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能力提升计划模拟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能力提升计划模拟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31 14: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能力提升计划模拟练习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课题目录,其内容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
2.下图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4.小明在参观广东新会梁启超纪念馆时,发现这样一幅油画(如下图),讲解员告诉他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的场景。请你告诉小明,该场景事件(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背景下发生
C.历时103天,终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洗礼
5.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捍卫我国新疆、台湾领土主权,做出重大贡献的分别是以下哪两位将领( )
A.林则徐、刘铭传 B.关天培、冯子材 C.左宗棠、冯子材 D.左宗棠、刘铭传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 1915 年称帝、张勋于 1917 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 意义是( )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7.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里提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府为之。”材料要表达的观点是
A.从医病救人到医国的转变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C.民主共和的理想已经实现 D.继续革命以建立真正民主政府
8.1872年,我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在广东南海县创建,投产后“出丝精美”畅销欧美,获利丰厚。但村民认为男女同厂“有伤风化”,该厂“夺人生业”,状告到县衙,县衙一度令其停业,被迫迁往澳门,1887年终获许可,迁回。由此可见,当时民族工业
A.无法与外国竞争 B.一直得到政府支持
C.造成了大量失业 D.生存发展环境艰难
9.中共七大,“总结了我们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这次大会( )
A.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方向
10.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周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11.下表为不同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据此可知
报刊 标题内容
《大公报》 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西北文化报》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
《东京日日新闻》 中央、张学良正面冲突,张学良最后的劝告,交涉断绝,中央武力讨伐迈进
A.张杨“兵谏”得到全国认可 B.日本的报道更为可信
C.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关键 D.报道叙述受立场影响
12.党的一次次重要会议,碰撞出智慧的火种,指引了中国的光明之路,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光明大路。下面是“中国共产党会议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①枪杆子出政权指明方向②确立建党建军原则③民主革命④统一战线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
13.下列图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的示意图,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除十月革命外,还有
A.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国民革命的开展
14.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见证和诉说着历史,与下列三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意义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15.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2月 1912年1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5年底 1915年2月 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16.下面大事年表呈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平活动,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A.在武昌发动起义,宣布脱离清王朝统治 B.在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在广州黄埔建立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7.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人物 事迹
徐锡麟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遇难,年仅34岁
秋瑾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A.安庆起义是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
B.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C.革命者具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武装起义对历史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18.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革命派通过著书论作,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的书报杂志是:
A. B. C. D.
19.下图所示为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抗争
C.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D.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发展历程
20.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黄海海战 D.《马关条约》
21.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于英国棉纺织品消费量的统计。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 B.在中国投资设厂
C.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2.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历史之间,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道路。与材料描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领导革命军发起南昌起义 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23.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24.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太原古县城有一座文庙,文庙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文庙也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清光绪末年文庙停学。太原古县城文庙停学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B.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C.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D.战争频繁导致生源减少
25.1947年,毛泽东同志发秘密电报给刘伯承、邓小平,其中写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坚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与材料相关的史实( )
A.辽沈战役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6.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第二封电报:“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勤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电报发出后,时任《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国民党想要制造什么样的空气( )
A.国民党想要发动内战
B.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C.国民党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D.国共合作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27.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党在井冈山等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C.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变化 D.符合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28.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名震中外,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四川遂宁横山场人税梯青(川军孙震部124师师长)率部浴血奋战,迟滞日军,为这次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战役( )
A.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D.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9.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毛泽东革命活动大事年表(1923~1927年),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②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 ④反映了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下图为太平天国颁布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二、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主要刊物的比较
名称 《申报》 《时务报》 《民报》《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 《劳动界》
创刊时间 1872年 1896年 1905年 1915年
创刊者 【英】美查等 黄遵宪、梁启超等 中国同盟会 陈独秀
材料二 总的来看,在清末的政治变革进程中,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也在完成知识的更新,以适应中国政治社会所发生的大变局。……作为政治宣传的副产品,报纸逐渐成为知识分子了解和议论时政必不可少的媒介,新闻也开始成为一种获取日常生活知识的途径。知识精英的新闻观念也逐渐明确:报纸是改良变法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功能主要是“去塞求通”——通上下、通内外,它扮演了“耳目喉舌”的角色。维新变法时期兴起的政论报刊,是这一新闻观念的代表。
——摘编自涂凌波《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报纸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2.(6分)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回答问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是毛泽东1949年4月写的一首七律,它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写出诗中毛泽东勉励人民乘胜前进的一句。毛泽东在这里提到了一位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什么?
(3)“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大,这里指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了。请你写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被推翻的时间。
33.(6分)军队在中国20世纪初的国内政治格局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是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级同学们:广州黄埔军校正拟招收三千名入伍生,望各地速速多选工作不甚重要之同学,少校同学及民校左派同学,自备川资和旅费,前往广州投考……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
——《中国共产党通告第六十二号》
材料二 蒋介石宣称:“本校唯一特点,就是有个政治部,政治部是要使军人了解现在的经济政治与明了主义”。
——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材料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材料四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的军校的名称,军校的校长,并指出这所军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南昌起义在军事上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哪一天?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井冈山会师合编后创立了哪一军队?在长征途中,哪次会议使这支军队转危为安?在井冈山,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中的先锋是什么人?
(2)五四运动的结果怎样?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五四运动在近代革命历程中的意义。
35.(6分)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材料三 第十九条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里的“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来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
36.(10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刻骨铭心】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
(1)材料一中“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痛心疾首】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
(2)材料二中“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1 分)请写出一个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条约?
【遗梦惊醒】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马关条约》
材料四: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3)材料三的条约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侵略方式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该条约造成中国哪一地区与大陆半个多世纪的分离。材料四中列强办厂数目的变化和哪场战争有关?
【任人宰割】材料五:1901年,中国迎来不平凡的一年。前一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和谈,蓬头垢面跑出北京。李鸿章这个大清裱糊匠和慈禧信赖的远房小叔奕助一起,在风烛之年开始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重要而屈辱的谈判。
——摘自《义和团与量子力学慈禧太后和爱因斯坦同在一个时空》
(4)材料五中的淡判,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这一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其屈辱性的是哪一内容?
(5)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D D D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D D C C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C B C B C D C
31.(1)变化:由外国人办报到由中国人办报;由宣传社会生活到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
(2)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的觉醒,开启了自由思想的大门;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推进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3)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先进思想的需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2.(1)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
(3)1927年和1949年。
33.(1)名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建军节:8月1日。
(3)军队:工农红军第四军。会议:遵义会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4.(1)时间:1919年。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先锋:青年学生。
(2)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原因: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加上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5.(1)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3)参议院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有否决总统决议的权力。
36.(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或《天津条约》
(3)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台湾甲午中日战争。
(4)《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