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945年5月7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战时内阁必须解散,丘吉尔辞职,并将大选。
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213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
克莱门特·艾德礼(1883年1月3日
—1967年10月8日)
一场意想不到的竞选结果
温斯顿·丘吉尔
(1874年11月30日
-1965年1月24日)
为什么英国人民抛弃了丘吉尔,选择了工党?
两份决定英国未来之路的竞选纲领
1945年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的宣言议题与顺序
1.丘吉尔先生对选民的政策声明
2.英国和世界
3.英帝国和联邦
4.国防……
14.工业效率(正如我们反对国有化和国家干预的倡议一样,我们支持给全国各个阶层的自主活力以充分的机会。)……
21.我们的目的(我们把它推荐给国家不是因为它对国家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容易的办法而是因为要保护古老的自由,以实际上的方法来应对实际的问题。
1945年艾德礼领导的工党竞选宣言《让我们面向未来》
1.战争中的胜利必须伴随着繁荣的和平
2.这次大选将意味着什么(工党的目标是:英国不仅需要食物、工作和家庭,而且需要有大量的好食物,每人都做有用的工作,需要舒适的、有省力设备的房屋,这些房屋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与生产工业的资源条件。)
3.充分就业(控制物价,成立国家投资委员会以促进生产,国家银行等必须国有化。)
4.为国家服务的工业……
保守党和工党的工作重点分别是什么?
他们的经济主张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是英国民众,你更愿意选谁呢?
保守党把外交和国防放在首位,而工党把和平与民生放在首位。
保守党主张自由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工党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积极推进国有化。
思考
“英国人民成熟了,他们学会了选择,他们不需要一个英雄领导他们重建家园。” ——丘吉尔
——福利国家
——国家宏观调控
一、如何变化
姓名:John
出生:1924年
国籍:美国
简介:曾在波音公司做过技术工人。
70年代失业一段时间。
后成为餐饮店店长。
(一)经济之变——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特征:
国家干预经济
一、如何变化
材料二: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
材料三: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②实行国有化政策。
③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一)经济之变——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如何变化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国
内调控
(一)经济之变——国家的宏观调控
法国国营核电站
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
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一、如何变化
(一)经济之变——国家的宏观调控
项目 时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② 20世纪70年代:
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应对措施:
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减少福利),发展“混合经济”。
① 二战后——70年代初: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如何变化
1.国企私有化
2.控制货币
3.削减公共开支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美国总统里根
1.减少政府开支
2.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刺激投资
3.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80年代——
缓慢复苏
美国经济“滞胀”漫画
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美国总统里根
国际协调
(一)经济之变——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
内调控
评价:①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②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
(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年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关贸总协定
(GATT)
以美国为中心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一、如何变化
“两挂钩一固定”
(二)科技之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① 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②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
1.条件
2.表现
3.意义
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至今并未结束。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一、如何变化
2.表现:
1.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实质: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①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第三产业兴起)
②社会阶级:“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三)社会之变——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金
字
塔
新中间
阶层
阶级概念淡化
社会矛盾缓和
一、如何变化
(三)社会之变——福利国家
1、含义:
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种类:
它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材料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 肯尼迪
材料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
一、如何变化
(三)社会之变——福利国家
3、评价:
材料一:在欧洲社会保险投入度中,法国排在第一位,占了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400多个名目的福利保险。3岁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补贴的托儿所;失业者在失业两年间,可以领取每月最高5000欧元的失业金;失业的单亲妈妈政府每个月固定发“工资”、租房补贴,另外还有“家庭开支补贴”;产妇可以自己决定要休一年产假还是两年;员工生病请病假,按照《劳工法》工资全发等。
①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一、如何变化
(三)社会之变——福利国家
3、评价:
定义的
材料二: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蒋英建《另一只眼看美国》
材料三: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
一、如何变化
(三)社会之变——福利国家
3、评价:
材料三: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材料四
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一、如何变化
主要代表 原因 斗争目标 结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
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
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学习任务:阅读p117--p118,完成表格。
(三)社会之变——社会运动
一、如何变化
材料二 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结合材料,探寻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②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材料一 1932年波士顿有超过4.06万个家庭依靠救济生活;在芝加哥,有70万人实业,占整个劳动力大军的40%。1932年的春天,随着经济逐渐探底,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面临饿死的境地……大萧条从很多方面影响了失业者的家庭,它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出生率。
材料三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从1928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解说词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端。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二、为何而变
材料四: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④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凯恩斯主义理论
国家必须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材料五:
⑤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二、为何而变
结合材料,探寻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和调整,增强了自我调节能力。这些改良和调整之所以得以进行,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和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等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的矛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思考: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变化—统治的手段和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三、变与不变
1.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为了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思考: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材料一: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
——1917年,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二: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 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859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二卷
2.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活力和发展空间。
三、变与不变
思考: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1917年,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848《 共产党宣言》
3.调节不是万能的,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变与不变
“40年来,中国人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前进的道路。也是在历史发展中寻求的适合中国的道路。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讲话
小结
一、如何变化
国家宏观调控
国际协调
科技之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新变化
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三、变与不变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国内调控
二、因何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