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1 14:29:18

文档简介

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劳作,他的母亲仍然努力营造一个和mù①   的家庭氛围。但他是一个拈轻怕重、见异sī qiān②   的人,总是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对于家庭的和谐氛围漠不关心,他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对于家人的需要视而不见。
然而,在私shú③   里,他遇到了一位仁慈的老师,这位老师不仅教他知识,还教他如何做人。老师告诉他,人生需要专注和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努力克服困难,踏实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有成就的人。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劳作     B.拈轻怕重     C.漠不关心     D.仁慈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诫子书》)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⑤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⑦《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
是:   ,   。
⑧《<论语>十二章》中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
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B.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青直且不易散。
C.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表达了对白求恩的沉痛悼念之情,是记叙性文章。
D.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选段中加横线的“甲”是(3分) (   )
  甲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甲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甲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A.白骨夫人       B.九尾狐狸       C.玉面公主       D.罗刹
7.如图是《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概括补全空缺处故事。(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凯风自南
卿闲
小区前边有幼儿园,早上路过,常听到小朋友们读诗。稚嫩的童音,抑扬顿挫的音调,清澈动人。近来,听到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天早晨,路过幼儿园,在清澈的童声中,和我并排走在人行道上的一个行色匆匆送外卖的中年女子突然蹲下来,掩面而泣。
一时间,我也怔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好好的,哭什么呢 是哪里不舒服吗 正要上前询问,中年女子的手机响了。她迅速站了起来,抬起手抹掉眼泪,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又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才按下视频接听键。
只见屏幕上出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殷殷切切地叮嘱中年女子:“下雨了,你不能着凉,着凉就要咳嗽了,今天就在家歇着吧。”中年女子笑呵呵地答应着。屏幕上又出现一个女子,对中年女子说:“姐,没事儿,放心吧,就是老家这边下雨了,姑姑认为你那边也下雨了,一大早就来我家,要跟你视频。我看了天气预报,你那边是大晴天,姑姑就是不相信。”
见中年女子没事,我正要向前走,她已挂了视频,向我道了声“谢谢”。我不由得问起刚才的情形。她显得有些羞涩,眼眶里又涌起了泪水。
原来是听到幼儿园小朋友诵读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她想起了白发苍苍的八十岁的老母亲。母亲只有她一个孩子,她本来一直在老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生活上的一些变故,使她不得不把母亲托付给老家的表妹照顾,自己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为生存和肩上的责任奔波。
老母亲渐渐出现了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意识里只觉得她的女儿体质弱,不能经风受雨。前段时间,她回老家看母亲,临走时,母亲蹒跚着脚步,一直把她送到镇子外。她临上车前,母亲又把穿在身上的坎肩脱了,硬要她穿上。车风驰电掣地向前,她不经意地回头,发现母亲还坐在镇子边的青石上,张望着她乘坐的车辆。
她听表妹说,老母亲常常来镇子边的青石上坐着等她回家,虽然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却还是兴冲冲地等待着。一转眼,时光就倒过来了。她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从小她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舅舅、姥姥都劝她母亲再嫁,但为了她,母亲没有。
小时候,她母亲在县城上班,每到星期天才回来一趟。她住在姥姥家,最盼望的就是星期天,她早早就会跑到镇子边的青石上坐着,巴巴地望着那条通向县城的路。直到夕阳落下,天色昏暗,母亲熟悉的瘦弱的身影遥遥地出现在蒙蒙的大道上,瞬间天色又亮了起来。瘦弱的母亲蹬起自行车来,竟是呼呼生风,还带着淡淡的温柔的馨香。她的世界就这样一直明亮着,到处是母亲的气息。
可母亲老了,她却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不仅未能给老母亲撑起一方明亮的天空,还让老母亲时时担忧她。
她再次向我道谢,并歉疚地说,唠叨了那么多,耽误了我的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一定是陷在深深的自责和痛苦里,在孤独的处境里难以排解,才会向素不相识的我诉说吧。
中年的她也许也是位母亲,她也许正在为她家庭的幸福努力拼搏。我给她说,这世上,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只要孩子好,母亲便会觉得好,便会觉得自己头顶的天空亮堂。
望着她戴上头盔、骑上电动车远去的背影,我想起《诗经》里的句子:“凯风自南①,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22期)
【注释】①凯风自南:“凯风”象征母爱,“凯风自南”指和风煦煦自南方,吹拂酸枣小树苗。
8.下列对于标题“凯风自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凯风自南”这一标题暗示了本文的情感。
B.“凯风自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C.“凯风自南”是本文的线索,有贯串全文的作用。
D.引用诗句作为标题,古色古香,为文章增添了几分诗意,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9.下列对文章第2段中年女子“掩面而泣”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朋友诵读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她想起了老家白发苍苍的八十岁的老母亲。
B.她为了生活暂时无法回家看望母亲,内心自责、伤感。
C.母亲出现了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时时惦念、关心着她,她感怀至深。
D.因为素不相识的“我”听她倾诉,她深受感动。
10.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及神态来表现中年女子的感情,请概括文中中年女子的动作或神情,将下面横线上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4分)
蹲下来掩面而泣→   →挂了视频向“我”道谢→  →再次向“我”道谢,表示歉意后离去
11.文学作品的情感往往渗透在字里行间,请你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4分)
  临走时,母亲蹒跚着脚步,一直把她送到镇子外。她临上车前,母亲又把穿在身上的坎肩脱了,硬要她穿上。
信封里的儿子
司玉笙
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画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哭着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或决心书。他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他也笑了:“咱俩就是一个人。”
趁着一个休息日,班长说:“趁出国前咱也去街上照个相,留个念。”于是他们就去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一寸;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两寸。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
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随部队急行军到了指定区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         
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个星期方才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
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能下地活动时,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月把,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
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 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
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 ”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
背着背包,提着网兜,他按照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他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
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上,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是根儿么 ”娘的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是我,是我,娘!”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哆哆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 ”“娘,扛枪磨去了。”他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
旁边一个妹妹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背着娘上车下车跑了几家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恁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
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决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顾娘的。”
于是,他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容,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报道宣传宣传。面对这些好奇者,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无名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
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放大的合影照拿回来后,他看着看着突然说了一句什么,牙关一紧竟昏迷过去。紧急送进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去世。
灵棚内,高挂的遗像就是那张放大的合影。问清缘由,吊唁者无不动容,噙泪再三鞠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还有那个老式信封。
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
(有删改)
12.文章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的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3分) (   )
A.合影拍照     B.朝鲜作战     C.复员尽孝     D.英雄落幕
13.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照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
B.“兄弟,这信封你拿着,帮我把这些钱寄给我娘……”
C.“这照片可金贵哩,照得很逼真,咋跟活的一样!”
D.“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
14.小组探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文中的表现手法展开讨论,请参与讨论。(4分)
小贵:在写作时,作者一般会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出现后不使读者感到疑惑,使情节的出现顺理成章。
小阳:你这么一说,我也发现了,本文也使用了这一技巧。比如①   为后文写班长遇难,他用班长的名字继续生活埋下伏笔,合情合理。
我:我也找到一处,②   
老师:你们善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接下来可以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我们的写作中。
15.请谈谈你对文末“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的理解。(4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②,何损于美趣 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③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①揭然:显露,显然。②淹留:滞留,停留,引申为境遇不佳。③窜:隐藏,逃匿。
16.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B.“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是实现志向(理想)的具体措施。
C.最后一句是讲如果志向不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就会碌碌无为,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D.《诫子书》强调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诫外甥书》阐述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
17.作者认为,如果   ,   ,就只能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沦为凡夫俗子,甚至成为下流之辈。(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填空)(4分)
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使庶几之志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唐]丘丹 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临平道中 [北宋]道潜 风蒲猎猎①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释】①风蒲猎猎:风吹香蒲发出的声响。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香蒲,茎叶可供编织用。猎猎,形容风声的拟声词。
19.这两首诗中都提到的情景是(3分) (   )
A. 露滴叶鸣    B.桂花飘香    C. 荷花盛开    D.风润万物
20.两诗中出现的“弄”字各具神韵,请做赏析。(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光明中学七年级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1.七年级(1)班教室墙上贴的一段话,序号①②的内容中有几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人们与文学的邂逅是一种浪漫的享受。沉醉其中,就好像吹拂着轻柔的杨柳风,温暖惬意;就好像沐浴着迷蒙的杏花雨,清新滋润;就好像欣赏灿烂的夏日花,绚丽多姿。徜徉于文学的世界,你会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在恋恋的红尘岁月中,吟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①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我们可以领略人间风味。②广泛的阅读也可以改善我们的文学素养。
答:   
22.活动过程中,很多同学书写了读书心得。请根据下面这位同学的心得,仿写一句话。(6分)
书籍,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籍,是一座灯塔,引导我们走向光明的坦途;    ,       ,            。
23.语文老师列举了一些描写四季的诗词,下面一组诗词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五、写作能力(60分)
24.人生路上充满了挑战,挑战首先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意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请以《挑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挑战什么”,表现“我”在挑战过程中的勇敢与坚毅。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如何挑战,叙述清楚挑战的对象与从中学习到的意义或感悟。
(3)有自己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 略 。
2.① 睦  ② 思迁  ③ 塾 
3. ( A )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⑤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⑦《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 。
⑧《<论语>十二章》中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5.( C )
6.( D )
7.
8.) ( A )
9.( D )
10.蹲下来掩面而泣→ 抹掉眼泪,调整好情绪,按下视频接听键 →挂了视频向“我”道谢→ 眼眶里又涌起泪水 →再次向“我”道谢,表示歉意后离去
11.答: 示例:“一直”强调所指的范围,体现了母亲蹒跚着脚步,为她送行的路程长;“硬”字的意思是坚决或执拗地(做某事),体现了母亲要她穿上坎肩的坚决。这两个词语突出了母亲对她的恋恋不舍和深情关爱,也表现了她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2.( C )
13.( D )
14.① “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咱俩就是一个人”(两人名字相近)。 ② “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为后文写他看到班长母亲“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和文末“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做铺垫,更好地凸显人物精神。 
15.答: 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战争的鲜血浸染在合影上,血迹像冰天雪地中的梅花,傲然独立,象征着战士们的无畏精神;同时,班长在部队里对他很照顾,他在班长牺牲后照顾班长的母亲,这也象征着革命友谊永存。 
16.( D )
17. 志不强毅 , 意不慷慨 
18. ( C )
19.( D )
20.答: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在风飘桂香,露滴叶鸣这样寂静而美好的山间夜晚,诗人吹箫伴明月,明月好似应和跟随诗人,“弄”字体现了诗人与山月的互动,富有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悠闲、隐逸的神仙般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临平道中》:运用拟人手法,风吹香蒲,发出猎猎响声,香蒲似有知觉、有感情似的,有意卖弄它的轻柔。与后句香蒲摇动使蜻蜓欲立又不能自由停立的瞬间姿态相应和。动静结合,诗中有画,表达诗人对夏季临平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1.答: ①句将“通过”或“使”删去。②句把“改善”改为“提高”。 
22.答: 示例1:书籍 是一艘航船 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示例2:书籍 是一把尺子 帮助我们度量人生的得失 
23.( C )
24.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