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房山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房山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31 10: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分)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城内大型墓葬分布集中,往往随葬着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
A.中国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B.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C.长江下游地区创造了成熟文字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2.(2分)据如图可知,分封制()
西周重要封国示意图
A.利用宗族纽带与族群笼络
B.确保了周朝统治长治久安
C.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D.推动了中国疆域开始形成
3.(2分)战国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微,中原诸侯国不遵周制纷纷称王。此时的楚国已蜕去“蛮夷”身份,同齐、赵、韩、魏、燕等国一起共称“诸夏”。这表明当时()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周王室仍具强大影响力
C.楚国成为诸侯各国霸主
D.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减弱
4.(2分)《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涂(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B.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
D.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
5.(2分)《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徭律》中规定,如遇水雨,则免除征发。二者说法的差异说明()
A.史料年代越久远可信度越高
B.文字史料有主观性故不可信
C.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互证
D.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还原
6.(2分)汉初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其作用是()
①推动经济发展
②促进社会稳定
③消除割据隐患
④致使国力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分)如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8.(2分)汉武帝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即将王国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结果是“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上述做法()
A.实现了开疆拓土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确立了思想统一 D.有利于民族交融
9.(2分)“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汉承秦制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党锢之祸
10.(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如图中①政权统治时期()
A.开辟了丝绸之路 B.实现了短暂统一
C.发行了纸质货币 D.出现了活字印刷
11.(2分)史书记载,南朝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提升
②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北民南下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④曲辕犁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分)制度建设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材料中描述的制度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②“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
③“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④“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分)从如表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名称 地位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吸收了外来文化 B.走在了世界前列
C.影响了周边国家 D.促进了农业发展
14.(2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斐然,下列科技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
②《九章算术》
③《梦溪笔谈》
④《千金方》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15.(2分)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 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 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分)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17.(2分)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的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
①绘画艺术
②河西地区的治理
③车马仪仗
④中央官职的设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分)如图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第七章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 绚烂的文化和艺术 唐诗的世界 科技发达的时代 第八幸亚洲历史围景中的安史之乱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19.(2分)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侧,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皇城是契丹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皇城内有宫城形成“回”字形格局,对于金、元、清诸王朝都城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建都之初便兴建孔庙,城内建筑还有佛寺、道观。辽上京城中蕴含的要素有()
①因俗面治
②皇权至上
③尊孔崇儒
④崇文抑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分)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突出表现为()
①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②重视家世的门第观念淡化
③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④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分)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遣三司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情况。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A.整顿官僚机构 B.巩固国家统一
C.对抗金兵南下 D.实现富国强兵
22.(2分)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地方势力 B.避免权臣乱政
C.实现军政统一 D.提高行政效率
23.(2分)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这是强调元代()
A.版图空前辽阔 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C.边疆管理有效 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
24.(2分)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据此推断,这个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 D.对外政策的调整
25.(2分)在宋朝,女子经商算得上是比较常见的事。《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北宋都城诸多“网红”名店,其中即有女性开办的“王小姑酒店”“卫婆婆药铺”等。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朝()
A.经营商业的环境相对宽松
B.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鼓励私人工商业发展
D.传统的士农工商发生变动
26.(2分)在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被海洋环绕的明王朝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面保守,对开拓航线、扩张领土以及获取海外财富显得兴味索然。然而,在全球浪潮的冲击下,这个陆地王朝仍然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卷入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①宦官专权
②郑和下西洋
③白银流入
④沿海倭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⑧④ D.②③④
27.(2分)朱元璋十分重视立法,《大明律》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刑罚上,比以前更严厉而且残酷。此外,《大明律》还增设“奸党”一条:凡违规用人必遭严惩。
《大明律》的这些规定()
A.确立了轻罪重罚的法治原则
B.铲除了宦官专权的政治基础
C.完善了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
D.强化了君权至上的专制权威
28.(2分)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如表所示为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部分)。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英国的礼单(部分) 中国的回礼单(部分)
天体运行仪器、望远镜、地球仪;蒸汽机、 棉纺机、织布机、座钟;卡宾枪、步枪、连 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 珐琅、珍宝、玉器、瓷器、花缎、画册、鼻 烟壶、扇、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及各色土产食品
A.社会转型条件成熟 B.开始融入国际社会
C.盛世之下潜伏危机 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
29.(2分)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欧洲传教士与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这反映明朝后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注重对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
②科技与生产生活无任何联系
③中外科学技术成果相互交流
④创新性研究成果占绝对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2分)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③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④地域性商帮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时代精神”
材料一:
孔子强调“学而不厌”,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还强调自立自强,“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孔子在立己的同时,注重立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奔走于各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到了晚年,孔子仍然勤做不息,整理六经。办私塾,广授门徒
-摘编自郭继文《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优良品质?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孔子的主要贡献。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并概括材料反映的唐朝的精神风貌。
材料三:
黄宗聘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聘在《原君》中宣称星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战!”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上述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32.(14分)古代运河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以沟通原来不连通的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于经济或军事目的,已开凿地方性运河。
开建时间 名称 沟通水系 备注
春秋 楚庄王时期 江汉运河 连接长江和汉水 有记载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吴王夫差时期 邗沟 连接长江与淮河 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道
战国 魏惠王时期 鸿沟 将黄、淮及其支流和其他独立水系联系 形成黄淮平原上的水道网,即鸿沟系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推断中国运河的主要沟通方向。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杨广征发五余万人弄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大业四年(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六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多里,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隋朝修建大运河的看法。
材料三:
明朝运河一通,徵商迅速在运河区域开拓市场。明中后期,晋商进入运河区域。徽商、晋商在运河区域的活动,刺激了当地人的经商热情,他们也结成商帮来往于运河各地。昔日埋头经史的儒生们纷纷降尊纾贵,加入经商行列。
运河经过的区域是传统的农业区。明代以前,这里民好稼穑,俗尚淳厚。运河畅通以后,社会风尚习俗为之大变。万历《滕县志》记载:当时滕县民众“同阎服饰,恣所好美,益借鉴”,“男子冠巾丝履,妇女珠翠金宝,绮毂锦绣罗纨,但有财尽能索耳。此皆五十年前所无也”。乾隆《临清州志》记载临清风气是“士女嬉游,故户列珠玑,家称歌舞,1饮食燕乐,极耳目之欢”,“仆亦绮罗,婢皆翡翠,
陈歌设舞,不必缙绅”。时人叹息说“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
-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运河通航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变化。你如何理解上文中的“时人叹息”。
33.(14分)通域管理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阅读如图,提炼有关元朝疆域的信息并加以说明(至少2条)。
材料三:
清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帕喇嘛”尊号
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方式,结合所学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答案及简析:
选择题
1.答案:D
简析: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约 4300-4000 年时,该地区已经出现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明要素,如宫城、大型墓葬、青铜器和书写符号等。结合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可知,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该遗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D 项正确。
2.答案:A
简析: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等,利用宗族纽带与族群笼络来巩固统治,A 项正确;分封制后期导致诸侯割据,并未确保周朝统治长治久安,B 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中央权力并未高度集中,C 项错误;中国疆域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形成,分封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 “开始形成” 的标志,D 项不准确。
3.答案:A
简析:楚国原本被视为 “蛮夷”,但在战国时期与其他中原诸侯国一起共称 “诸夏”,这表明在长期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A 项正确;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已无强大影响力,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楚国成为霸主,C 项错误;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增强,D 项错误。
4.答案:C
简析:材料中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私田大量开垦,C 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是材料现象的实质,而非根本原因,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诸侯王的情况,B 项错误;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是根本原因,D 项错误。
5.答案:C
简析:《史记》和睡虎地秦简关于因雨失期的处罚记载不同,说明不同史料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互证,C 项正确;史料的可信度不能简单地以年代久远来判断,A 项错误;文字史料有其价值,不能因其有主观性就不可信,B 项错误;“都能” 说法过于绝对,考古发现也不一定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D 项错误。
6.答案:B
简析:汉初实行 “与民休息” 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趋于稳定,国力逐渐强盛,①②④正确;但该政策并没有消除割据隐患,③错误。
7.答案:C
简析:在新疆和田地区发现了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汉字和汉族的祥瑞纹样,这说明西域与内地存在着经济文化交流,C 项正确;西域出土的是内地丝绸,不能得出西域丝织业有很大发展,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汉朝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理,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证明汉朝与西方建立了直接经济联系,D 项错误。
8.答案:B
简析: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 “推私恩” 将王国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使得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B 项正确;推恩令主要是针对内部诸侯王国的措施,与开疆拓土无关,A 项错误;确立思想统一的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项错误;推恩令与民族交融没有直接关系,D 项错误。
9.答案:C
简析:东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和户口数量、释放奴婢等措施,使得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C 项正确;汉承秦制主要是在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继承,与题干中的这些措施关系不大,A 项错误;文景之治主要是西汉初期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结果,B 项错误;党锢之祸是东汉后期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政治斗争,与题干中的措施无关,D 项错误。
10.答案:B
简析:图中①政权为西晋,西晋在 280 年灭吴,实现了短暂的统一,B 项正确;丝绸之路是在汉朝开辟的,A 项错误;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项错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 项错误。
11.答案:A
简析: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包括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提升、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北民南下充实了劳动力资源等,①②③正确;曲辕犁是在唐朝得到广泛使用的,④错误。
12.答案:C
简析:①描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②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描述的是唐朝的户籍制度和两税法;④描述的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所以②和③属于同一朝代,即唐朝,C 项正确。
13.答案:B
简析:从赵州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和《唐本草》在世界上的地位来看,隋唐时期的科技走在了世界前列,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而非对周边国家的影响,C 项错误;材料中无关农业科技成就,D 项错误。
14.答案:B
简析:《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九章算术》是东汉时期的;《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的作品;《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所著。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④③①,B 项正确。
15.答案:B
简析:察举制到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方式从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更加公开和公平,①正确;察举制由地方长官考察推荐,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科举制通过全国考试后由吏部选拔,说明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④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和重文轻武的信息,②③错误。
16.答案:B
简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史之乱” 后的长安城内,在东市和西市以外的区域商业活动增加,这表明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B 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商业经营的范围有所扩大,但无法确定经营行业的种类是否大大增加,A 项错误;“安史之乱” 后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应是更加宽松,而不是更严格,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府设市数量和坊的数量的变化,D 项错误。
17.答案:A
简析: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可以用来研究唐代的绘画艺术、河西地区的治理以及车马仪仗等,①②③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央官职的设置,④错误。
18.答案:C
简析:根据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绚烂的文化和艺术”“唐诗的世界”“科技发达的时代” 等内容可知,该章节主要反映了唐朝文化的繁荣,C 项 “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最适宜作为第七章的标题,A、B、D 项与章节内容不符。
19.答案:A
简析:辽上京分为皇城和汉城,体现了因俗而治;皇城内有宫城,体现了皇权至上;建都之初便兴建孔庙,体现了尊孔崇儒;材料中未体现崇文抑武,A 项正确。
20.答案:A
简析: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①②③正确;佛教在魏晋时期盛行并渐趋本土化,④错误。
21.答案:D
简析: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而进行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D 项正确;整顿官僚机构不是变法的主要目的,A 项错误;北宋时期国家已经统一,B 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时,金兵尚未南下,C 项错误。
22.答案:B
简析:北宋改进宰相制度,形成宰执制度,将行政、军事、财政等权力分散,目的是避免权臣乱政,B 项正确;该制度与削弱地方势力无关,A 项错误;北宋实行军政分离,C 项错误;材料中的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提高行政效率,D 项错误。
23.答案:D
简析:材料强调元代 “中华” 的范围大大扩展,从 “小中国” 走向 “多民族之巨大中国”,这是在强调元代民族文化认同加强,D 项正确;版图空前辽阔、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边疆管理有效等都不是材料重点强调的内容,A、B、C 项错误。
24.答案:C
简析:材料中从汉朝到唐朝再到宋朝,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如 “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实仰东南财赋”“苏常熟,天下足” 等,反映了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代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对外政策的内容,A、B、D 项错误。
25.答案:A
简析:宋朝女子经商较为常见,这说明宋代经营商业的环境相对宽松,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B 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的士农工商结构发生变动,D 项错误。
26.答案:A
简析:宦官专权与明朝被迫卷入海洋时代无关,①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主动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不符合 “被迫卷入”,②不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是因为与海外贸易的发展,说明明朝被裹挟进海洋时代,③不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沿海倭患严重,是受到外部海洋势力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A 项。
27.答案:D
简析:《大明律》对谋反、大不敬等威胁君主权威的行为实行重刑,增设 “奸党” 条严惩违规用人,这些规定强化了君权至上的专制权威,D 项正确;材料只是对特定的 “十恶” 行为重罚,不是所有轻罪都重罚,A 项错误;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君主专制,《大明律》无法铲除其政治基础,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完善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C 项错误。
28.答案:C
简析:英国的礼单以工业品为主,而中国的回礼单主要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说明英国已经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处于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国在盛世之下潜伏危机,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社会转型条件成熟,A 项错误;“开始融入国际社会” 说法不准确,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广大民众生活富足,D 项错误。
29.答案:B
简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是对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①符合题意;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体现了中外科技成果的交流,③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科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②不符合题意;明朝时期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创新性研究成果并不占绝对优势,④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B 项。
30.答案:B
简析:明朝后期,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广泛种植,农业领域出现新现象;手工业领域出现自由雇佣劳动;商业领域地域性商帮兴起,①②④正确;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是在元朝,③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B 项。
非选择题
31.
(1)答案:优良品质: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立己达人,坚韧不拔。主要贡献:创立儒家学派,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整理文化典籍,如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 “仁” 和 “礼” 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2)答案:类型: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史学著作)。精神风貌:开放、开明,包容、兼收并蓄,体现了唐朝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以及社会的多元和繁荣。
(3)答案: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如黄宗羲宣称皇帝是 “天下之大害”;倡导经世致用,如顾炎武提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提出工商皆本,如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思想文化上,理学走向极端,僵化的理学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思想家们试图突破传统儒学的束缚等。
32.
(1)答案:主要沟通方向:沟通东西方向,连接不同的水系。经济目的: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促进贸易发展,方便物资运输,推动经济繁荣。军事目的:便于军事防御和战争物资的运输,增强军队的机动性和战略优势。
(2)答案:积极方面:加强了南北交通的联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南北物资能够更便捷地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有利于沿河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如扬州、洛阳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征发了大量百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答案:变化: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商帮兴起,徽商、晋商等在运河区域活动频繁,刺激了当地人的经商热情;改变了社会风尚习俗,人们更加注重物质享受,追求奢华生活,服饰、娱乐等方面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理解:“时人叹息” 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社会风气变化的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这种变化背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淳朴的生活方式,担心社会风气的败坏会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运河通航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的变迁。
33.
(1)答案:形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侵扰;南征百越,设置桂林、象郡等郡县进行管理;修 “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答案:信息及说明: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其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涵盖了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等,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之一,这表明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和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答案:方式: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如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武力收复失地,如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如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设置驻藏大臣共治西藏等;通过军事斗争和签订条约维护领土主权,如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签订《尼布楚条约》;在边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等。意义: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确定了中国的疆域范围;有效管辖边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边疆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