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临考押题卷(河南卷)(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临考押题卷(河南卷)(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1 13:15:5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临考押题卷(河南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我爱读书”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说明认知的重要性,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虚心的人不仅能发现认知局限,还能主动弥补认知不足。“虚,空也”,心中有空间,才能承载下更丰富的知识,才能“知耻近乎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而一个 (娇 骄)傲自满的人,看不到自身认知局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在自我设置的“围城”中原地踏步,甚至走向人生的“死胡同”。因而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平台,拥有怎样的才学,都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 (躁 燥)的作风。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①弥(  )       ②载(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阳光社区”拟建设社区图书馆,图书馆准备设计借阅卡,需要从下面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封面,你会推荐哪一张?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述理由。(4分)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学会读书,不仅需要搭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 。 。 。 。这种方法会让你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书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①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就可以从全局把握一本书
②你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作者,他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③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
④然后合上书本,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⑤你也要锻炼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思想用更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
4. 少儿阅览室准备招募志愿者,小文向社区郑老师写了一封报名邮件,请你根据下面的招募要求和邮件内容,代郑老师给小文写一段回复,告诉他结果并说明理由。结果可以是“录用”,可以是“不录用”,也可以是“待定”。要求:交代清晰,表达得体。(4分)
5. 小锋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诗文传世】在古代诗歌中,“思念”是永恒的主题。诗人李白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借“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峨眉山月歌》)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李白又因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在“② ,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恳切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诗人李益夜晚登城远望,忽闻笛声,借“④ 1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自己对故园的思念;诗人李商隐借“⑤ ,⑥ ”(《夜雨寄北》)想象与亲人团聚后的情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王湾行舟绿水,见雁思亲,借“⑦ ,⑧ ”(《次北固山下》)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地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4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7.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句子。(4分)
(1)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8.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9.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目前我觉得读书全凭先养成好(hào)读书的习惯。
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勤”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其次,读书“慎”也很重要,清代的著名汉学家如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等的成功,都是遇事不肯轻易放过,旁人看不见的自己便可看见了。“谦”就是态度的谦虚,自己万不可先存一点成见,总要不分地域门户,一概虚心地加以考察后,再决定取舍。
还有,买书的习惯也是必要的。闲时可多往书摊上逛逛,什么书都去摸一摸,你的兴趣就是凭你伸手触摸后才知道的。图书馆里虽有许多书供你参考,然而这是不够的。因为你想往上圈画一下都不能,更不能随便地批写。对于自己所学的有关的几本必备书籍,无论如何,宁可少买一双皮鞋,这些书是非买不可的。
青年人要读书,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选自《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有删改)
文本二
日常实用的阅读习惯
①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②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我会停下来查找资料把它弄清楚。
③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
④我会随手做点儿笔记。
⑤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
⑥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
文本三 
“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连珠,让听者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得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文本四
读者的 四种 类型 海绵型 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 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 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 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10. 下列对以上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本一提出青年人读书,要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其中,好读书是前提,两者的重要性依次递增。
B.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与“阅读习惯”有关,文本一作者从自己的经验来谈这个问题,文本二则以列举的方式来呈现。
C. “网红售货员”董宇辉的例子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生动典型,贴近生活实际,真实而有说服力。
D. 文本四介绍了“读者的四种类型”,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类型的读者,并对每一种类型作出相应的解释。
11. 根据文本一、二的内容填空。(4分)
  文本一中提到的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读书之“慎”指的是“ ”(填原句),这与文本二中“ ”(填序号)所陈述的读书习惯相似。
12. 根据文本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穿井得一人》)
【乙】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①之剑,火浣之布②。其剑长尺有八寸,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③则布色;出火而振④之,皓然⑤疑乎雪。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⑥曰:“皇子果于自信⑦,果于诬理⑧哉!”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锟铻:剑名。②火浣之布:即火浣布,传说中不怕火烧的布料,也是石棉布的古称,可以用火燃烧除去污渍。③垢:污垢。④振:抖动。⑤皓然:洁白的样子。⑥萧叔:一个很有见识的大臣。⑦果于自信:过于自信。⑧诬理:不讲理。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闻.之于宋君 词类活用 ①
其剑长尺有.八寸 通假字 ②
周穆王大征.西戎 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法:A. 行,远行;B. 夺权,争夺;C. 出征,征伐 ③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5. “以讹传讹”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造成“讹传”的原因。(3分)
16. 小语和小文对【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产生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3分)
小语: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
小文:不,才不一样呢!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 同是遭贬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借“鹤”“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四、名著阅读(5分)
18.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有同学想要阅读《朝花夕拾》中记叙青少年时期的鲁迅思想转变的文章。请你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向他进行推荐。
《藤野先生》  《琐记》
(2)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读完《西游记》,你一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
五、作文(50分)
19.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自信的人不是坚信“其他人都会喜欢我”,而是“就算他们不喜欢我,我也感觉我挺好”。不觉得自己的脸型或身材是丑陋的,脸上永远挂着阳光可爱的笑容,能从心底接受缺点的存在,跟自己相处融洽;不囿于外界的目光,敢于做真实的自己。用行动告诉人们:自信的人永远自带光芒。
(1)请以“自信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
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
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期末临考押题卷(河南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我爱读书”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
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说明认知的重要性,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
断。(共4分)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虚心的人不仅能发现认知局限,还能主
动弥.补认知不足。“虚,空也”,心中有空间,才能承载.下更丰富的知识,才能
“知耻近乎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而一个 (娇 骄)傲自满的人,看
不到自身认知局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在自我设置的“围城”中原地踏步,
甚至走向人生的“死胡同”。因而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平台,拥有怎样的才学,
都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 (躁 燥)的作风。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①弥( mí )       ②载( zài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骄 
躁 

zài
2.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阳光社区”拟建设社区图书馆,图书馆准备设计借
阅卡,需要从下面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封面,你会推荐哪一张?请结合画面
内容简述理由。(4分)
   
图一 图二
(示例一)我推荐图一。理由:图片上的“借阅卡”三个字说明卡片名称,一个
小孩在认真读书,说明了阅读的目的,简洁明了。 (示例二)我推荐图二。理
由:画面是一个由一摞书构成的繁体的“书”字,形象地说明这是读书相关的
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明读书的意义。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
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
贯。(3分)
学会读书,不仅需要搭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学会站在作者的
角度去分析问题。 。 。 。 。 。这种方法
会让你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书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
自己的读书方法。
② 
④ 
③ 
① 
⑤ 
①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就可以从全局把握一本书
②你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作者,他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③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
④然后合上书本,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⑤你也要锻炼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思想用更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
【解析】这个语段的中心是“读书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所给的
五个句子可以分为由易到难三个层次,一是设想自己是作者,从作者的角度思考
和回答问题;二是整理思维框架,画出思维导图,整体把握全书内容;三是用自
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 少儿阅览室准备招募志愿者,小文向社区郑老师写了一封报名邮件,请你根据下
面的招募要求和邮件内容,代郑老师给小文写一段回复,告诉他结果并说明理
由。结果可以是“录用”,可以是“不录用”,也可以是“待定”。要求:交代
清晰,表达得体。(4分)
示例一:感谢你的积极报名。你是一个喜欢读书、有耐心的孩子,但因为你性格
内向,没有做过志愿者,这次我们不录用你,很抱歉。请你关注下一期的志愿者
招募信息。示例二:非常高兴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你喜欢读书,这与我们这
次志愿者招募的岗位要求很符合。请按时到岗,期待与你在图书馆相见。示例
三:感谢你的积极报名。你热爱书籍、有耐心,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但你没有
做过志愿者,与本期志愿服务条件有所冲突,我们需统筹安排后,于11月1日前
给你确切回复,目前只能待定。感谢你的理解。
5. 小锋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诗文传世】在古代诗歌中,“思念”是永恒的主题。诗人李白即将离开故
乡外出闯荡,借“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峨眉山月歌》)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李白又因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在“②
,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
达恳切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诗人李益夜晚登城远望,忽闻笛声,借“④ 1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自己对故园的思
念;诗人李商隐借“⑤ ,⑥ ”(《夜雨
寄北》)想象与亲人团聚后的情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王湾行舟绿水,见
雁思亲,借“⑦ ,⑧ ”(《次北固山下》)表达
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寄愁心与明
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处吹芦管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知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
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
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
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
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
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
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
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
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
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
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
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
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
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
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
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
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
关系呢,果实长在地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
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
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
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
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
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
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
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
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
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
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
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
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4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后青色的叶间依然缀满小黄花 
“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7.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句子。(4分)
(1)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
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运用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脸色煞白”“猛地坐”“喃喃地
说”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表现了父亲对花生的怜
惜,突出了此次事故的严重,与后文花生复苏形成对比,凸显了花生生命
力之强。
(2)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
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耷拉”“擎着”赋予玉米、棉花和花生以
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三者在夏季不同的状态,鲜明的对比突出花生顽强
的生命力。
8.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①教子有方: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落花生》来开导
“我”。②勤劳能干:父亲种植“一望无际的花生”,且有“很多人慕名向他请
教”。③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讲起花生时“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一
种就是几十年”。(答出两点即可)
9.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4分)
示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为学生的我们应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安于自己的
学业,像文中的花生那样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默默努力,结出属于自己的
果实。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目前我觉得读书全凭先养成好(hào)读书的习惯。
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勤”是成功的基础,做学
问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其次,读书“慎”也很重要,清代的著名汉学家
如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等的成功,都是遇事不肯轻易放过,旁人看不见的自己便
可看见了。“谦”就是态度的谦虚,自己万不可先存一点成见,总要不分地域门
户,一概虚心地加以考察后,再决定取舍。
还有,买书的习惯也是必要的。闲时可多往书摊上逛逛,什么书都去摸一摸,
你的兴趣就是凭你伸手触摸后才知道的。图书馆里虽有许多书供你参考,然而这是
不够的。因为你想往上圈画一下都不能,更不能随便地批写。对于自己所学的有关
的几本必备书籍,无论如何,宁可少买一双皮鞋,这些书是非买不可的。
青年人要读书,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选自《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有删改)
文本二
日常实用的阅读习惯
①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②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我会停下来查找资料把它弄清楚。
③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
④我会随手做点儿笔记。
⑤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
⑥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
文本三 “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
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
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
连珠,让听者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
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
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
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
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得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
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文本四
读者的 四种 类型 海绵型 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
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 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
的东西
过滤袋型 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 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
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选编自王荣生《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
10. 下列对以上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文本一提出青年人读书,要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其中,好读
书是前提,两者的重要性依次递增。
B.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与“阅读习惯”有关,文本一作者从自己的经验来谈这个
问题,文本二则以列举的方式来呈现。
C. “网红售货员”董宇辉的例子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生动典
型,贴近生活实际,真实而有说服力。
D. 文本四介绍了“读者的四种类型”,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类型的读者,
并对每一种类型作出相应的解释。
【解析】A. 文本一提到“青年人要读书,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
惯”,并没有说这两个习惯的重要性依次递增,选项无中生有。
A
11. 根据文本一、二的内容填空。(4分)
  文本一中提到的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读书之“慎”指的是“
”(填原句),这与文本二中“ ”(填序号)所陈述的读书
习惯相似。
12. 根据文本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4分)
示例:董宇辉属于钻石型读者。他将读书所获内化为自己的涵养,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都可以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同时,他不仅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
华”,也用自己的学识和经历激励着网友们。
遇事不肯
轻易放过 
②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
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穿井得一人》)
【乙】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①之剑,火浣之布②。其剑长尺有八寸,炼
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③则布色;
出火而振④之,皓然⑤疑乎雪。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⑥曰:“皇子
果于自信⑦,果于诬理⑧哉!”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锟铻:剑名。②火浣之布:即火浣布,传说中不怕火烧的布
料,也是石棉布的古称,可以用火燃烧除去污渍。③垢:污垢。④振:抖动。
⑤皓然:洁白的样子。⑥萧叔:一个很有见识的大臣。⑦果于自信:过于自
信。⑧诬理:不讲理。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闻.之于宋君 词类活用 ①
其剑长尺有.八寸 通假字 ②

周穆王大征.西戎 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法:A.
行,远行;B. 夺权,争
夺;C. 出征,征伐 ③
使听到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
之间 
C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15. “以讹传讹”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造成“讹传”的原
因。(3分)
①丁氏对这件事表述得不够清楚;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就去传播;③
“国人”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16. 小语和小文对【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产生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
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3分)
小语: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
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
小文:不,才不一样呢!
示例一:我赞同小语的说法。【甲】文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以讹传
讹,要眼见为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乙】文告诉我们要相信客观事理,不要主观臆断,两者寓意相
同。示例二:我赞同小文的说法。【甲】文强调面对流言不能从众,要眼见为
实,耳听为虚。【乙】文强调要根据事实判断,而不能主观臆断。两者蕴含的
道理不同。
【乙文参考译文】
周穆王大举进攻西戎,西戎献上了锟铻剑和火浣布。锟铻剑长一尺八寸,用纯
钢锻成,剑刃赤红,(锋利无比,)用它切玉就像切泥一样。火浣布,洗时一定要
放在火里。(在火中,)布就成了火红色,而污垢就跟布原来的颜色一样。从火里
取出后抖动,火浣布就洁白如雪了。皇子说:“(世间根本)不存在此物,传说这
件事的人很荒谬。”萧叔说:“皇太子也过分自信,过分不相信客观事理啦!”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 同是遭贬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借“鹤”“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
析。(4分)
【链接材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江雪》
刘禹锡借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抒发豪迈乐观之情;柳宗元借大雪中独钓的
渔翁,抒发内心的孤苦抑郁。
四、名著阅读(5分)
18.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有同学想要阅读《朝花夕拾》中记叙青少年时期的鲁迅思想转变的文章。
请你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向他进行推荐。
《藤野先生》  《琐记》
示例一: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看到“中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的事件
后,鲁迅深刻体会到国民的愚昧,明白了要想救国得先救国人的道理,因
此决定“弃医从文”,从根部救国。
示例二: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阅读了严
复翻译的《天演论》,受到了作者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还阅读了
《时务报》和《译学汇编》,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读完《西游
记》,你一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
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
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
示例:我最想学习孙悟空爱憎分明和忠诚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的故
事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先后变作少女、老妇
人、老公公诱骗唐僧,孙悟空一一识破,他不顾师父念咒阻拦,终将
白骨精打死,而唐僧却赶走了孙悟空,孙悟空苦苦哀求师父不得,最
后叮嘱师弟照顾好师父并跪拜师父之后离开。这里体现了孙悟空的爱
憎分明和对师父的忠诚。
五、作文(50分)
19.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自信的人不是坚信“其他人都会喜欢我”,而是“就算他们不喜欢我,我
也感觉我挺好”。不觉得自己的脸型或身材是丑陋的,脸上永远挂着阳光可爱
的笑容,能从心底接受缺点的存在,跟自己相处融洽;不囿于外界的目光,敢
于做真实的自己。用行动告诉人们:自信的人永远自带光芒。
(1)请以“自信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
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
校名、地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临考押题卷(河南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我爱读书”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说明认知的重要性,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虚心的人不仅能发现认知局限,还能主动弥补认知不足。“虚,空也”,心中有空间,才能承载下更丰富的知识,才能“知耻近乎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而一个 (娇 骄)傲自满的人,看不到自身认知局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在自我设置的“围城”中原地踏步,甚至走向人生的“死胡同”。因而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平台,拥有怎样的才学,都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 (躁 燥)的作风。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①弥( mí )       ②载( zài )

z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骄 
躁 
2.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阳光社区”拟建设社区图书馆,图书馆准备设计借阅卡,需要从下面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封面,你会推荐哪一张?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述理由。(4分)
(示例一)我推荐图一。理由:图片上的“借阅卡”三个字说明卡片名称,一个小孩在认真读书,说明了阅读的目的,简洁明了。 (示例二)我推荐图二。理由:画面是一个由一摞书构成的繁体的“书”字,形象地说明这是读书相关的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明读书的意义。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学会读书,不仅需要搭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 。 。 。 。这种方法会让你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书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①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就可以从全局把握一本书
②你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作者,他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③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
④然后合上书本,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⑤你也要锻炼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思想用更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
②④③①⑤
【解析】这个语段的中心是“读书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所给的五个句子可以分为由易到难三个层次,一是设想自己是作者,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二是整理思维框架,画出思维导图,整体把握全书内容;三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 少儿阅览室准备招募志愿者,小文向社区郑老师写了一封报名邮件,请你根据下面的招募要求和邮件内容,代郑老师给小文写一段回复,告诉他结果并说明理由。结果可以是“录用”,可以是“不录用”,也可以是“待定”。要求:交代清晰,表达得体。(4分)
示例一:感谢你的积极报名。你是一个喜欢读书、有耐心的孩子,但因为你性格内向,没有做过志愿者,这次我们不录用你,很抱歉。请你关注下一期的志愿者招募信息。示例二:非常高兴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你喜欢读书,这与我们这次志愿者招募的岗位要求很符合。请按时到岗,期待与你在图书馆相见。示例三:感谢你的积极报名。你热爱书籍、有耐心,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但你没有做过志愿者,与本期志愿服务条件有所冲突,我们需统筹安排后,于11月1日前给你确切回复,目前只能待定。感谢你的理解。
5. 小锋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诗文传世】在古代诗歌中,“思念”是永恒的主题。诗人李白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借“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峨眉山月歌》)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李白又因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在“② ,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恳切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诗人李益夜晚登城远望,忽闻笛声,借“④ 1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自己对故园的思念;诗人李商隐借“⑤ ,⑥ ”(《夜雨寄北》)想象与亲人团聚后的情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王湾行舟绿水,见雁思亲,借“⑦ ,⑧ ”(《次北固山下》)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 何处吹芦管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地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4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后青色的叶间依然缀满小黄花 
“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7.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句子。(4分)
(1)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运用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脸色煞白”“猛地坐”“喃喃地说”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表现了父亲对花生的怜惜,突出了此次事故的严重,与后文花生复苏形成对比,凸显了花生生命力之强。
(2)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耷拉”“擎着”赋予玉米、棉花和花生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三者在夏季不同的状态,鲜明的对比突出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8.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①教子有方: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落花生》来开导“我”。②勤劳能干:父亲种植“一望无际的花生”,且有“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③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讲起花生时“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一种就是几十年”。(答出两点即可)
9.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4分)
示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为学生的我们应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安于自己的学业,像文中的花生那样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默默努力,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目前我觉得读书全凭先养成好(hào)读书的习惯。
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勤”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其次,读书“慎”也很重要,清代的著名汉学家如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等的成功,都是遇事不肯轻易放过,旁人看不见的自己便可看见了。“谦”就是态度的谦虚,自己万不可先存一点成见,总要不分地域门户,一概虚心地加以考察后,再决定取舍。
还有,买书的习惯也是必要的。闲时可多往书摊上逛逛,什么书都去摸一摸,你的兴趣就是凭你伸手触摸后才知道的。图书馆里虽有许多书供你参考,然而这是不够的。因为你想往上圈画一下都不能,更不能随便地批写。对于自己所学的有关的几本必备书籍,无论如何,宁可少买一双皮鞋,这些书是非买不可的。
青年人要读书,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选自《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有删改)
文本二
日常实用的阅读习惯
①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②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我会停下来查找资料把它弄清楚。
③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
④我会随手做点儿笔记。
⑤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
⑥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
文本三 
“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连珠,让听者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得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文本四
读者的 四种 类型 海绵型 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 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 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 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10. 下列对以上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文本一提出青年人读书,要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其中,好读书是前提,两者的重要性依次递增。
B.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与“阅读习惯”有关,文本一作者从自己的经验来谈这个问题,文本二则以列举的方式来呈现。
C. “网红售货员”董宇辉的例子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生动典型,贴近生活实际,真实而有说服力。
D. 文本四介绍了“读者的四种类型”,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类型的读者,并对每一种类型作出相应的解释。
【解析】A. 文本一提到“青年人要读书,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并没有说这两个习惯的重要性依次递增,选项无中生有。
11. 根据文本一、二的内容填空。(4分)
  文本一中提到的高邮王氏父子、段茂堂读书之“慎”指的是“ ”(填原句),这与文本二中“ ”(填序号)所陈述的读书习惯相似。
遇事不肯轻易放过 

12. 根据文本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4分)
示例:董宇辉属于钻石型读者。他将读书所获内化为自己的涵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同时,他不仅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也用自己的学识和经历激励着网友们。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穿井得一人》)
【乙】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①之剑,火浣之布②。其剑长尺有八寸,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③则布色;出火而振④之,皓然⑤疑乎雪。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⑥曰:“皇子果于自信⑦,果于诬理⑧哉!”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锟铻:剑名。②火浣之布:即火浣布,传说中不怕火烧的布料,也是石棉布的古称,可以用火燃烧除去污渍。③垢:污垢。④振:抖动。⑤皓然:洁白的样子。⑥萧叔:一个很有见识的大臣。⑦果于自信:过于自信。⑧诬理:不讲理。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闻.之于宋君 词类活用 ①
其剑长尺有.八寸 通假字 ②
周穆王大征.西戎 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法:A. 行,远行;B. 夺权,争夺;C. 出征,征伐 ③
使听到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C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15. “以讹传讹”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造成“讹传”的原因。(3分)
①丁氏对这件事表述得不够清楚;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就去传播;③“国人”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16. 小语和小文对【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产生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3分)
小语: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
小文:不,才不一样呢!
示例一:我赞同小语的说法。【甲】文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以讹传讹,要眼见为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乙】文告诉我们要相信客观事理,不要主观臆断,两者寓意相同。示例二:我赞同小文的说法。【甲】文强调面对流言不能从众,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乙】文强调要根据事实判断,而不能主观臆断。两者蕴含的道理不同。
【乙文参考译文】
周穆王大举进攻西戎,西戎献上了锟铻剑和火浣布。锟铻剑长一尺八寸,用纯
钢锻成,剑刃赤红,(锋利无比,)用它切玉就像切泥一样。火浣布,洗时一定要
放在火里。(在火中,)布就成了火红色,而污垢就跟布原来的颜色一样。从火里
取出后抖动,火浣布就洁白如雪了。皇子说:“(世间根本)不存在此物,传说这
件事的人很荒谬。”萧叔说:“皇太子也过分自信,过分不相信客观事理啦!”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 同是遭贬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借“鹤”“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刘禹锡借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抒发豪迈乐观之情;柳宗元借大雪中独钓的渔翁,抒发内心的孤苦抑郁。
四、名著阅读(5分)
18.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有同学想要阅读《朝花夕拾》中记叙青少年时期的鲁迅思想转变的文章。请你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向他进行推荐。
《藤野先生》  《琐记》
示例一: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看到“中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的事件后,鲁迅深刻体会到国民的愚昧,明白了要想救国得先救国人的道理,因此决定“弃医从文”,从根部救国。
示例二: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阅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受到了作者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还阅读了《时务报》和《译学汇编》,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读完《西游记》,你一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
示例:我最想学习孙悟空爱憎分明和忠诚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先后变作少女、老妇人、老公公诱骗唐僧,孙悟空一一识破,他不顾师父念咒阻拦,终将白骨精打死,而唐僧却赶走了孙悟空,孙悟空苦苦哀求师父不得,最后叮嘱师弟照顾好师父并跪拜师父之后离开。这里体现了孙悟空的爱憎分明和对师父的忠诚。
五、作文(50分)
19.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自信的人不是坚信“其他人都会喜欢我”,而是“就算他们不喜欢我,我也感觉我挺好”。不觉得自己的脸型或身材是丑陋的,脸上永远挂着阳光可爱的笑容,能从心底接受缺点的存在,跟自己相处融洽;不囿于外界的目光,敢于做真实的自己。用行动告诉人们:自信的人永远自带光芒。
(1)请以“自信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
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
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