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仿真试卷十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拼音和字词。(35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6分)
点缀(zuì zhuì) 屹立(yì qǐ) 缝隙(féng fèng)
甘蔗(zhé zhe) 伸缩(suō sōu) 凝视( níng yí)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zēng jiā xuān bù páo xiào péi yǎng
( ) ( ) ( ) ( )
fēng kuáng tiān péng chún jié zhān mào
( ) ( ) ( ) ( )
3.选字填空。(8分)
键 健 ( )盘 ( )康 强( ) 关( )
斑 班 ( )点 ( )级 ( )会 ( )纹
陶 淘 ( )气 ( )器 ( )米 ( )瓷
嚷 镶 叫( ) ( )嵌 ( )牙 吵( )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画上“ ”,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1)这件雨衣不像那种斗蓬似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 )
(2)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因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 )
(3)善哉乎鼓琴,魏魏乎若太山。 ( )( )
(4)丁字形的广场会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 )
5.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
(2)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3)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 )
(4)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 )
6.选词填空。(5分)
恬静 幽静 肃静 宁静 静寂
(1)( )的草原热闹起来。
(2)一天夜晚,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3)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
(4)她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 )。
(5)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
二、句子。(16分)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8分)
(1)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 )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
(3)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 ( )
(4)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
2.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缩句)
(2)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改为陈述句)
(3)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被”字句)
(4)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三、积累运用。(9分)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三黑和土地》抒发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
(2)《月光曲》这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请穷苦的兄妹俩去听他的演奏会的故事。 ( )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题西林壁》也是他的作品。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
(2)茅檐长扫净无苔。
苔:
(3)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雾里看枫
身在苏州,早就耳闻“天平红枫甲天下”的美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前往观赏,为此,心里常涌起几分遗憾。直到这个秋冬之交,才邀友游览天平山,了却了一桩心愿。
天气已经转冷,入了园门,乍起一阵大风,吹得路边的枫叶飘落了不少。枫叶悠悠地飘下,一片接着一片,织成密密的叶帘。这红的、黄的落叶竟把初冬早晨灰蒙蒙的雾气也点缀得泛出绚丽的光彩。也许这叶儿飘落的片刻便是它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分吧!
在这片雾色中,我们开始登山。山石在雨水日积月累的冲刷和络绎不绝的游人踩踏下竞光滑如镜。我们小心地一步一步向山顶跋涉,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提心吊胆中,终于到了山腰的开阔处。停下来小憩片刻,偶一回头,目光所及的竟是如此多彩的一个世界。青青的远山,山间裸露着灰白的、土黄的,乃至深红的岩石。山下是红枫林,一棵棵枫树宛如一团团熊熊的烈焰。“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阵风吹过,这巍巍青山中的一片红摇动起来,恰似随风飘拂的红色丝巾。枫叶的红的确是一种奔放的红。
在山腰休息片刻,我们终于拖着疲惫的双腿登上山顶,眼前和心里都豁然开朗了。兴许是这呼啸的山风把山顶上的雾气都吹散了,这儿竟感觉不到丝毫雾气。在峰顶倚着巨石坐下,极目远眺,四周的青山却依旧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仿佛始终不愿撩起这神秘的面纱。向下望去,竟只能望到山腰了。山腰上偶尔有一两棵红枫,却像给这青色的底板点上了一颗俏丽的红痣。
在山顶休息够了,我们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却比上山时显得更陡、更滑,这倒应了古话“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相互拖曳着,慢悠悠地移着步子,这才安然到了山脚。趁着阳光普照时分走进枫树林,棵棵枫树如一个个红衣黄裙的妙龄少女,亭亭玉立,风过的时候也会婆娑起舞。枫树自是比刚入园时清亮多了,这时才醒悟,原来山脚的雾也早散了。
雾起雾散,枫——自有她别样的风味……
1.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描写枫树的 (3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3分)
3.有人说将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风味”一词换成“风韵”就更好了,你同意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4分)
五、快乐写作。(30分)
题目:我是一个 的孩子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能反映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选择一两件能反映这一特点的事来写,做到真实可信,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期末仿真试卷十
一、1.
2.增加 宣布 咆 哮 培养 疯狂 天棚 纯洁 毡帽 3.键健 健 键 斑 班 班 斑 斑 淘 陶 淘 陶 嚷 镶 镶 嚷 4.(1)蓬(篷) (2)因(茵) (3)魏魏(巍)(巍) (4)会(汇) 5.(1)别出心裁 (2)斩钉截铁 (3)居高临下 (4)一望无际 6.(1)静寂(2)幽静 (3)肃静 (4)宁静 (5)恬静
二、1.(1)比喻 (2)对偶 (3)拟人 (4)排比 2.(1)孩子睡着。 (2)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不能长云彩。(3)大批敌人被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引上了狼牙山。 (4)略
三、1.(1) (2)× (3) 2.(1)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2)青苔。 (3)推开门。
四、1.先是在山腰俯视,然后在山顶远看,最后下山近看。 2.示例:趁着阳光普照……婆娑起舞。 3.换成“风韵”更好。因为“风味”一词往往指某种地方特色,而“风韵”则指丰度和神韵,这更贴近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