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15选择+16实验”限时练1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15选择+16实验”限时练1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31 22: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15选择+16实验”限时练1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杭州模拟] 物理学中部分物理量单位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
A.特斯拉(T) B.开尔文(K)
C.牛顿(N) D.伏特(V)
2.[2024·嘉兴模拟] 如图所示是滑雪运动员正在下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运动员的滑雪姿态时,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
B.加速滑行时运动员的惯性增大
C.雪地所受摩擦力方向与运动员运动方向相同
D.运动员下蹲过程中身体重心位置不变
3.在东北严寒的冬天,有一项“泼水成冰”的游戏,具体操作是把一杯滚烫的开水按一定的弧线均匀快速地泼向空中,泼洒出的小水珠和热气被瞬间凝结成冰而形成壮观的场景.如图甲所示是某人玩“泼水成冰”游戏的精彩瞬间,图乙为其示意图,假设泼水过程中杯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位置的小水珠速度方向沿a方向 B.P、Q两位置,杯子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C.P、Q两位置,杯子的速度相同 D.从Q到P,杯子所受合外力做功为零
4.1947年,中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实验中发现铀核也可能分裂为三部分或四部分.如图是铀核俘获中子后,裂变成三个质量较大的核和一个质量较小的核时产生的径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过程质量数守恒
B.铀核裂变过程电荷数守恒
C.铀核裂变过程如果生成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会有差异
D.铀核中使核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5.如图所示,导体棒a放置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的长为L的长直导线b与a平行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导体棒a与力传感器相连,a、b中分别通有大小为Ia、Ib的恒定电流,Ia方向如图所示,Ib方向未知,导体棒a静止时,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发现a受到b的吸引力大小为F,则Ib的方向和Ia在b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
A.与Ia同向,
B.与Ia同向,
C.与Ia反向,
D.与Ia反向,
6.汽车的点火线圈能在瞬间输出高压,使汽车启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会加上u=50sin 100πt(V)的正弦式交流电,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为50 V B.副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C.点火针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6000 V D.点火针的放电电流是转换器输出电流的120倍
7.[2024·慈溪中学模拟] 如图所示,钉子A和小定滑轮B均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它们相隔一定距离且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一小砂桶D,另一端跨过定滑轮B固定在钉子A上.质量为m的小球E与细线上的轻质动滑轮C固定连接.初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C两侧细线的夹角为74°.现缓慢地往砂桶添加细砂,当系统再次平衡时,滑轮C两侧细线的夹角为120°.不计一切摩擦,取cos 37°=0.8,则此过程中往砂桶D中添加的细砂质量为 ( )
A.m B.m
C.m D.m
8.[2024·温岭模拟] 如图所示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速度的装置,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从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开始计时,到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根据两者时间差确定A与B间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接收的超声波与A发出的超声波频率相等
B.时间差不断增大时说明A在加速远离B
C.红外线与超声波均能发生偏振现象
D.一切物体均在辐射红外线
9.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实现快速交会对接,形成的组合体在离地面高为h的空间站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合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重力作用
B.组合体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C.由于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组合体如果没有动力补充,速度会越来越小
D.组合体的运行周期T=2π
10.如图所示,两半径相等的半球球壳Ⅰ和Ⅱ彼此靠得很近(间距可忽略),两球壳均匀带有电荷,电荷量均为q(q>0),O为球心,A为球壳外一点,AO=x.已知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且球壳Ⅰ在A点形成的电场强度为E1,规定距O点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O点电势为零
B.球壳Ⅰ在O点形成的电场强度水平向左
C.球壳Ⅱ在A点形成的电场强度大小E2=-E1
D.球壳Ⅰ和球壳Ⅱ在A点的电势相等
11.[2024·金华模拟] 图甲是某人在湖边打水漂的图片,石块从水面弹起到触水算一个水漂,若石块每次从水面弹起时速度与水面的夹角均为30°,速率损失30%.图乙是石块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测得石块第1次弹起后的滞空时间为0.8 s,已知石块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当触水速度小于2 m/s时石块就不再弹起,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块每次弹起后的滞空时间相等
B.石块最多能在湖面上弹起5次
C.石块每次弹起过程能量损失30%
D.石块每次弹起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
  
12.2023年11月16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文章显示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精确测量了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GRB221009A的高能辐射能谱,揭示了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的强度低于预期,开启了新物理探索之门.“拉索”记录到史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GRB221009A产生的γ光子,其最高能量达13 TeV(万亿电子伏特).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速 B.红外线的波长比γ射线短
C.13 TeV的γ光子能量约为2.08×10-7 J D.13 TeV的γ光子频率约为3×1027 Hz
13.一长方体玻璃砖下部有半径为R的半圆柱镂空,其截面如图所示,AD长为2R,玻璃砖下方0.3R处平行放置一光屏EF,现有一束平行单色光竖直向下从BC面射入玻璃砖,玻璃砖对该光的折射率为,不考虑光的二次反射,则( )
A.光屏EF上移,屏上有光打到的区域将变宽
B.圆弧截面有光射出的弧长为
C.为保证从AD射出的光都能被接收,光屏至少宽R
D.若光屏足够大,改用频率更大的平行光入射,光屏上被照射的宽度变大
二、选择题Ⅱ(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玻璃管的裂口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会变钝,是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
B.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大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
C.雷达利用微波测定物体位置,利用的是它波长比较长,容易衍射的特点
D.相对论时空观认为运动物体的长度和物理过程的快慢都跟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15.多个点波源在空间也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如图甲是利用软件模拟出某时刻三个完全相同的横波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图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横波波源在均匀介质中的位置,波源S1、S2、S3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且边长为2 m.三个波源在t=0时刻同时开始振动,振动方向垂直纸面,振动图像均如图丙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0.25 m/s,O处质点位于三角形中心,C处质点位于S2与S3连线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足够长时间后,位于O处的质点的振幅为6 cm
B.足够长时间后,位于C处的质点的振幅为6 cm
C.t=4.5 s时,C处质点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是2 cm
D.其中一列波遇到尺寸为0.8 m的障碍物时,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三、实验题(共14分)
16.Ⅰ.(7分)(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①已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细绳套、橡皮筋、铅笔,如图所示的器材中还需要选取    (填选项字母).
A
B
C
D
②关于此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两细绳套适当长一些会减少误差
B.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是不可能完成此实验的
C.重复实验再次探究时,“结点”的位置不一定与前一次相同
D.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外壳不能和水平木板相接触
(2)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时,先测得摆线长为99.00 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100.0 s.则:
①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若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Ⅱ.(7分)[2024·宁波模拟] 某实验小组准备用铜片和锌片作为2个电极插入苹果制成水果电池,探究电极间距、电极插入深度对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影响.实验小组在市场上购买了品种、大小和成熟程度几乎相同的苹果,成员设计了两个方案测量苹果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电路原理如图甲、乙所示.
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电压表V(0~3 V,内阻约3 kΩ;0~15 V,内阻约15 kΩ);
电流表A(0~0.6 A,内阻约0.125 Ω;0~3 A,内阻约0.025 Ω);
微安表G(量程0~200 μA,内阻约100 Ω);
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为2 A,最大阻值为100 Ω);
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 999 Ω);
开关、导线若干.
(1)查阅资料知道苹果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 V,内阻为几千欧,经过分析后发现方案甲不合适,你认为方案甲不合适的原因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滑动变阻器起不到调节的作用
B.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
C.电压表分流明显导致测量误差偏大
D.电压表示数达不到满偏电压的三分之一
(2)实验小组根据方案乙进行实验,根据数据作出-R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图像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微安表内阻为rg,可求得苹果电池的电动势E=    ,内电阻r=    .
(3)改变电极间距、电极插入深度重复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序号 电极插入深度h/cm 电极间距d/cm 电动势E/V 内阻r/Ω
1 4 2 1.016 5981
2 4 4 1.056 9508
3 2 2 1.083 11 073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电极插入越深,苹果电池内阻越   ,电极间距越大,苹果电池内阻越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共有7个,分别为:千克(kg),米(m),秒(s),开尔文(K),摩尔(mol),安培(A),坎德拉(cd).故选B.
2.C [解析] 研究运动员的滑雪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A错误;加速滑行时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雪地对运动员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员运动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员对雪地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员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运动员下蹲过程中身体重心位置发生变化,故D错误.
3.D [解析] P位置的小水珠速度方向沿b方向,故A错误;P、Q两位置,杯子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 P、Q两位置,杯子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故C错误;从Q到P,杯子所受合力指向圆心,与其速度夹角始终为90°,合外力做功为零,故D正确.
4.D [解析] 铀核裂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故A、B正确;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Δmc2可知,铀核裂变过程如果生成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会有差异,故C正确;铀核中使核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用是强相互作用,不是弱相互作用,故D错误.
5.A [解析] 根据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则它们的电流方向相同;a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b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也为F,即F=BaIbL,所以Ia在b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a=,故选A.
6.C [解析] 电压表的示数应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即U有效==25 V,故A错误;由u=50sin 100πt(V)可知,原线圈交流电的频率为 Hz=50 Hz,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因此副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也为50 Hz,故B错误;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50 V,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20,根据=可知,点火针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6000 V,故C正确;根据=可知,点火针的放电电流是转换器输出电流的,故D错误.
7.A [解析] 对砂桶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FT=m1g,对轻质动滑轮C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2FTcos 37°=mg,往砂桶D中添加细砂后,FT'=g,2FT'cos 60°=mg,联立解得Δm=m,故选A.
8.D [解析] 根据多普勒效应,发射器A向右运动,远离接收器B,则接收器B测量到的超声波频率比A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低,故A错误;设发射脉冲信号时A与B的距离为x,由公式可得Δt=-,因为红外线速度远大于超声波速度,上式得x=vΔt,那么超声波速度不变,时间差不断增大时A与B距离不断增大,跟A加速运动没有联系,故B错误;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红外线是电磁波,为横波,可以产生偏振现象,超声波为纵波,不可以产生偏振现象,故C错误;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故D正确.
9.D [解析] 组合体受重力作用,重力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错误;组合体的运行高度是离地球表面高h处,运行速度小于绕地球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7.9 km/s,B错误;由于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组合体如果没有动力补充,会向地球运动,引力做正功,速度会越来越大,C错误;对组合体分析可知G=m(R+h),又GM=gR2,联立求得T=2π,D正确.
10.C [解析] 电势是标量,O点电势等于两球壳在O点形成的电势之和,不为零,故A错误;球壳带正电,球壳Ⅰ在O点形成的电场强度水平向右,故B错误;把两球壳当成整体,在A点形成的电场强度为E=,方向沿OA方向,两球壳在A点分别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均沿OA方向,则E=E1+E2,解得E2=-E1,故C正确;电势是标量,球壳Ⅰ和球壳Ⅱ电荷量相等,球壳Ⅱ距离A点近,形成的电势高,故D错误.
11.B [解析] 石块做斜上抛运动,vy=vsin 30°,根据vy=gt1,运动总时间t=2t1,解得v=8 m/s,设石块一共能打n个水漂,则有(1-30%)n-1v<2 m/s(n取整数),解得n=5,故B正确;石块每次弹起后竖直方向速度都减小,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石块每次弹起后的滞空时间都减小,故A错误;石块每次弹起到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水平方向速度不为零,所以石块每次弹起到最高点的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石块每次弹起过程能量损失η=×100%=51%,故C错误.
12.D [解析] γ射线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故A错误;红外线的波长比γ射线长,故B错误;根据换算可得13 TeV=13×1012×1.6×10-19 J=2.08×10-6 J,故C错误;根据E=hν,可得频率为ν=≈3×1027 Hz,故D正确.
13.D [解析] 如图所示,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光线恰好从A点射出,且入射角越大,偏折角越大,所以光线从A、D之间发散射出,光屏上移,光照区域应变窄,A错误;全反射临界角sin C==>,解得C≈35°,圆弧截面有光射出的弧长为l=×2πR=πR,B错误;由图可知,光照区域为光线从A、D点以60°射出时打到屏上的两点之间,由几何关系可得光屏至少长R,C错误;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但是光线射出的范围仍然是A、D之间,A、D点射出时与EF夹角变小,所以打到屏上的范围变大,光屏要更宽,D正确.
14.AD [解析] 表面张力作用使表面积趋向最小,从而使断裂处的尖端变钝,A正确;空调制冷过程中要消耗电能,电能转化过程中还要放出热量,所以向室内吸收热量小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B错误;雷达利用微波波长短,不易衍射的特点,C错误;相对论时空观认为运动物体的长度和物理过程的快慢都跟物体运动状态有关,D正确.
15.AC [解析] O处质点位于三角形中心,该点到三个波源的间距相等,可知该点为振动加强点,则该点振幅为AO=3A=3×2 cm=6 cm,故A正确;因为S1C= m,该波长为λ=vT=1 m,则C点到S1、S3的距离之差不是半波长的奇数倍,也不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同理C点到S1、S2也一样),则该点即不加强也不减弱,则振幅不是6 cm,选项B错误;波源S1的振动传播到C所需要时间t1== s=4 s>4.5 s,表明t=4.5 s时,波源S1的振动还没有传播到C点,由于C处质点位于S2与S3连线中点,则波源S2与S3的振动传播到C所需要时间均为t2= s=4 s<4.5 s,表明t=4.5 s时,波源S2与S3的振动传播到了C点,由于S2C=S3C=1 m=λ,T=4 s,4.5 s=T+,C点为振动加强点,表明C点在4.5 s时刻的位移为波源S2与S3在时刻振动形式的叠加,图丙的振动方程为y=2sin t(cm)=2sin t(cm),当时间为时,解得y0= cm,则t=4.5 s时,C处质点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是2y0=2× cm=2 cm,故C正确;因波长为1 m,则其中一列波遇到尺寸为0.8 m的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16.Ⅰ.(1)①AC  ②AC (2)①9.86 ②ACD
[解析] Ⅰ.(1)①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筋和一个力拉橡皮筋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和另一个力进行比较.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固定白纸),白纸(记录方向画图)、三角板(选标度、画图)、细绳套(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图钉(固定白纸)、铅笔、橡皮筋(让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要完成该实验,必须要有三角板画力的图示,要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大小,故A、C正确,B、D错误.②实验时,两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画方向时的误差,故A正确;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可以分别测出细绳套拉力,完成此实验,故B错误;实验过程中用一把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两把弹簧测力计作用效果,只需同一次实验“结点”的位置相同即可,重复实验再次探究时,“结点”的位置不用保证与前一次相同,故C正确;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外壳可以与木板有接触,故D错误.
(2)①摆长L=l+=1.00 m,周期T==2.0 s,则由公式T=2π,可得g=9.86 m/s2.②由公式T=2π得,g=,测摆长时摆线拉得过紧,会使摆长的测量值偏大,则g测量值偏大,A正确;由g=知当实际摆长变长时,实际的周期就变大,那么g测量值就变小,B错误;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会使周期T的测量值偏小,则g测量值偏大,C正确;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会使周期T的测量值偏小,则g测量值偏大,D正确.
Ⅱ.(1)ABD (2) -rg (3)小 大
[解析] (1)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只有100 Ω,而苹果电池的内阻为几千欧,所以滑动变阻器起不到调节的作用,选项A正确;由I=,可知电路中电流不到1 mA,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选项B正确;电压表内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电压表的分流不明显,选项C错误;使用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电压表示数达不到满偏电压的三分之一,选项D正确.
(2)由电路可得E=I(R+rg+r),解得=R+,则k=,b=,解得E=,r=-rg.
(3)分析1、3两组数据可知,电极插入越深,苹果电池内阻越小;分析1、2两组数据可知,电极间距越大,苹果电池内阻越大.
同课章节目录