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2 11: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课内基础练
1.(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共”字含义相同。
B.“唯君图之”与成语“图穷匕见”两句中的“图”字含义不同。
C.“朝济而夕设版焉”与“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两句中的“济”字含义相同。
D.“又欲肆其西封”与成语“肆无忌惮”中的“肆”字含义不同。
2.(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远:轻视远地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者
C.失其所与 与:结交、同盟
D.晋军函陵 军:驻扎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贰于楚也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远
4.(3分)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按用法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亦去之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行李之往来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5.(3分)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属于爵称。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壮”指壮年。古时男子四十为“壮”,又值当娶妻室之岁,故有“壮室”之称。
D.执事,指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呼对方,以表示尊敬对方,文中可译为“您”。
6.(8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②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注 ①长安君:赵国公子,赵太后的幼子。②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做了燕国王后。
7.(3分)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8.(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臣强谏”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两句中的“强”字含义不同。
B.黑衣,战国时赵国王宫中值宿警卫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宫廷侍卫。
C.“君过矣”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
D.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车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
9.(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给秦国两座城池,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C.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一事从头到尾只字不提。
D.材料一节选自《左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称为“春秋三传”。
10.(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烛之武与触龙劝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郑的理由,本与秦无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就是利用这个矛盾说退秦兵的。他的说辞非常巧妙,在说服秦穆公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就亡郑和舍郑究竟对谁有利这个问题,处处从秦的利害上立言,反复陈述己见。最终秦穆公心悦诚服,不但撤兵,而且与郑结盟,还派兵助郑防晋。
文中整个事件算是比较复杂的。但除第一段两句是记事外,其余三段主要是记言,记事的词句很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完整地交代了事件的全过程,把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记载得清清楚楚。
文章通过烛之武的言行,把烛之武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③__________________,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接受派遣,而且是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夜缒而出”的,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可贵的爱国精神。另外,从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那一段说辞中,可以看出他不卑不亢、机智勇敢和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12.(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3.(3分)请分别用一个主谓句概括上文各段中《烛之武退秦师》的特点,每句不超过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A [A项“含义相同”错。同“供”,供给/相同、一样。B项考虑/地图。C项均为“渡河”。D项延伸、扩张/放纵、任意行事。]
2.A [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3.C [例句中的“东”是名词作状语,在东边。A项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作动词,驻扎。C项名词作状语,在晚上。D项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国家,指郑国。]
4.B [①代词,他。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③结构助词,的。④代词,它,指郑国。⑤结构助词,的。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⑦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词。⑨代词,它,代指土地。⑩代词,这,这件事。①④⑨⑩代词;②⑥⑦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③⑤结构助词,的;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5.C [“古时男子四十为‘壮’”错,古时男子三十为“壮”。]
6.(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解析 (1)“鄙”,把……作为边邑;“远”,远方的国家;“焉”,哪里;“陪”,增加。(2)“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者;“知”,同“智”,明智。
7.BDF
解析 句意: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长安君之位”是“尊”的宾语,故在B处断开;“以膏腴之地”作“封”的状语,故在状语后即D处断开;“之”和“重器”一起作“予”的宾语,故在宾语后即F处断开。
8.C [A项极力/强健的。C项“含义不同”错。都是“过错、错误”的意思。]
9.D [A项“反复哀求”错。烛之武在危急关头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慷慨陈词,有对形势的分析,又有对史事的引用,实则是为了保全郑国,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打算,最终使秦穆公撤兵回国。B项“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给秦国两座城池”错。由材料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可知,答应给秦伯两座城池的是晋惠公而非晋文公。C项“只字不提”错。由材料二“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可知,并未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一事从头到尾只字不提。]
10.(1)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老臣私下里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疼爱长安君。
解析 (1)第一个“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第二个“封”,名词,疆界;“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2)“窃”,私下里、私意;“贤于”,超过。
11.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晓之以理。
解析 根据材料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可知,秦伯重国家之“利”,烛之武让秦伯意识到灭郑危秦、存郑益秦。根据材料二“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可知,赵太后疼爱长安君,触龙抓住了她的爱子之心,让她意识到让长安君当质子是为国立功,将来才能“自托于赵”,这才是长远的疼爱。烛之武与触龙都是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进而晓之以理。
参考译文
材料二: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做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对左右侍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
左师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时间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太后说:“我(也是脚有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了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不能(像你那样散步)。”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师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求您。”太后说:“答应你。多大年纪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老臣私下里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于她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疼爱不如燕后。”太后说:“(你说得)对。任凭你怎样支使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才出兵。
12.(示例)①而秦、晋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②记事的语言虽很简括 ③他不计个人得失
解析 第①处,根据后文“利用这个矛盾”“紧紧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可知,秦、晋之间有矛盾,可填“而秦、晋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第②处,前文说“记事的词句很少”,后文转折“却完整地交代了事件的全过程”,故此处强调记事的语言简要而概括,可填“记事的语言虽很简括”。第③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就要不计较个人利益,突出烛之武爱国的可贵品质,故可填“他不计个人得失”。
13.(1)外交辞令巧妙。(2)叙事方法简练。(3)人物性格鲜明。
解析 首先找到各段中《烛之武退秦师》特点的文字,再用主谓句概括。根据第一段“他的说辞非常巧妙”可归纳出“外交辞令巧妙”;根据第二段“记事的词句很少……却完整地交代了事件的全过程”可归纳出“叙事方法简练”;根据第三段“文章通过烛之武的言行,把烛之武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可归纳出“人物性格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