得出,最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②分类讨论:ⅰ当点E在下方时,ⅱ当点E在上方,点G在点B的左侧时和ⅲ当点E在上方,点G在点B的右侧时,分别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答即可.
【详解】(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
.
直线,
,
,
.
,,
,即,
,
;
(2)解:①如图,在上作,连接,
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
直线,
,
,
.
,,
,即,
,
,
∴为等边三角形,
∴当最短时,周长最小.
如图,过点作于点E,即此时最短,
∵,
∴此时,
∴.
又∵,,
∴,
∴.
∵,,
∴,
∴;
②分类讨论:ⅰ当点E在下方时,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为等边三角形,
∴,.
∵,
∴,即.
∵,
∴,
∴,
∴;
ⅱ当点E在上方,点G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为等边三角形,
∴,.
∵,
∴,即.
∵,
∴,
∴,
∴;
ⅲ当点E在上方,点G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为等边三角形,
∴,.
∵,
∴,即.
∵,
∴,
∴,
∴.
综上可知、、之间的等量关系为:或或.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